课前预热
考考你的观察力
变色龙是爬行动物,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是非常奇特的动物,它有适于树栖生活的种种特征和行为。
这种蜥蜴又叫变色龙,是自然界中一种奇特的动物,为了生存安全的需要,它的皮肤的颜色能随着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他们最喜欢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很多人都瞧不起他们,说他们太势利。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就深刻地批判了这种人——
变色龙
--(俄)契诃夫
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戏剧家。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品有小说《变色龙》《第六病室》《小公务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海鸥》《万尼亚舅舅》《樱桃园》《三姊妹》等。
作者介绍
《变色龙》这篇小说写于1884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最反动的时期,沙皇政府采取反动的高压政策,加强了宪兵警察等专政机构,豢(huàn)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的走狗,加强了对人民的镇压,整个俄国笼罩在军警宪兵的白色恐怖之中。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但干的却是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课文朗读
自主学习
小说题目“变色龙”准确、巧妙、新颖、形象,同文章的主题思想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具有深刻的讽刺和象征意义。变色龙,爬行动物,体色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作者借这种动物皮肤颜色多变的特点,比喻和讽刺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奴才性格,精当贴切。
贱 拧 旗帜 荒唐 温情
筛( )子 坎( )肩 洋溢( )
恐吓( ) 惦( )记
shāi
kǎn
yì
hè
diàn
其他字注音
契诃夫( ) 蔑( )
胚子( ) 醋栗( )
乞丐( ) 魁梧( )
赔偿( ) 猪崽子( )
qì hē
miè
pēi
lì
qǐ gài
kuí wú
péi cháng
zǎi
jiàn
nǐng
2.词语释义
魁梧:(身体)强壮高大。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伶俐:聪明;灵活。
恐吓: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
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无精打采:
无缘无故:
异想天开:
形容不高兴,不振作。文中指生意萧条。
没有任何原因;毫无理由。
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读小说,把握小说三要素
并概括文章内容。
人物:
环境:
情节:
奥楚蔑洛夫
俄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
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的变化
小说讲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的故事。
概括小说的情节
开端(1~5)
警官奥楚蔑洛夫碰到狗咬人事件;
发展、高潮(6~27)
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五变”
结局(28~29)
警官奥楚蔑洛夫审结狗咬人事件: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嘲笑和恐吓。
自主学习
文本初读,整体感知
(1)文本写了怎样一件事?主要人物是谁?
小说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这一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
看言行——知人物性格
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变化)改判了几次?都是怎样判的?
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
肯定赫是被狗咬了
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钉子弄破的。鬼东西
下贱胚子
受了害,我决不能不管
名贵的狗,狗是娇贵的动物
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手指头伸出来!怪你不好
野狗,弄死它算了。
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好一条小狗
我早晚要收拾你
2018.12.25
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时,他的态度是随着什么变化的?(不断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随着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
在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性格中有没有不变的东西?
归结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溜须拍马、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专治统治的忠实走狗形象。
社会意义
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表皮下有多种色素块,能随时变成不同的保护色。现在多比喻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含贬义。小说用它来讽喻那种狡猾善变、出尔反尔的人。用变色龙作标题,不仅揭示了要鞭挞的对象,富有讽刺意义,而且形象生动,非常恰当。
现在“变色龙”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人物形象,这一名词已成为见风使舵的小人的代名词。
铁公鸡一词来自歇后语“一毛不拔——铁公鸡”。通常形容极度吝啬的人。
笑面虎—原意是表面和善其实和老虎一样凶猛。 比喻外貌和善而内心严厉凶狠的人、 笑脸相对、两面三刀的人。
白眼狼—形容人无情无义,心地凶狠,是忘恩负义的代名词。
地头蛇—指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现在用来比喻本地有一定能量的人物。
拓展
铁公鸡、笑面虎、白眼狼、地头蛇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掌握了课文内容,有很大收获。
板书设计
情节: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
变:狗主人不同,断案结果不同
不变:媚上欺下、欺软怕硬、见风使舵的性格
本质:沙皇的走狗
变
色
龙
第二课时
激情导入
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几次变色,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而面对一般群众他往往会拿腔作调、作威作福。奥楚蔑洛夫为什么会这样变来变去呢?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这个问题。
六
五
四
三
两
一
两
理解小说中的细节
细节描写是指文艺作品中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
典型细节描写的作用,往往超过一大篇笼统的叙述。细节描写是突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在小
说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有什么作用??
