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章末复习(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章末复习(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3-14 02:26:21

文档简介

第八章章末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分别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滑到铺有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木板的水平面上,小车在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实验结论可以反驳下列说法中的哪一条(  )

A.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缓就越慢
B.若平面非常光滑,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
C.小车受到力的作用就运动,不受力的作用就不运动
D.运动的物体不受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考点】6J:牛顿第一定律.
【难度】中等.
【分析】通过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虽然这三次小车的初速度都相同,但是运动的距离却不相同.这说明是阻力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阻力越大,运动距离越短;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长.若没有阻力,则运动的物体就不会停下来,将永远的沿直线匀速运动下去.
【解答】解:A、木板表面的阻力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远,表明摩擦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少得越慢;
B、如果阻力越小,则小车运动的距离将越远.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C、从实验中我们分析出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为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阻力,小车的运动并没有受到推力的作用.且由于阻力的存在,改变了小车的运动速度.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我们发现阻力大的,速度减少得快;阻力小的,速度减少得慢.由此我们推理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力,运动的物体将永远的运动下去.
D、若平面非常光滑,阻力为零,则不会有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不会变快也不会变慢,永远的运动下去.
故选 C.
【点评】这个实验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做法是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从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在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同)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做好这个实验,好好的分析这个实验现象,也就能够很好的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了.
 
2.如图所示在地球上的四个位置分别静立着中国人、北极熊、阿根廷人和企鹅,对他们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北极熊受到的重力和地球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的
B.企鹅受到的重力大于地球对它的支持力
C.中国人、阿根廷人除了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外,一定还受到摩擦力
D.他们受到的重力和地球对他们的支持力均为一对平衡力
【考点】6R:平衡力的辨别;7A:重力的方向.
【难度】中等.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重力的概念及方向.知道由于地球的吸引受到的力为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即指向地心.
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解答】解:A、中国人、北极熊、阿根廷人和企鹅都会受到重力,并且他们受到的重力与地球对他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A选项说法错误.
B、企鹅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B选项说法错误.
C、中国人、北极熊、阿根廷人和企鹅都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他们都处于静止状态,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或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一定不受到摩擦力.所以C选项说法错误.
D、他们都处于静止状态,则受到的重力与地球对他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重力的方向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3.锯齿都是东倒西歪,不在一个平面,这是因为(  )
A.这样使锯齿更锋利
B.这样使锯更耐受撞击
C.锯用的太久,齿被撞歪
D.可以使锯口加宽,减小材料对锯的摩擦力
【考点】7I: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21:物质的基本属性.
【难度】中等.
【分析】A、锯齿的锋利程度是由两个因素:硬度和尖利程度决定,从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B、锯是否耐撞击是由锯的硬度决定的;
C、根据新旧锯齿的形状对比来做出解答;
D、锯口加宽,锯条和被锯物体之间的压力减小,从而减小摩擦力.
【解答】解:A、锯齿的锋利程度是由锯齿材料的硬度和尖利程度决定的,因为钢锯的锯齿的材料和尖利程度都没有因为东倒西歪而改变,所以不会增大其锋利程度,A是错误的;
B、锯是否耐撞击是由锯齿的材料决定的,与形状没有关系,所以B是错误的;
C、新的钢锯锯齿也是东倒西歪的,所以C是错误的;
D、锯齿做成东倒西歪的形状,可以使锯条在前后拉动的过程中,所锯物体位置的宽度增加,有利于钢锯的前后伸缩,减小了对钢锯的压力,从而减小摩擦,所以D是正确的.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锯条用到的物理知识,是一道应用题;
要解答此题想,需要对物体的硬度、摩擦力的知识灵活掌握.
 
4.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门没被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
C.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D.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考点】7I: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难度】中等.
【分析】(1)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不易吹开,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分析其实质.
【解答】解:
A、被风吹开是因为门的滑动摩擦力很小,很容易克服摩擦将门吹开;故A错误;
B、门相当于一个杠杆,门没被吹开,说明杠杆处于平衡状态,风吹门的力也可能大于或等于摩擦力,故B错误;
CD、塞入硬纸片后,使门与门框之间的压力增大,因此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掌握增大摩擦力和较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5.如图所示,三位同学用同一组器材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用力进行了下面三项操作:甲同学拉木块A在长木板B上匀速运动;乙同学拉A在B上加速运动;丙同学拉B,使AB一起匀速运动.三位同学的操作中A与B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f甲、f乙、f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甲=f乙,f丙=0 B.f甲=f乙=f丙
C.f甲=f丙<f乙 D.f甲<f乙,f丙不确定
【考点】7D:摩擦力的大小.
【难度】中等.
【分析】抓住三种条件下A与B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就可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另外还有考虑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发生相对运动.
【解答】解: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即: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根据题干信息:甲同学拉木块A在长木板B上匀速运动;乙同学拉A在B上加速运动;都是物体A与物体B发生了相对运动,产生了滑动摩擦;而在两种情况下,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未变,故摩擦力不变即摩擦力相等;即f甲=f乙;
当丙同学拉B,使AB一起匀速运动时,物体A与物体B相对静止,即A与B未发生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故它们之间没有摩擦力的存在,即摩擦力等于零;f丙=0;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以及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根据题目中提供的运动状态可分析摩擦力的大小.
 
6.在做“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时,将木块A放置水平木板B上,加载一个钩码,把一支测力计系在A上,如图所示.当向左拉动B时,测力计指针稳定.下列讨论中错误的是(  )

A.此装置可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B.A受B的摩擦力与测力计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A受到B的摩擦力的大小为2.4N,方向向左
D.若增大拉动B的速度,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
【考点】7L: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难度】中等.
【分析】物体静止和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此时物体处平衡状态,受到的力是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可根据一个力的大小、方向,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若两者都不发生变化,则滑动摩檫力不变;滑动摩檫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解答】解:A、两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在A上加减钩码可以改变物体间的压力大小,该实验装置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故A正确;
B、A受到B对它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而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则A受B的摩擦力与测力计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由图示弹簧测力计可知,其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4N,A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2.4N,A相对于B向右运动,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故C正确;
D、A、B间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间的压力有关,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如果增大拉动B的速度,A、B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间的压力保持不变,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不变,由平衡条件可知,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于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和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理解与运用.
 
