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主要内容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高考这几年连续扩招,满足了很大一部分学子的求学梦。历史上也有一个王朝,科举取士也采取扩招政策,这个王朝是?导入新课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
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封丘)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史称北宋1.北宋的建立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宋太祖和其弟宋太宗按照先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消灭了吴越、闽南、北汉等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收精兵)
思考:为什么宋太祖要这么做?宋太祖担心大将拥有兵权会危及他的统治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收精兵) 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控制了兵权外,他还采取哪些措施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收精兵)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2)在中央,削弱相权。
总体的方法:分化事权
具体的措施:a设参政知事若干人,位同副宰相,与宰相共同执行政权。
b设政事堂、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财权权。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弱相权)(3)在地方,派文臣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
设置通判,牵制知州权力;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夺其权)(3)在地方,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制钱谷)
江淮盐铁转运使君臣礼仪的变化说明了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影响: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重文轻武政策实施的原因和内容
2.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想一想,五代十国时期是武将执政,北宋时什么身份的人地位较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1.士人(读书人)
2.商人
3、武将
4、农民1.重文轻武的政策原因及内容:
(1)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2)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1.重文轻武的政策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1.重文轻武的政策影响宋朝重文轻武是不重视军事吗?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武将,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极其重视的,每年的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最多达120多万。(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劝学篇》
(宋真宗 赵恒 北宋第三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从下列诗句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做人莫作军,做铁莫做针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北宋政治的特点:重文轻武2.重文轻武的影响
如果我们把主干为中央,枝干为地方,我们可以把北宋政治特点概括为:强干弱枝,守内虚外2.重文轻武的影响影响:
积极方面: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方面: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繁,财政开支庞大;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财政困难。史称“三冗地积”即冗官、冗税、冗兵、积贫、积弱。
课后习题1.以下通过政变、篡权建立的新王朝,维持了百年以上较长统治的是( )
A.篡夺皇位司马炎,建立西晋归统一 B.王莽篡汉建号新,托古改制短命亡
C.外威杨坚善弄权,建立隋朝代北周 D.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北宋D
2.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是“赵钱孙李…”,将“赵”姓排在第一,由此可推断《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 )
A.西周 B.唐朝 C.宋朝 D.明朝C课后习题3.填空: 唐朝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宋朝开国后实行----------------------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课后习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
宋代科举考试图
材料三 “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魏泰《东轩笔录》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找出赵普建议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和措施的语句。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初期治国方略,并分析其利弊。
(3)识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是怎样发展科举制的。
(4)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三中的现象与宋朝实行的哪一国策有关?参考答案
4.(1)原因: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措施: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2)方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内患。利弊:巩固了统治,保持了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使政府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下,增加了财政支出,军队战斗力低下。
(3)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4)重文轻武的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