“军大衣”在小说中一共出现了四次。
(1)第1自然段“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
这是第一次写军大衣。
新的军大衣是奥楚蔑洛夫身份和地位(沙皇警犬)的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
细节1
(2)第10自然段“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
这是第二次写军大衣。
奥楚蔑洛夫脱大衣不是因为天气热,而是因为“判”错了狗,吓得他浑身冒汗。脱大衣的动作,揭示了他吃惊、胆怯的心理。借天气热,以“脱大衣”掩饰自己的狼狈,也借此为自己“变色”争取时间以便见风使舵。这一“脱”,形象地勾勒出了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卒的丑恶嘴脸。
(3)第20自然段“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
这是第三次写军大衣。
这里的“穿大衣”是奥楚蔑洛夫心冷胆寒的表现,为自己的错判恐惧不已,吓得浑身发抖,也为再次“变色”做准备。
一热一冷,一脱一穿,这一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他内心的恐慌和强作镇定的复杂心理。
(4)第29自然段“‘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这是第四次写军大衣。
形象逼真地刻画奥楚蔑洛夫出尽洋相,恐吓赫留金后,又恢复了他奴才兼走狗的常态,继续去耀武扬威,逞凶霸道去了。结构上与开头照应。
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将奥楚蔑洛夫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一细节描写,反映了赫留金的遭遇,一开始它是赫留金用来要挟狗主人的资本,要求赔偿的本钱;
但当有人说狗是将军家的时,手指头又成了冒犯名贵狗的罪证。
细节2
两次写围观群众:“木材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可以看出俄国社会的哪些弊病?
写出了围观的人聚结之快和他们的无聊心态——以看热闹为乐。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愚昧、也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病苦。
两次描写使小说的社会意义更为深广。
第一次在第七段,赫留金提出法律根据,是作者讽喻沙皇的“法律”对人民的压迫。
第二次在第十二段,赫留金引用法律为自己辩护,接着抬出“当宪兵”的兄弟,通过人物语言揭露沙皇法律的实质是:宪兵就是法律,对沙皇法律的又一次尖锐讽刺。
第三次在第十七段,从侧面揭露法律在统治阶级眼里,不过是一纸空文,说明法律的虚伪。
断案的根据是法律,小说三次提到法律有什么作用?
三提法律,不仅交代了时代背景,而且深化了主题,使小说的主题不仅仅停留在对一个小警官的揭露上,把矛头直指沙皇的专制统治——沙皇法律虚伪。
第1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沉静”“一个人也没有”说明广场十分冷清;“无精打采地敞着”,用拟人手法暗示市场的不景气。“饥饿的嘴巴”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商店无人光顾门可罗雀的萧条景象。“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从侧面描写出市场的冷清、萧条。
这段环境描写,描写了社会环境的冷清、萧条,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写照,同时也为人物的出场提供了社会背景。?
整个俄国笼罩在军警宪兵的白色恐怖之中:经济萧条、民众麻木、法律虚伪——沙皇专制警察打着遵守法令的幌子,干的却是欺下媚上的勾当。
一种社会环境:_____________
两次写围观群众:____________
三次提到法律:____________
四次写军大衣:___________________
五次写手指头:____________
六次判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冷清.萧条
麻木,无聊,庸俗
揭露法律的虚伪性
表现奥楚蔑洛夫内心的恐慌
和强作镇定的窘态
从反面衬托出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卑劣
体现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厚颜无耻的忠实的沙皇走狗
一个荒唐的年代,
一个善变的警官,
一条无辜的小狗,
一群无聊的人,
给我们上演了一段荒唐可笑的故事
1.怎样理解第3自然段“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一句中的“钻”字??