7.忽略一切阻力,原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大石头的运动情况是(  )
A.始终静止不动
B.动了一点点,很快停下来
C.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慢慢停下来
D.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考点】6J:牛顿第一定律.
【难度】中等.
【分析】要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要有力的作用,据此来分析大石头的变化.同时,还要关注当不受外力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解:此题的前提是“忽略一切阻力”,因此,原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即开始运动.又因为没有阻力的作用,所以大石头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只有选项D的说法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抓住“忽略一切阻力”这一前提,是进行推理和想象的关键.
 
8.下列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人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阻力
B.书本静止在课桌上,是因为书本受到的重力与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平衡
C.汽车刹车后,速度会逐渐减小,最后会停下来,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
D.苹果在空中下落的越来越快,是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考点】6L:惯性;6F:力的作用效果;6R:平衡力的辨别.
【难度】中等.
【分析】(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平衡力作用;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3)滑行的物体最终停下来是由于受到阻力的作用;
(4)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A、人用力推车,车未动,处于静止状态,说明受力平衡,即推力等于阻力,故A说法错误;
B、书本受到的重力作用在书本上,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桌面上,这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B说法错误;
C、汽车刹车时,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在该力的作用下,汽车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速度会越来越小,最终会停下来,并不是由于具有惯性,故C说法错误;
D、苹果在空中下落时,由于受力竖直向下的作用,其运动状态不断改变,下落速度越来越大,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该题通过实例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和二力平衡的知识,在应用力的作用效果时时要注意辨别物体发生变化的是形状还是运动状态,在判断两个力是否为平衡力时要注意这两个力需要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即: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9.沾上灰尘的衣服,用手轻轻拍打几下,就干净多了.小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这一过程:
①灰尘与衣服分离落向地面,衣服便干净了
②一手拿着沾有灰尘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
③灰尘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④衣服受力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静止运动起来.
这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考点】6M:惯性现象.
【难度】中等.
【分析】解释惯性现象时的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阐明其原来的运动状态;
②说明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受到力而改变了运动状态;
③说明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④说明结论.
【解答】解:一手拿着沾有灰尘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衣服由于受到手的作用力由静止变为运动,而衣服上的灰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灰尘和衣服就会分离,由于重力的作用就会落下来.故这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②④③①.
故选D.
【点评】知道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10.如图所示的装置,物块M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左右两端用细线通过滑轮连接着两个相同的吊盘.小聪用它做实验时发现:当在左盘中放100g的砝码、右盘中放200g的砝码时,物块M可以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盘中的原有砝码都不变,使物块M最终可以向左匀速直线运动的方案是(滑轮的摩擦不计)(  )

A.在左盘中再加100g砝码
B.在左盘中再加200g砝码
C.在左盘中再加100g砝码,在右盘中再加100g砝码
D.在左盘中再加200g砝码,在右盘中再加100g砝码
【考点】6T: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难度】中等
【分析】首先由受力分析明确物体M受力情况,由M的运动状态可判断M受摩擦力的大小;当M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时,摩擦力方向同时发生变化,根据压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变化确定摩擦大小变化;最后根据物体始终受力平衡可求得左侧应加砝码.
【解答】解:在左盘中放质量为100g的砝码,右盘中放质量为200g砝码时,物体M恰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受力平衡,因此物体所受向左的摩擦力与物体受到向右的合力相等,即f=2G﹣G=G.
当物体向左运动时,摩擦力方向向右,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物体受到摩擦力不变,又因为物体仍然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与物体受到的拉力相等,方向相反,即物体受到的拉力大小等于300g砝码的重力,方向向左,因此需向左盘中再加200g砝码.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的受力分析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重点是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判断,明确一般情况下,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11.(2013?绥化)在草坪上滚动的足球,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路程越 远 (选填远或近),若滚动时它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它将 做匀速直线运动 .
【考点】6U:力与运动的关系.
【难度】中等.
【分析】掌握力和运动的关系,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物体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的距离越长;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若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解:滚动的足球,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的距离越长,若滚动时它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此题考查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及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将保持静止状态.
 
12.小伟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接触面积的大小.
接下来小伟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操作验证他的猜想:

(1)实验中小伟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 匀速直线 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样做是根据 二力平衡 的知识得出拉力等于摩擦力,从而测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2)如果小伟要探究猜想②,他应该选择 甲和丙 两幅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来操作,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 接触面越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
(3)小伟要探究猜想③,他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操作过程,如图丁所示.他比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可靠吗?答: 不可靠 .小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
【考点】7L: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难度】中等..
【分析】(1)掌握二力平衡条件,要正确测出摩擦力的大小,需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2)根据猜想,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需使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的关系,需使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
【解答】解:(1)实验中小伟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是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等于拉力;
(2)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需使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所以应选择甲图和丙图;
由图知,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的关系,需使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而小伟将木块切去一半,则在接触面积变化的同时,压力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得出错误结论.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2)甲和丙;接触面越粗糙;(3)不可靠;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点评】此题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考查了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和应用,题目很典型.
 
