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全国通用(5篇 )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全国通用(5篇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12 21:3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一)
金色花
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花、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坚持。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嘴,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长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一个黄昏,我倚着阳台远望,无意中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它的大小掌节歪歪斜斜,怪模怪样,那绿色的掌面,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
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是花,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想起去年秋天曾无所顾忌地痛笑过它的丑陋,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坚强,在沙漠吞噬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2分)
奇迹( ) 庸俗( )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1分)
赏心悦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中的“这”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4.对于写“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 )。(1分)
A.“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说明“我”不是勤快人。
B.引出下文对仙人掌及所开的花的描写和议论。
C.“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说明海棠、月季、文竹等不容易养活。
D.仙人掌能够独立活下来,显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
5.第四自然段写仙人掌的花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文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突出其“异常漂亮”。
6.全文是以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组织材料的。(1分)
7.为什么说“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jì yōng
2.因为欣赏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
3.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它既不美,也不雅。
4.C
5.花瓣、花穗、花粉
6.仙人掌
7.仙人掌顽强的生命力另其他植物逊色,也令作者为之折服与敬佩。

(二)
母亲节的礼物
??①红灯,公交车缓缓停下,全车人都欣赏着窗外的流光溢彩,忽然一声清脆的童音响起:“母亲节!妈,是你的节日。”
??②母亲节?糟糕,我还没买礼物,该死,如此重要的节日我竟忘了,好在为时未晚,来得及弥补。只是,该买什么礼物呢?
??③第一次过母亲节是在别人指导下,买了最最标准的礼物——康乃馨。平生头一次买花,花送给母亲。她的惊讶和激动在我意料之外,更让我不安:仅仅一束花,母亲就那么高兴。她的易满足使我醒悟平日的疏忽,愧疚慢慢袭上心头:明年,明年一定买件特别的礼物!
??④第二年。我找了好几条街巷,才买回了母亲时常提及却难以购到的特色糕点。看到这件“礼物”的一刹那,母亲额头细细的皱纹似乎熨平了:糕点,我和姐姐分享完了,那漾着笑意的眼睛却始终在记忆里浮动。触动之下,我暗暗思索:明年,明年我要让母亲大吃一惊。
??⑤可是,买什么样的礼物能使母亲所有的皱纹全熨平呢?正想着,童音忽然又响起:“妈,你要我送你什么——我没有钱,什么都买不了……”声音渐趋沮丧。做母亲的于是笑着逗儿子:“怎么办呢?你没有钱,那我的礼物不是得不到了?”“有了!“童音兴奋起来,“今晚我不睡觉,给你当保镖送你上班。”这种郑重其事令众人哑然失笑。那母亲的声音格外轻柔:“好儿子,妈不用你当保镖。”“为什么?那是我的礼物!”母亲的声音一定一顿地响起:“你的礼物,妈已收下!”
??⑥“收下了?”几乎同时,车上的每一个人除了小男孩外,都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几分钟前还在困扰我的难题也在这母子的对话中忽地解决了,心头顿时一松:其实母亲节的礼物是最好、最容易送出的。
1.给文中划线字注音。
弥补(????)????熨平(????)
2.摘录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线索是(??)。
A.母亲??B.母亲节??C.母亲节的礼物??D.礼物
4.本文使用的最为主要的描写手法是_____________。
5.第⑥自然段的开头句是个问句,提出疑问的人是(??)。
??A.“我”??B.小男孩??C.车上的乘客??D.孩子的母亲
6.为什么说“母亲节的礼物是最好、最容易送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共六个自然段,从记叙顺序上看,第③④属于___________。
答案:
1.mí yùn
2.流光溢彩、郑重其事、哑然失笑
3.C
4.心理描写
5.B
6.因为母亲需要的并不一定是具体的礼物,而是“儿女的关怀与孝敬”。
7.插叙

(三)
他要感谢那只手
①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②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③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④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这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⑤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⑥“这是你的手,老师。”孩子小声答道。
⑦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糊糊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⑧我们每个人都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还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别人对你的关爱、给予你的机会。另一个方面,对于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第⑦自然段中说:“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结合⑦、⑧段内容,说说这里的“非凡的意义”指的是什么。(20个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⑧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从全文看,第⑦自然段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第⑧自然段的作用是_______。
(4)这篇充满人情味的散文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道格拉斯没有感受到家庭带给他的温暖,但老师的手牵住了他,让他感受到了关爱。
2.不但 而且
3.插叙 总结全文
4.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必要的帮助;我们应当感谢别人给予自己的关爱。

