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奇妙的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奇妙的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0-19 09: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7.《奇妙的克隆》教案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理解说明的思路,掌握说明的方法。
3.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4.学习文中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提高阅读现代科学文的能力,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贝多芬;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 它奇妙在哪里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二、快速阅读,知识抢答。
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竞赛抢答:
a.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b.“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c.“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d.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当中,而在结尾处提出了关于“克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
(设计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的精神,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现代科技知识,学习一定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对教学重点进行了突破。同时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也训练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口语表达等能力。)
三、再读课文(可以听读后,小组内有重点的读相关的段落),合作探究。
(一)克隆是什么(播放克隆的视频)
介绍查找的资料。
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
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引导学生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提高,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元互动,重视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交流,尽可能挖掘学生思维和口语交际中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四、自由辩论,延伸拓展。
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那么“克隆”对我们人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同学们可以展开自由辩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要求:1.观点明确、理由充足。(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
2.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
3.驳斥对方的观点时要有“理”,又要有“礼”。
学生自由辩论。
老师小结:克隆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为之轰动,它对我们人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现在下结论时还为时过早,这篇课文里引用了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作结束语:(全班朗读)“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的确,这也正是我们所期待的,我们希望“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鼓励学生利用搜集的有关资料展开辩论,让他们学会热烈参与讨论,耐心细致倾听,大胆发表创见。同时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爱科学的热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即将结束,最后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收获和启示。
老师总结: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科海泛游靠的是渊博的科学知识,精湛的科学技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科学精神。
六、作业
假如你也掌握了克隆技术,你最想克隆什么呢?为什么要克隆它?
要求:1.想法要奇妙、有益;
2.理由阐述充分,表达富有条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