一个“钻”字写出了周围的人聚集之快。写出了人们愚昧麻木,无聊而又不甘寂寞,成天以看热闹为乐。
品味赏析
2.第8自然段“‘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一句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何作用??
句中“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用丰富到位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出一个装腔作势、官气十足的警官老爷的形象。
3.我要揭你的皮,坏蛋!(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小市民赫留金要借狗咬手指头捞一把赔偿金的心态。
4.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双重否定的句式,写奥楚蔑洛夫在不知狗的主人时,摆出一副“主持公道”的架势,与后面得知狗主人可能是将军时的态度变化形成强烈对比,造成绝妙讽刺的效果。
品味赏析
5.第25自然段中“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与前文描写奥楚蔑洛夫神情的语句“拧起眉头”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对比有什么表现作用?
面对同一条狗,奥楚蔑洛夫忽而“拧起眉头”,骂不绝口,忽而“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仿佛自己与将军的哥哥是至亲好友一般,媚态毕露,令人作呕。
这两副截然不同的嘴脸,不仅表现了他趋炎附势、欺下媚上已到无耻的地步,更暴露出他“变色龙”的本质。
品味赏析
找出语言描写的语句,分析点评,体味人物性格。
如“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耀武扬威、装模作样,显示自己的能力、才干
“嗯!不错……”“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地教训他一顿!叶尔德林,”警官对巡警说,“去调查一下,这是谁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呢,把它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这多半是条疯狗……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借机显示自己的威风、才干,向着赫留金。
“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借脱大衣转移视线、转移话题,强作镇定掩饰自己的窘态与内心的恐慌,为下面的改变立场做过渡和铺垫。
“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强词夺理,批评赫留金。
奥楚蔑洛夫的几次“变色”转变,基本上是通过他和大家的________来刻画奥楚蔑洛夫。
除此之外,还运用 ___ __、_______和____描写刻画人物。
对话
动作
神态
细节
《变色龙》体现契诃夫小说的讽刺特点,试说说本篇小说是如何达到讽刺地效果的。
在夸张中讽刺 在对比中讽刺
夸张。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的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五次变色。
对比。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的身份的变化,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狗”“下贱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使小说的讽刺效果更加突出。
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忠实走狗的刻画,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也揭示了小市民阶层麻木、庸俗、愚味的社会病苦。
文章最后写道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请设想一下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去了哪里?要求设计的情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继续去别的地方搜刮民脂民膏。 *又遇见了一起类似狗咬人的案件,又做出了相同的处理,或者处理得更圆滑了。 *去找普洛诃尔套近乎。 *去将军家邀功请赏,在此之前到首饰店索要一些金银珠宝,一并送给将军。 *“买”一只小狗送给将军的哥哥。 * 去赫留金工作的首饰店寻点儿麻烦。 *去纠集一批地痞流氓准备殴打赫留金。
拓展与延伸
对比阅读《变色龙》和《范进中举》,说说两篇小说在讽刺手法的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1)《变色龙》是明讽,《范进中举》是暗讽。
(2)《变色龙》主要讽刺沙皇俄国统治阶级的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范进中举》主要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两文写作的时代背景不同,揭示的现象也不一样。
(3)《范进中举》主要是通过范进中举前后人们的态度及其自身的变化来进行讽刺的,而《变色龙》主要是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反复无常之“变色”来进行讽刺的。
拓展延伸
交代背景——发生狗咬人事件
不知狗主人——弄死
将军家的狗——开脱 见风使舵
变色龙 奥楚蔑洛夫 不是将军家的——贬低 欺下媚上
六次“断案” 是将军家的——称赞 丑态尽露
不是将军家的——弄死
将军哥哥的——盛赞
结构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