13.如图所示,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 水平 方向拉着物块A做 匀速直线 运动,这样做便能测量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在甲、乙、丙所示图中,分别用F1=1N,F2=2N,F3=1.5N的拉力,拉着物块A匀速前进.分析甲、乙两图可得: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压力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分析 甲与丙 两图可得: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大量实验进一步证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在丙图中物块A上叠放一块与A相同的物块B,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A,使物块B随A一起匀速前进(如图丁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4,则F4= 3 N;此运动过程中,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为 0 N.
【考点】7L: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难度】中等..
【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的知识进行分析,一对平衡力的大小相等;
(2)分析三幅图中的控制的量和改变的量结合测力计的示数得出结论;
(3)根据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结合丙图的示数得出结论;
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得出B受到的摩擦力.
【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和摩擦力平衡,大小才相等;
(2)甲、乙两图,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乙的压力大于甲的压力,拉力大于甲的拉力,可得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甲、丙两图,压力相同,丙比甲接触面粗糙,丙的拉力大于甲的拉力,可得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丁与丙的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丁的压力是丙的2倍,所以摩擦力是丙的2倍,拉力也是丙的2倍,应为1.5N×2=3N;
又AB两物体同时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它们之间没有摩擦力.
故答案为:(1)水平;匀速直线;(2)压力;甲与丙; (3)3;0.
【点评】此题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考查了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掌握及应用,(3)中告诉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的特点,分析丁的测力计示数,考查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同时还考查了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4.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华的三次实验情况如图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 匀速直线 运动,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甲和乙两组数据可知,压力一定时, 接触面越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
(3)小华比较甲和丙两组数据得出结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老师指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对的.理由是: 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
【考点】7L: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难度】中等..
【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必须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才行;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实验中要用到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时,要控制压力一定;研究摩擦力和压力是否有关时,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解答】解:(1)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摩擦力才是一对平衡力,拉力才等于摩擦力;
(2)比较甲和乙两组数据可知,压力一定时,甲的摩擦力f甲=F甲=3.6N,乙的摩擦力f乙=F乙=5.6N,说明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甲和丙两幅图中的压力不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而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原因是在研究摩擦力大小和压力大小的关系时,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2)接触面越粗糙;(3)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注意二力平衡知识和控制变量法的熟练运用.
 
15.小明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匀速滑动,从而测出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毛巾等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观察三个实验,比较甲图和 乙 图所示实验,说明摩擦力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
(2)观察三个实验,比较甲图和丙图所示实验,说明在 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 相同时,接触面越 粗糙 ,摩擦力越大.
(3)小明在进行乙图中实验时,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通过多次实验得到摩擦力F摩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F压的关系图线如丁图所示由图可知:F摩= 0.25 F压.当木块与砝码的总重力为6N时,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 1.5 N,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5N,则木块将做 加速 运动.
【考点】7L: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难度】中等..
【分析】(1)摩擦力的大小和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研究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必须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要研究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必须控制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根据图象中压力和摩擦力的数据,找出其关系;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受的不是平衡力,拉力大于摩擦力,物体将改变运动状态.
【解答】解:(1)要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观察三个实验可知,符合要求的是甲图和乙图;
(2)观察三个实验,比较甲图和丙图所示实验可知,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所以摩擦力不同,且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说明在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由摩擦力F摩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F压的关系图线可知,当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为2N时,摩擦力为0.5N;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为4N时,摩擦力为1N;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为6N时,摩擦力为1.5N;所以摩擦力F摩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F压的关系是:F摩=0.25F压;
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2.5N时,木块受的不再是平衡力,拉力大于摩擦力,则木块将不再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做加速运动.
故答案为:(1)乙;(2)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粗糙;(3)0.25;1.5;加速.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摩擦力影响因素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图象的分析处理能力,中考热点题型.
三、(每题6分,共24分)
16.如图甲,某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木块在桌面上的摩擦力:
(1)实验时发现,当拉力等于0.5N时,物体保持静止,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0.5 N.
(2)要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该在 匀速拉动 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通过在木块上增减砝码,改变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压力,多次测量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滑动摩擦力f随压力F压变化的图象.则当压力等于4.0N时,摩擦力等于 0.80 N.
(4)物理上,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比值称为动摩擦因数.由图乙可求出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 0.20 .

【考点】7L: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6R:平衡力的辨别;6T: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难度】中等.
【分析】(1)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已知拉力的大小,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出此时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2)根据图乙直接读出当压力等于4.0N时,摩擦力的大小;
(3)在乙图中任找一点并读出对应的滑动摩擦力和压力,然后求出两者的比值即可求出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
【解答】解:(1)物体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F=0.5N;
(2)只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和拉力才是一对平衡力,它们的大小才会相等,因此,实验中应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3)由图乙可得:当压力等于4.0N时,摩擦力等于0.80N;
(4)当N=4.0N,f=0.80N,则
μ==0.20.
故答案为:(1)0.5;(2)匀速拉动;(3)0.80;(4)0.20.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和平衡力的判断,关键是根据图象读出压力等于4.0N时对应的摩擦力和利用好“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比值称为动摩擦因数”这一条件.
 
17.如图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
(1)为保证实验成功,每次都应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做 匀速直线 运动,并在此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甲和乙相比,甲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小 (填“大”或“小”),可以得到的结论: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
(3)甲与丙相比,甲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小 (填“大”或“小”),可以得到的结论: 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

【考点】7L: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难度】中等.
【分析】(1)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当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测力计的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2)比较甲乙丙三图,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图看出测力计的示数都不同,分析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解答】解:(1)当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平衡力,此时滑动摩擦力等于测力计的拉力.
(2)比较甲、乙两图,甲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说明摩擦力小,是由于接触面材料相同,压力不同,说明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有关.
(3)比较甲、丙两图,甲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说明摩擦力小,是由于接触面材料不同,压力相同,说明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
(2)小;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小;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点评】本题考查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注意实验中应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18.均匀杆一端搁在水平地面上,杆上某一点靠在圆球上,杆与圆球都能保持静止.地面对圆球的静摩擦力方向是 水平向左 ,均匀杆与圆球面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有 弹力,静摩擦力 (按力的性质写).

【考点】6T: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6K: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7H:摩擦力的【难度】中等种类.优网版权
所有
【分析】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两个物体之间产生了静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解答】解:如图,均匀杆一端搁在水平地面上,杆上某一点靠在圆球上,杆与圆球都能保持静止.圆球有向右移动的趋势,圆球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所以圆球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杆给圆球一个压力作用,圆球要恢复原状,对杆有弹力作用,
杆和圆球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圆球受到杆静摩擦力作用,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杆受到圆球的静摩擦力作用.
故答案为:水平向左;弹力,静摩擦力.
【点评】摩擦力的方向不是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而是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19.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利用橡皮筋、木块、墨水瓶以及木板、毛巾等器材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情形.

