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结构
本课题在《课程标准》中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本课第一目“知难行易”,主要讲述孙中山的“知难行易”的哲学思想,介绍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及评价。第二目“三民主义”,这一目可以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基本内容及作用;第二部分主要讲述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内容及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比分析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掌握它们之间的差异,了解其在理论内容上的变化,掌握这种变化对后来中国革命发生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结合“知易行难”说和三民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来加深理解,认识到思想理论成果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能指导社会实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的学习,学习伟人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和为革命事业不断求索创新的精神。通过了解三民主义理论内容的形成与发展,认识到革命理论需要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的规律。
[理论依据]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及《课程标准解读》的要求,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而确定。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学说
[理论依据] 三民主义学说是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清末民初中国先进政治思潮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进行民主革命的纲领,它的发展对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重要作用。
难点:(1)“知难行易”说与“知易行难”说的区别。
[理论依据] 这两个学说涉及哲学范畴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高二学生对哲学问题的理解仍不全面,归纳两者的区别会有一定难度。
(2)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比较区别。
[理论依据] 新旧三民义的发展转变与时代环境、孙中山个人思想认识转变有紧密联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比较两者异同是培养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提取历史信息能力而设计,对中等水平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
二、学情及学法、教法分析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在初中时学生已有所涉及,并且在高中课程必修Ⅰ《辛亥革命》中也有提到,因此本课的重点在于从理论方面加深学生对三民主义内容和发展的理解,并能认识三民主义的发展在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学生可以在课前复习初中及高一的内容,并从网上或政治学科中了解一些哲学概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知识、发展规律,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意识,具体体现在: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或自主阅读,在对话式交流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以发展他们的思维,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理论依据]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现代教育理论要求,教育要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互助合作,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用幻灯片展示孙中山的图片,提问“孙中山的主要事迹”,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然后用课前导言作小结,最后用幻灯片打出本课的标题“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理论依据] 高二学生对于孙中山先生已有所了解,采用图片展示、提问法直接导入新课。
2、合作探究,导入新知
提问“知与行的关系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探讨两种关系,讨论后由小组派出代表讲述各组的观点和理由,最后由教师小结:指出知与行实质上对立着哲学问题上的理论与实践这一对哲学范畴。
[理论依据] 这一部分内容涉及到哲学问题的范畴,理论性强,学生兴趣不大,并且难于理解,采用合作学习的探讨式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在生生互动中分享学生资源,最后由教师加以总结,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3、自主学习,发展思维
展示图片,直接讲述三民主义的提出,然后提出问题“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和作用”,引导学生带问题阅读教材,从教材中归纳出问题答案。最后教师用幻灯片展示板书,边加以讲述,附代评价其局限性,为其后来的发展做铺垫。
[理论依据] 高中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分析材料概述表达的能力。
4、交流合作,师生互动
用幻灯片展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斗争、护国、护法战争等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及其最后结局,提问“在一系列革命活动失败后,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什么变化?”引出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孙中山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列表格来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认识两者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最后通过列举材料,组织学生分析,归纳出新三民主义对革命实践的影响。
[理论依据]这一部分内容的知识点,教材讲述较清晰,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
5、系统总结,巩固练习
用幻灯片展示毛泽东、鲁迅、江泽民等人对孙中山的评价,由教师边展示板书边进行全文系统总结。
组织学生完成课后“自我测评题”,加以巩固。
四、板书设计(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