(四)
想讨一本书
1一个寒冷的冬日,我驱车去接方先生和他刚认识的申小姐。共进午餐后,申小姐接受了方先生的邀请,坐车来到了方先生的住处——位于龙华的一幢豪华别墅。
2下车后,我们看见门柱上斜靠着一个懒洋洋的乞丐。他身上裹一件脏兮兮的棉衣,似有所求地望着我们。
3心情很好的方先生赶紧走上去问他:“你是不是想吃点什么?”
4想不到乞丐回答道:“这会儿太阳很好,我吃饱喝足了,只想在您这儿晒会儿太阳。还想……”
5“还想什么?”方先生从口袋里掏出100元钱,晃动在乞丐眼前,调侃地追问道,“别难为情,尽管说吧,我会满足你的。”他料定一个乞丐的要求不会特别难以应付。
6“我想……”乞丐支吾着,最后鼓起勇气说,“您千万别笑话我。您可以想象我的日子,饭是每天都能吃上的,只可惜好长时间没读书了,总想讨一本看看,可是一直难于启齿。您能不能让我进您书屋里,随意挑一本书呢?”
7方先生一下子愣住了。一方面,他惊奇于这个乞丐非同寻常的奢求;另一方面,他羞愧自己满足不了这个乞丐这一简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申小姐目睹了自己的窘迫!
8乞丐也看透了方先生的尴尬,急忙说:“天底下没书的人很多。只是,我没想到这家房屋的主人也会没有。不好意思,打扰您了。”说罢,抬腿欲走。那溢于言表的鄙薄与不屑令在场的人都很难堪。
9一直在一旁不动声色的申小姐急忙走上去,将随身携带的一本文摘读物递给乞丐,和颜悦色地说,“也许,你会喜欢这本书,不妨读读吧。”
10乞丐接过,连声道谢,然后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读了起来。
11这天送走申小姐后,方先生满腹心事。不久的一天,方先生突然作出决定:“阿伟,送我去书店。”
12在书店经理室,方先生将一张2万元的支票拍在办公桌上,对接待他的小姐说:“愿意与我做成一笔大生意吗?”
13小姐说:“当然愿意。不过,我们这儿无什么大生意可言,只有书,您任意选吧。”
14方先生将支票扔到小姐面前,说:“我才懒得选,拜托你了。下午两点,我来取货。”
15小姐惊奇地盯着眼前这个财大气粗的人,不知如何应付。当方先生准备调头而去时,她才醒过神来追问道:“您想要一些什么书呢?”
16“只要是书,只要有名气,都要!”方先生头也不回地说。
17下午两点,我们驱车来到书店。那位小姐迎了出来,将支票还给方先生,并说:“很抱歉,我们经理不想接受这笔生意。”
18方先生再一次愣住了。他咆哮道:“你们的经理呢?让他出来见我。”
19“不必了。”小姐笑笑,“我们经理看过支票,就知道您是谁了。她要我一定转告您:本书店没一本专作摆设的废书。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最终总会归属于那些真正爱书的人。”
(1)1.本文以______为线索,通过对______和______两个情节的描写,深刻表达了“一个人,物质的匮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荒芜,理想的泯灭”的主题。
(2)2.本文的情节描写十分出色,从文章后一情节中的______等动作描写可看出方先生是一个______的人;从______等语言描写可看出方先生还是一个______的人。
(3)3.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一组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你怎样理解申女士“本书店没有一本专作摆设的废书。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最终总会归属于那些真正爱书的人”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请写两句你平时积累的有关“书”的格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书 讨书 买书
2.拍、扔 财大气粗、没有修养 我才懒得选、只要是书,只有有名气,都要 不爱读书
3.方先生与乞丐的对比。方先生有别墅,可没有一本书,说明他不爱读书,这与乞丐想读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精神乞丐,一个是物质乞丐,这一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地揭示了不读书者的可悲。
4.书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用书装点门面,是对书的糟蹋。书应该属于那些热爱书、热爱知识、把书视为“有灵魂的生命”的人。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五)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母亲:老师都说了些什么?母亲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家的路上,母亲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他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母亲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她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母亲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跟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7.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2)8.“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文中母亲的语言质朴感人。请从文中任选一处作简略的品味。
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0.(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请发挥想象把孩子未说完的话续写出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1.你赞成文中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吗?如赞成,请简述理由;如不赞成,请为文中的老师提一条建议。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家长会 自信、坚强、善良、聪慧
2.母亲为儿子成长所受的委屈与今天儿子考入清华的喜悦交织在一起。
3. 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面对老师对孩子成绩差的指责,母亲没有责怪儿子,而是巧妙地指出应改正的地方和需要努力的方向,使孩子树立信心。母亲善意的谎言实际上是对儿子的激励和期待。
4.十几年来,为了我的进步,受了不少委屈,如果没有您的鼓励我不会取得这样的成绩,谢谢您,您辛苦了!
5.不赞成。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即使是对成绩差的孩子也要多加激励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