(1)实验中,橡皮筋受到拉力后会伸长,这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
(2)为了让木块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相等,每次木块都应该做 匀速直线  运动.
(3)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探究的问题是 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跟压力大小的关系 .
(4)比较图甲和图丙中橡皮筋的长度,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
【考点】7L: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6F:力的作用效果;6T: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难度】中等.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橡皮筋对木块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形变越大,橡皮筋形变大小反映拉力大小.
木块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滑动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
滑动摩擦力大小不能直接测量,通过橡皮筋形变的大小来反映滑动摩擦力大小.
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解答】解:(1)橡皮筋受到拉力后会伸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木块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滑动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3)图甲和图乙,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变,所以探究滑动摩擦力跟压力大小的关系.
(4)图甲和图丙,压力相同,图丙中接触面比较粗糙,橡皮筋形变更大,滑动摩擦力更大,所以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故答案为:(1)形状;(2)匀速直线;(3)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跟压力大小的关系;(4)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点评】掌握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专题训练
[摩擦力、平衡力、非平衡力的受力示意图]

画物体的受力示意图时,要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分析时可按“一重、二弹、三摩擦、后其他”的顺序。即先分析物体受不受重力,通常地球上的物体普遍都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再分析物体受不受弹力,压力、支持力、推力、拉力等都属于弹力;之后再分析物体受不受摩擦力,分析物体是否受摩擦力时可用常规法、假设法或二力平衡法;最后再分析物体受不受其他的力。分析完受力情况后按照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作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类型一 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1.如图2-ZT-1所示,在“科学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小华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请你画出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图2-ZT-1
2.图2-ZT-2是一名男生奔跑过程中左脚腾空、右脚着地的一瞬间。请画出此刻地面对他的摩擦力的示意图(A点是作用点)。

图2-ZT-2
3.如图2-ZT-3所示,用大小为30 N、方向水平向左的力F将重为20 N的物体紧紧地压在竖直墙壁上,使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画出物体所受摩擦力f的示意图并标出摩擦力的大小。

图2-ZT-3
4.如图2-ZT-4所示,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图2-ZT-4
5.如图2-ZT-5所示,一物体以某一速度冲上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请画出物体在上滑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的示意图。

图2-ZT-5
6.如图2-ZT-6所示,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小车在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加速运动。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所受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图中已标出)。

图2-ZT-6
?类型二 受平衡力的示意图
7.如图2-ZT-7所示,一个小球静止于水平地面上,请你在图中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作用点已给出)

图2-ZT-7
8.如图2-ZT-8所示,画出静止的重锤受力的示意图。

图2-ZT-8
9.如图2-ZT-9所示,将一个小球放在竖直放置的弹簧上,小球静止不动,请画出此时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图2-ZT-9
10.如图2-ZT-10所示,用手指顶住刻度尺,刻度尺水平静止。请在图中画出此时刻度尺受力的示意图。

图2-ZT-10
11.用手握住竖直的矿泉水瓶不动,如图2-ZT-11所示,请画出此时瓶子受到力的示意图。(重心在O点)

图2-ZT-11
12.如图2-ZT-12所示,一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该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的示意图。(作用点已给出)

图2-ZT-12
13.如图2-ZT-13所示,某人站在小车里,随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画出人的受力示意图。

图2-ZT-13
14.小明乘坐电梯从五楼到一楼,当电梯匀速下降时,请在图2-ZT-14中画出小明受力的示意图。

图2-ZT-14
15.如图2-ZT-15所示,一块橡皮放在水平放置的文具盒上,并随文具盒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中作出橡皮受力的示意图。(作用点已给出)

图2-ZT-15
?类型三 受非平衡力的示意图
16.请你在图2-ZT-16中画出水平地面上滚动的足球所受力的示意图(不考虑空气阻力)。

图2-ZT-16
17.如图2-ZT-17所示,一个方形木块从斜面上滑下,请画出木块下滑时所受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作用点已给出)

图2-ZT-17
18.如图2-ZT-18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沿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向上运动,请画出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过程中所受力的示意图。

图2-ZT-18
19.如图2-ZT-19所示,一条长绳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系一个小球做成一个单摆。当球摆到图中所示位置时,画出小球所受重力和绳对小球拉力的示意图。

图2-ZT-19
20.在水平向右行驶的小车车厢顶上用细线悬挂一小球,小车的水平地板上放置一物块A,从某时刻起,发现小球向右(运动的同方向)摆动,如图2-ZT-20所示,请画出此时物块A受力的示意图。

图2-ZT-20
21.如图2-ZT-21所示,将一个重为G的小球从空中某点由静止释放,落在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压缩到最低点后,再被弹起。请画出小球在最低点时的受力示意图。

图2-ZT-21





详解详析
1.如图所示

[解析] 由题意可知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表明该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桌面对它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 N,所以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4 N,方向水平向左。
2.如图所示

3.如图所示

4.如图所示

[解析] 物体在斜面上静止,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则物体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
5.如图所示

[解析] 因为物体沿斜面向上滑动,故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沿斜面向下。
6.如图所示


7.如图所示

8.如图所示

9.如图所示

10.如图所示

11.如图所示

12.如图所示


13.如图所示

[解析] 人站在小车里,随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人与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人在水平方向上不受摩擦力,只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G和支持力F,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从重心竖直向下画,支持力从重心竖直向上画,标出字母符号,注意两条线段长度要相等。
14.如图所示

15.如图所示

16.如图所示

17.如图所示

18.如图所示

[解析] 在斜面上运动的物体首先要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N的作用。另外,由于斜面粗糙,物体向上运动,所以物体还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f的作用。
19.如图所示

20.如图所示

[解析] 分析可知,物块A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小球向右(运动的同方向)摆开,根据惯性知识可知,小车做减速运动,故物块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21.如图所示

[解析] 由题意可知,将一个重为G的小球从空中某点由静止释放,落在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压缩到最低点时,小球共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另一个是竖直向上的弹力,并且弹力大于重力(这样小球才能被弹起)。





















