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2.8 童年的发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2.8 童年的发现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13 08:5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罚。然后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孩子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知识的渴求。
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将本节课(第一课时)的三维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定制之如下:
教学目标
1.正确识记书写本课生字词,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本课词语的意思。
2.通过默读、想象、概括小标题等方式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 “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童年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
教法: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学生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学法:在这节课教学中,我主要教给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讨论法,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方法等达到教学的目的.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示标:
每日一诵《童年》
师:童年是人这一生中最天真烂漫的时节,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童年去寻找童年的发现吧!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那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1:我发现了什么?
生2:是怎么发现的?
生3:是谁发现的?
……
师: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自由读文,试试你能解决几个。
生:自由读课文。
(教师巡视,提醒:有的同学读的同时,还注意在书上批注了自己的想法,真好。)
二、出示学习目标,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扫清生字词障碍
师:汇报前,先考考你,这些词语都会读了吗?(小黑板出现本课要求读写的17个词语,色笔标记难写字的笔画)请同学们自由读,每个词语读一遍。
生:自由读词语。
进行检测(音、型、义等)
四、由疑促读,解决疑问,感知发现
师:接下来,咱们回到开始的问题——我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
师:你在文中哪儿找到的,能读出来吗?
生:读第一自然段。
相机板书——我的发现
师:那你想想,接下来作者可能会写什么呢?
生:会写我是怎么发现的。
师:也就是——
生:发现的过程。(相机板书——发现的过程)
师:迅速浏览一下课文,说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发现的过程”?
生:3到13自然段写了发现的过程。
师:剩下的段落呢?又写了什么?
预设:(学生遇到概括困难,教师提示)就好像大家做了一道数学题,得出答案后还得干什么?
生:还需要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师:不错,理科的思维告诉我们,得到答案后还得验证。所以,再看看课文,你认为最后一个部分在写什么?
生:在写验证发现。(相机板书——验证发现)
师:于是,课文的线索就这样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我的发现——发现的过程——验证发现。你又有什么发现吗?
生1:每一个部分都有“发现”。
生2:这篇课文是围绕着“发现”写的。
师:你们真会发现。考考你们,能不能根据线索,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醒大家,五年级的同学说主要内容,要特别注意一个要求——简洁。两分钟,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与同桌练习说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尽量使用短句子,这样可以使你要表达的内容更加清楚。既然线索已如此清晰,老师教大家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你可以用:这篇课文“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的句子,再试一试,是不是简单多了?
五、学习“我的发现”
板书:胚胎。(指导书写“胚”)
质疑:你知道什么是胚胎吗?(指读注释)
(其实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是从一个小小的胚胎发育成胎儿的。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就是胚胎发育的过程。)
师:课文中有一段话比较具体地描述了我所发现的胚胎发育的规律,你能找到吗?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指名读。这就是我的发现。那年我才九岁,所以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自豪。)——带着这份高兴和自豪读读我的发现。
师:关于我发现的胚胎发育的规律,其实有位叫达尔文的科学家专门进行过研究,还得出了一个观点,你能找到这句话吗?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指名读——齐读。
师:我的发现和科学家的发现竟是如此的相似,怪不得我为自己的发现而感到自豪呢!
指导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瞧二:再读,学习“我是怎样发现的”。
师:那么我又是怎样发现的呢?先快速找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发现的过程?(3-13)
出示学习提示:认真默读3-13自然段,小组内讨论说说发现的过程。尽力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
指名小组代表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完成板书:梦中飞行---请教老师-----大胆猜想
师:谁能看着板书把这个过程连起来说成一句话。
小结:这就是“发现的过程”。这个问号也应该可以擦去了吧。
六、精读。读懂“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读到这儿,一个怎样的小男孩浮现在了你的脑海里?请你再次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七、回文总结。
师:正因为我是一个敢于大胆提问、留心观察、积极思考、大胆想像的孩子,所以 ——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如果我们也给自己这样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我们也会有新的发现。
师:作者童年的发现有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同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
8 童年的发现

我的发现 - 发现过程 - 验证发现
︱ ︱
胚胎发育的规律 梦中飞行
请教老师
大胆猜测
发现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