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下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下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件(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13 08:2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球之端——南极

南极探险











你知道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的名字吗?它是为了纪念谁而命名的?
阿 蒙 森 - 斯 科 特 站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年)
奥地利作家。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但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等,传记作品有《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等,还有戏剧作品《耶雷米亚》等。

作者介绍
茨威格写作的依据
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



 读一读,写一写:
拽(   ) 毛骨悚(   )然
怏怏(  )不乐  毋(  )宁
吞噬(  ) 羸(  )弱 告罄(  )
癫(   )狂 凛冽(  ) 步履(  )
姗姗(   )来迟  忧心忡忡(   )
疲惫( )(  )不堪
zhuài
sǒng
yàng

shì
léi
qìng
diān
lǐn

shān
chōng

bèi
毛骨悚然:
形容十分恐惧。
悚然,恐惧的样子。
怏怏不乐:
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语无伦次:
形容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毋宁:
不如。
吞噬:
吞食。
羸弱:
瘦弱。
告罄:
指财物用完。
词语解释

时间:
人物:
地点:
事件:
1912年
斯科特一行5人(或斯科特等)
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
遇难(覆没、牺牲……)
不幸
初读感知
思考:
1、全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语句,填写下表。
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斯科特一行探险队员
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过程。
时间 地点 人物及事件
1912.1.16
1912.1.18
1912.2.17
1912.3.2
1912.3.21
1912.3.29
1912.10.29
1912.11.12
白色高原
南极点
埃文斯死去
帐篷里
斯科特一行发现自己迟到半个月
斯科特一行到达极点,伤心并要作证
“屠宰场营地”
贮藏点

无法离开帐篷
四人感到可怕的绝望
贮藏点
等待死神的来临并写书信
营地
一支探险队出发寻找他们
帐篷
发现尸体并垒了石墓
一、(1-3)斯科特探险队在南极极点的所见所感。




三、(14-15)翌年春天,队友找回了他们的遗体,英王跪拜悼念。
四、(16)点明中心。
二、(4-13)探险队在归途中与严寒和死神搏斗,最终全队覆没的经过。
1、(4-7)第一个队友(埃文斯)死去了。
2、(8-10)第二个队友(奥茨)也死去了。
3、(11-13)剩下的三人全冻死在帐篷里了。
理清结构
他们归途中所遇到的不幸有哪些?
请一一列举。
(1)路程危险增加十倍不能偏离自己原来的脚印。
(2)天气恶劣,漫天大雪。
(3)身体非常虚弱,缺少来时的激情和充沛精力。
(4)埃文斯和奥茨相继死去。
(5)储藏点的燃料太少。
(6)燃料告罄,却遭凶猛的暴风雪袭击。

斯科特一行5人的事迹之所以是“悲剧”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悲剧之

死亡之悲
失败之悲
作证之悲
世人之悲


悲壮
——失败之悲
他们认为:“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什么也不是”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他们在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作者并不同意这种说法。
——作证之悲
“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英国人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深受这种文化传统熏陶的斯科特只能接受这一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高尚。
——死亡之悲
1.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
2.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3. 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世人之悲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你怎样理解伟大的悲剧?
悲在失败,而冒险精神伟大
悲在为胜利者作证,而诚信的绅士风度 伟大
悲在生命的毁灭,而团结无私、献身科学的精神伟大
悲在世人悼念,而人们从中获得精神鼓舞伟大
理解题目《伟大的悲剧》
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1、接受为挪威人作证的任务。
科学家博大的胸襟让人叹服。
2、威尔逊博士临死不放弃科学观察。
科学家勇于探索和顽强进取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3、奥茨英雄似的死去。
科学家强烈的自我献身精神和以集体为重的高尚人格不能不令人为之泪流满面。
4、斯科特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科学家热爱事业,执着、拼搏的精神令人赞叹。
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怎样的优秀品质?
1、诚信,又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2、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3、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4、无私的爱。

1、请大家找一找文中最能使你感动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感动你的原因。
品味赏析
2、文中反复强调斯科特他们的失望和沮丧。你能理解斯科特的情感吗?作者对他们的遭遇和情绪抱怎样的态度?
1、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这五位探险者,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作者给他们作传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探究思考
2、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呢?
例:“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通过直截了当的议论,表现出作者对人物的颂扬之情。

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作者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了这个悲剧,颂扬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他们的精神让所有人仰慕,给后人
以精神的鼓舞。
小结

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可以看出——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一个人是因为他的心灵而伟大的。
----罗曼 .罗兰
拓展引申
课外知识宝库
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探险家的事迹?
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这一西行路线,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着几名船长密谋 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与一些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
麦哲伦
马可·波罗出身于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他俩于13世纪60年代因经商到了中国。1271年,两再度出访,并带年轻的马可一起前往。他们到了中国,进宫觐见蒙古族统治者----元世祖忽必烈。他们在中国逗留了24年,经商发了大财。马可·波罗赢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受派遣远行中国各地,并到过印度、缅甸、以及东南亚等地。
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岛。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联系。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但他被匈奴捉去囚禁了11年,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汉,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张骞给皇帝带回了中国第一次听到的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张骞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是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张骞
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和尚。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16年,行程达6·4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北方等地。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险。危险来自恶劣的天气和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时,差点被箭射死。后来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国被投入狱中。为了逃命,他几乎冻死。
玄 奘
有人说,历史是为成功者而写的,人们也往往把鲜花和掌声献给成功者。但茨威格却能关注一位失败者,并将他的事迹与拿破仑、托尔斯泰、列宁等人的传记共同记录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不能不引发我们对于胜利和失败的思考。通过斯科特等人的探险经历我们更能理解“伟大”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