中考真题链接
?类型一 牛顿第一定律
1.2018·青岛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总结概括出这一重要规律的科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牛顿 D.托里拆利
2.2018·眉山 如图8-T-8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和只有木板的三种情况下,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研究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图8-T-8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实验中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选填“快”或“慢”)。
(4)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它将做______________。
(5)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以牛顿第一定律虽然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却是通过符合逻辑的________得出的正确结论。
(6)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物体的运动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____________不变的性质。
?类型二 惯性
3.2018·烟台 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
D.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4.2018·成都 系安全带可以减小因汽车紧急刹车对人员造成的伤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刹车时人的惯性会消失
B.刹车时人的惯性会增大
C.刹车时人会受到向前的惯性力
D.刹车时人由于惯性会向前倾
5.2018·嘉兴 近年来,车贴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下列车贴中的提示语属于防止因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图8-T-9
6.2018·盐城 2018年2月,我国运动员武大靖打破世界纪录夺得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金牌。在比赛中他用脚向后蹬冰面,人向前运动且速度加快,这不仅说明力的作用____________,还可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滑过终点线后,由于________他仍向前滑行。
7.2018·昆明 如图8-T-10中a所示,玻璃桌面上有四个鸡蛋,其中两个是生的,两个是熟的。

图8-T-10
(1)先对其中的甲、乙两个鸡蛋分别按图b的方式用相同的力捻一下,使它们在玻璃桌面上转动起来,结果鸡蛋乙转动的时间较长。
(2)再对其中的丙、丁两个鸡蛋分别按图b的方式用相同的力捻一下,使它们在玻璃桌面上转动起来,然后用手按住使之刚好停下,迅速把手移开,结果鸡蛋丙还能再转一两圈,而鸡蛋丁却不再转动了。由上述现象判断熟鸡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8.2017·六盘水 一天,在某段市区道路上发生了一起两小车追尾相撞事故,交警询问时,前车司机说:“我的车速很小。后车突然加速撞了我的车尾,当时我女儿坐在后排,撞车导致她的头撞到了前排座椅背上。”后车司机说:“前车司机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刹车,我来不及刹车就追尾撞上了。”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问答:哪个司机在说谎?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请你写出一条交通安全警示语。





?类型三 二力平衡
9.2018·扬州 小华同学在科技馆观摩自行车走钢丝表演后回家做了一个模型,如图8-T-1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8-T-11
A.自行车的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自行车和所挂物体总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自行车对钢丝的压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自行车对绳的拉力与钩码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10.2018·枣庄 如图8-T-12所示,小丽用力F把一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静止,现有以下受力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图8-T-12
①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墙对木块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②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④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对小丽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11.2018·泰州 如图8-T-13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匀速拉动木块做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拉力和_____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木块的________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________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图8-T-13
12.2018·宿迁节选 如图8-T-14所示,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

图8-T-14
(1)选择轻质卡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手将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使卡片受到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拉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然后由静止释放卡片,根据________(选填字母)状态,能够说明这两个拉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A.松手前卡片静止
B.松手瞬间卡片旋转
C.松手后卡片达到静止
?类型四 摩擦力
13.2018·乐山 下列现象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
A.向机器的滚动轴承内加润滑油
B.在浴室的地面铺上防滑垫
C.体操运动员上器械前,在手上涂防滑粉
D.皮带传动中,要张紧皮带
14.2018·衢州 如图8-T-15所示,手握着瓶子处于竖直静止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8-T-15
A.瓶子处于静止状态,不具有惯性
B.手的握力越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就越大
C.瓶子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
D.瓶子受到手的握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15.2018·广州 如图8-T-16所示,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已知G甲>G乙。甲受到的摩擦力(  )

图8-T-16
A.大于5 N B.大于乙受到的摩擦力
C.等于5 N D.等于乙受到的摩擦力
16.2018·常州 如图8-T-17所示,不计空气阻力,货物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货物________(选填“受到向左的”“不受”或“受到向右的”)摩擦力;货物被传送到水平桌面上滑动时,货物______________(选填“受到向左的”“不受”或“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图8-T-17
17.2018·潍坊 一木块沿水平面向左滑行并冲上斜面。请在图8-T-18中画出以下力的示意图:
(1)木块水平向左滑行时所受的摩擦力;
(2)木块对斜面的压力。

图8-T-18
18.2018·聊城 踢出去的足球在操场上慢慢滚动后停下来,请在图8-T-19中画出在操场上向左滚动的足球受力的示意图。

图8-T-19
19.2018·聊城 如图8-T-20甲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实验所用的长木板,一面比较光滑,另一面比较粗糙。同学们根据猜想进行了实验,得出数据如下表所示:

图8-T-20

实验序号 长木板表面 木块放置方式 拉动木块的个数 弹簧测力计示数/N
① 较粗糙 平放 1 1.5
② 较粗糙 平放 2 3
③ 较光滑 平放 2 1.6
④ 较光滑 竖放 2 1.6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______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2)由________次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和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3)由②③次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____________有关。
(4)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用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测量滑动摩擦力发现效果更好。图乙所示实验中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5)根据你在本实验中的收获,请写出一种避免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现象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详析
1.C [解析] 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的基础上得到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1)相等 (2)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3)慢
(4)匀速直线运动 (5)推理 (6)不需要 
运动状态
[解析] (1)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释放小车,是为了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2)在做“斜面小车实验”时,给水平木板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目的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由毛巾表面到棉布表面再到木板表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小车受到的阻力也减小。(3)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4)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即小车不受力,小车的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做匀速直线运动。(5)由以上分析可知,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出的,不是用实验直接得出的。(6)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为: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反映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表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A [解析]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A正确。惯性只有大小而无方向,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的速度无关,B、D错误。惯性不是力,C错误。
4.D [解析]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有大小而无方向。车在行驶时,人随车向前运动,当刹车时,人由于惯性会向前倾,所以选D。
5.D [解析] “堵车不堵心,拒绝路怒”劝告驾乘人员保持一种平和心态,与惯性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别嘀嘀,越催越慢”属于不文明驾驶行为,与惯性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夜间会车,拒绝远光灯”可以避免过强的光照影响驾驶员视线,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与惯性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新手上路,保持车距”是新司机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可能会随时紧急刹车或行驶速度较慢,后面汽车在刹车时由于惯性会有一段刹车距离,所以要保持一定车距,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故D符合题意。
6.是相互的 运动状态 惯性
[解析] 用脚向后蹬冰面,人向前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力蹬时,速度加快,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滑过终点线后,由于惯性,仍向前滑行。
7.乙 丁 [解析] (1)生鸡蛋的蛋液和蛋壳是分开的,转动时,生鸡蛋的蛋壳受力开始转动,而蛋液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从而给蛋壳一个阻力,所以生鸡蛋很快就停下来;熟鸡蛋的蛋液和蛋壳是一个整体,转动时,蛋壳和蛋液都受力开始转动,则熟鸡蛋转动的时间较长;由题知,鸡蛋乙转动的时间较长,故乙是熟鸡蛋。
(2)对其中的丙、丁两个鸡蛋分别按图b的方式用相同的力捻一下,使它们在玻璃桌面上转动起来,然后用手按住使之刚好停下,迅速把手移开;由于熟鸡蛋的蛋液和蛋壳是一个整体,所以当蛋壳受力静止时,蛋液也会停下来,即熟鸡蛋不再转动了,故鸡蛋丁是熟鸡蛋;而生鸡蛋的蛋壳受力静止时,蛋液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生鸡蛋还能再转一两圈,即鸡蛋丙是生鸡蛋。
8.前车司机在说谎。因为在追尾时,使前车突然加速,前车中的人由于惯性会向后倒,所以前车乘客的头不会撞到前面的座椅背上,故是前车司机在说谎。
警示语:保持车距。
9.B [解析] 自行车的重力和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自行车和所挂物体的总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满足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和共线,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自行车对钢丝的压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自行车对绳的拉力作用在绳上,钩码的重力作用在钩码上,二力不同体,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10.C [解析] 小丽把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静止,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墙对木块的弹力、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符合“同物、等大、反向、共线”四个条件,它们各是一对平衡力,①③正确;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的重力不反向,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②错误;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对小丽的弹力,这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等大、反向、共线”,它们是一对相互作用力,④错误。
11.滑动摩擦 支持 木块
[解析] 在水平桌面上匀速拉动木块做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拉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是一种弹力。
12.(1)消除或忽略卡片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2)B
[解析] (1)选择轻质卡片的目的是消除或忽略卡片重力对实验的影响。(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若两个拉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释放卡片,卡片将旋转,直至两个拉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卡片才能静止,此时卡片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选B。
13.A [解析] 在轴承内加润滑油可以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减小摩擦,故A符合题意;防滑垫的表面有许多颗粒,可以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增大摩擦,达到防滑的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防滑粉可以增大手与器械之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增大摩擦,故C不符合题意;在皮带传动中,为防止皮带打滑,要增大皮带与传动装置之间的摩擦力,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张紧皮带可以增大压力,从而增大摩擦,故D不符合题意。
14.C [解析]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故瓶子处于静止状态时具有惯性,A错误;瓶子保持静止,受力平衡,对瓶子进行受力分析,竖直方向上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二力平衡,因而静摩擦力等于重力,静摩擦力不变,B错误、C正确;手对瓶子的握力和瓶子所受的重力不是平衡力,因为握力在水平方向上,而重力在竖直方向上,故D错误。
15.C [解析] 甲、乙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的作用,则f甲=F1=5 N,f乙=F2=10 N,B正确。
16.不受 受到向左的
[解析] 不计空气阻力,货物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不受力,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这一对平衡力的作用,所以货物不受摩擦力;货物被传送到水平桌面上滑动时,桌面对货物有一个阻力,即向左的摩擦力。
17.如图所示

[解析] (1)木块向左滑行时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作用点可取木块的几何中心;(2)木块对斜面的压力的方向与斜面垂直,作用点取接触面的中心。
18.如图所示

[解析] 足球受到了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竖直向下的重力G,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过足球重心作出这两个力,两条线段长度相等;足球在操场上慢慢滚动后停下来,还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与足球运动方向相反,因此是水平向右的。
19.(1)二力平衡 (2)①② (3)粗糙程度 
(4)不一定 (5)及时清雪或换防滑轮胎或安装防滑链或在路面上铺草垫等
[解析] (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水平地拉动,使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木块所受滑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和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需要使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受力面积相同,接触面所受的压力不同,所以应选择①②次实验进行探究。(3)由②③次实验可知,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受力面积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同,可得到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4)实验改进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操作上不一定要匀速直线拉动长木板,弹簧测力计相对固定,便于读数。(5)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是下雪后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小造成的,因此要避免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现象就要想办法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比如:在路面上撒炉渣,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路面上撒盐加速雪的熔化;换防滑轮;安装防滑链等。












课题? 《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课
设计 思想? 这是根据徐老师的微课所上的一节复习课。? 1.通过师生共同进行知识梳理,将本章三节看似不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促进知识 系统化。? 2.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使学生了解本章有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是怎样被认识的、知道这些知识用来解决哪些问题,对复习有清晰的思路。
教?学?目?标? 1.?通过知识梳理,知道运动和力的关系。?2.?通过复习回顾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三种摩擦现象,?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能利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知识梳理,建立各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系统化。运用层层递进的设问,引导启发回顾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摩擦力等相关知识。? 2.教学难点:在应用中提高审题能力、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 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把第八章 运动和力的知识进行梳理。?(板书思维导图) 在老师的引导下回顾本章三节知识。建立基本知识网络 建立各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系统化
新课教学 展开 一、牛顿第一定律?复习回顾:? 1.牛顿第一定律研究什么问题??2.怎样进行研究??3.获得怎样的研究证据?? 4.得到什么样的研究结果??5.可以进行怎样的推理?引导学生根据图像分析实验证据:? 在这三个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玻璃平面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小,毛巾平面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大。小车在平面上以一样的速度开始运动,在毛巾表面运动的距离最短,表明从运动到静止的改变是最容易的,在很短的距离就改变了,而在玻璃的平面运动的距离最长,表面从一样的运动到静止发生这样一个状态的改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阻力比较小。可见,阻力对物体的运动是有影响的,而且,阻力越大,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也越大,让它的运动状态改变得越容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如果这个平面再继续光滑更光滑绝对的光滑,小车在平面上不受阻力的时候,那么小车将在这个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下去。所以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应用:? 1.一个物体静止在地面上,如果它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怎样运动? 2.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它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怎样运动??课堂训练:? ?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每次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滑行时________,在越光滑的平面上,小车受到的_______越小,它运动的距离越____,它的速度_______得越慢,进一步推理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物体将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没有别的物体对该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它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种情形是没有强加的,是物体自身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物体的惯性。?? 运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 有的惯性是有用的,有的惯性是有危害的,比方说下列两个现象:二、二力平衡? 展示四幅平衡状态图片。引导启发学生回顾物体的受力平衡状态。? 最简单的受力平衡状态是物体在两个的作用下的平衡状态,这种情景叫二力平衡。?复习回顾:?1.什么是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怎样研究出来的??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课堂训练:? 1.下图中哪两个力是平衡的?2.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几对平衡力的作用?为什么说它们是平衡力??? 三、摩擦力?复习回顾:? 1.什么是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3.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研究的问题是什么??(2)怎样进行研究??(3)获得怎样的研究结果??(4)用到哪些科学方法??? 展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区分哪些地方利用了有益摩擦,怎样减小有危害的摩擦。 通过习题讲解,复习静摩擦、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 甲图此刻人对箱子推力等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乙图此刻对箱子推力大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丙图此刻人对箱子推力大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丙图箱子在同一水平面上继续向前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课堂反馈:? 1.判断下列四种说法的对与错:( )?A.一切物体只有受力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不受力的作用一定静止?C.物体受力的作用才能保持静止?D.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总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判断下列做法哪些是利用惯性,哪些是防止惯性危害:?( )A.拍打衣服清除衣服上的灰?B.乘车时系安全带?C.标枪运动员掷标枪时助跑?D.雨天路滑,车辆减速行驶 3.?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人和伞所受的总重力是1000N,请说出阻力的大小和方向。4.小明做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把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测得滑动摩擦力比截去前减小了。?关于实验结果,小明认为:说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积有关;小刚认为:说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你觉得他们的说法对吗?怎样设计实验验证他们的说法对错? 思考几分钟时间,?举手回答问题。??1.牛顿第一定律研究的问题是: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 2.将所要研究的问题转化为阻力对运动有什么影响,并通过实验探究。? 3.所获得的研究证据是:一样的运动在毛巾表面,它运动的距离最短,在玻璃表面,它运动的距离最长。? ??? 对回答不完整的问题同学间进行补充 集体回答:?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指定成绩中下的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同学间可以相互补充。 在学案上作答后,根据屏幕答案进行订正。 集体回顾:?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个学生展示小球的惯性实验,另一个学生解释现象。? 一个学生展示棋子的惯性实验,另一个学生解释现象。?同学间相互补充。?? 尝试解释锤头的惯性现象与安全气囊的作用,老师可做适当引导启发。??????? 与老师共同回顾物体受力时也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举手回答相关问题。?同学间相互补充。 在学案上作答后,根据屏幕答案进行订正,并分享解答的思路。?? ?????? 思考几分钟,讨论后学生代表回答。同学间相互补充。 通过图片回顾增大有 益摩擦与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区分静摩擦、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 在学案上完成相关练习,并对答案订正,对不理解的问题及时提出来共同解答 利用层层递进的设问,让学生回顾知识 的来龙去脉,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记忆。 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通过课堂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只有记住了概念,才能正确解题。因此复习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回顾理解相关概念。???复习课中适当加入实验,能让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活跃课堂气氛。 惯性现象的解释,对于海南学生有一定的困难,复习时需要老师的引导。 利用层层递进的设问,启发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利用层层递进的设问,让学生回顾知识 的来龙去脉,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充分利用课本资 源,启发学生复习阶段不能脱离课本。 在习题中进行知识点的回顾,通过对比学生印象会更深刻。 课堂反馈内容可 根据不同班级做不同用途,如可作为随堂测试以便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及时发现老师的指导是否到位。
课堂小结 1.引导组织学生回顾本节课复习内容。? 2.对本节课学习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2.提出还有疑惑的问题。 将知识进行梳理,巩固本节课内容,根据学生所提问题为课后辅导做准备。
作业 完成学案上相对应内容。
板书设计




1 / 7


复 习 课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 二力平衡
第3节 摩擦力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物体运动状态
改变
不变
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
牛顿第一定律
不受力
惯性定律
受平衡力
二力平衡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产生原因(作用点)
作用效果(方向)
力的大小
惯性
利、害及其利用和防止
惯性现象
惯性利用与防止
1.研究什么问题
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
2.怎样进行研究
阻力对运动有什么影响
3.获得怎样的研究证据
4.得到什么样的研究结果
5.可以进行怎样的推理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
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应用
一个物体静止在地面上,如果它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怎样运动?
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它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怎样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每次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滑行时________,在越光滑的平面上,小车受到的_______越小,它运动的距离越____,它的速度_______得越慢,进一步推理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物体将___________________。
速度相同
阻力

改变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定义: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惯性定律
惯性
2.现象:
3.利用惯性与防止惯性的危害:
二、二力平衡
1.什么是二力平衡?
2.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怎样研究出来的?
3.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什么是滑动摩擦力?
三、摩擦力
(产生的原因)
2. 滑动摩擦力作用效果是什么?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3.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研究的问题
研究的做法
研究的结果
用到的科学方法
4.摩擦有哪些利、害?如何防止摩擦危害?
5.摩擦的种类及其大小特点?
甲图此刻人对箱子推力等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乙图此刻对箱子推力大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丙图此刻人对箱子推力大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丙图箱子在同一水平面上继续向前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静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1.判断下列四种说法的对与错:
A.一切物体只有受力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不受力的作用一定静止
C.物体受力的作用才能保持静止
D.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总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
×
×
×
2.判断下列做法哪些是利用惯性,哪些是防止惯性危害:
A.拍打衣服清除衣服上的灰
B.乘车时系安全带
C.标枪运动员掷标枪时助跑
D.雨天路滑,车辆减速行驶
利用惯性
防止惯性危害
利用惯性
防止惯性危害
小明做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把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测得滑动摩擦力比截去前减小了。
关于实验结果,小明认为:说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积有关;小刚认为:说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你觉得他们的说法对吗?怎样设计实验验证他们的说法对错?
小组讨论









本章中考链接
考点 1 牛顿第一定律
1.2018·哈尔滨 300多年前,伽利略对“力和运动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下面是模拟伽利略“推断物体不受力时运动情况”的实验。图L8-1是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由运动到静止的过程。(四种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玻璃板、纸板、棉布、毛巾)

图L8-1
(1)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有________________,其合力为______;在水平方向受到摩擦力,这个力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便于推理得出结论,请将图中的四次实验排出合理的顺序:______________。
(3)牛顿在伽利略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一切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状态,这一普遍规律奠定了牛顿的力学基础。
考点 2 惯性
2.2018·成都 系安全带可以减小因汽车紧急刹车对人员造成的伤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刹车时人的惯性会消失
B.刹车时人的惯性会增大
C.刹车时人会受到向前的惯性力
D.刹车时人由于惯性会向前倾
3.2018·广州 向前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给小芳连拍两张照片,如图L8-2所示,车可能(  )

图L8-2
A.向西加速 B.向东加速
C.向西减速 D.向东减速
4.2018·河南 如图L8-3所示,上表面水平且光滑的小车上有A、B两个物体,两物体与小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B在A的正前方,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假设小车的上表面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A、B两物体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相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L8-3
考点 3 平衡力
5.2018·荆州 如图L8-4所示,用细线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L8-4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块对细线的拉力和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木块对细线的拉力和手对细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6.2018·内江 如图L8-5所示,A、B、C三个石块叠在一起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L8-5
A.石块B所受合力不为零
B.石块B受到石块A的重力和压力的作用
C.石块B受到的重力和石块C对石块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石块B对石块C的压力和石块C对石块B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考点 4 摩擦力
7.2018·北京 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足球守门员戴有防滑手套
B.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C.运动鞋的底部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D.给自行车的车轴加润滑油
8.2018·杭州 如图L8-6所示,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重30 N的物块在AB段受F=10 N的水平拉力作用,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到B点时撤去水平拉力,物块仍继续运动,到C处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L8-6
A.在AB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10 N
B.在AB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20 N
C.在BC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10 N
D.在C点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30 N
9.2017·德阳 如图L8-7甲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1=30 N的水平力作用在B物块上,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N;若将F2=50 N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A物块上,它们仍一起做直线运动,则地面对A物块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图L8-7
10.2018·重庆A卷节选 在图L8-8中的A点画出箱子在水平向左滑行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示意图。

图L8-8
考点 5 重点实验
11.2018·河池 为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张三同学设计了如图L8-9甲所示的实验。

图L8-9
(1)实验中发现两边的钩码质量不相等时,木块运动,钩码质量相等时,木块静止,说明二力平衡的一个条件是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接着张三将木块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观察到小木块不能平衡,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作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另一小组实验中,李四用小车代替木块,如图乙所示,同学们认为李四的实验装置优于张三的实验装置,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8·聊城 图L8-10甲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实验所用的长木板,一面比较光滑,另一面比较粗糙。同学们根据猜想进行了实验,得出数据如下表所示:

图L8-10

实验序号 长木板表面 木块放置方式 拉动木块的个数 弹簧测力计示数/N
① 较粗糙 平放 1 1.5
② 较粗糙 平放 2 3.0
③ 较光滑 平放 2 1.6
④ 较光滑 竖放 2 1.6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__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2)由实验序号________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和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3)由实验序号②③可得到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____________有关。
(4)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用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测量滑动摩擦力发现效果更好。图乙实验中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5)根据你在本实验中的收获,请写出一种避免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现象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详析
1.(1)重力和支持力 零 使小车的速度减小 (2)(b)(d)(c)(a) (3)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1)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水平面的支持力,二者是一对平衡力,故合力为零,小车受到水平方向的摩擦力使小车的运动速度减小,直至为零。
(2)为了便于推理得出结论,摩擦力应是逐渐减小的,故最合理的实验顺序是(b)(d)(c)(a)。
(3)阻力越小,物体运动得越远,若不受外力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D 
3.C [解析] 比较甲、乙两图中广州塔的位置,可确定车向西运动,故B和D均错误;观察图乙中杯内水的流动情况,杯内的水向西洒出,是因为车减速后,杯内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继续向西运动,所以出现向西洒出的现象,可确定车减速,故A错误,C正确。
4.不会 当小车突然停止时,两物体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在不受摩擦阻力的情况下,两物体将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故不会相撞
[解析] 当小车停止时,A、B两物体在小车上滑动。由于小车上表面光滑,所以A、B两物体滑动过程中不受摩擦力;水平方向不受力,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所以两物体将以相同速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一起向前滑行,所以不相撞。
5.C [解析]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细线对木块的拉力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二者不是一对平衡力,A错误;木块对细线的拉力和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B、D均错误;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正确。
6.D [解析] 石块B处于静止状态,故它所受的合力为零,故A项错误;石块A的重力作用在石块A上,石块B受到石块A的压力,这个压力大小等于石块A的重力,但与石块A的重力不是一个力,也不能认为这两个力同时作用在石块B上,故B项错误;石块C对石块B的支持力大小等于A、B两个石块的总重力,这与石块B受到的重力大小不相等,所以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项错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石块B对石块C有压力作用,反之,石块C对石块B有支持力作用,故D项正确。
7.D
8.C [解析] 在AB段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处于平衡状态,拉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物块向右运动,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10 N,故A、B均错误;在BC段物块做减速运动,到C处静止,BC段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故滑动摩擦力不变,还是10 N,故C正确;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在C点物块静止,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D错误。
9.30 30
10.如图所示

11.(1)大小相等 (2)同一直线上 (3)其他条件相同时,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12.(1)二力平衡 (2)①② (3)粗糙程度 (4)不一定 (5)及时清雪、换防滑轮胎、安装防滑链、在路面上铺草垫等
[解析] (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水平地拉动,使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和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需要使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受力面积相同,接触面所受的压力不同,所以应选择①②所示实验进行探究。(3)由实验序号②③可知,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受力面积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同,可得到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4)实验改进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操作上不一定要匀速直线拉动长木板,且弹簧测力计相对稳定,便于读数。(5)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是下雪后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小造成的,因此要避免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现象就要想办法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比如:及时清雪,在路面上撒炉渣或铺草垫等,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路面上撒盐加速雪的熔化;换防滑轮胎;安装防滑链;在车上放重物,增大压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