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典型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典型练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3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1-29 19: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典型练习
夯实基础典型题
一、选择题
1、1931年,驻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炮轰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制造了 ( )
A.七七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柳条湖事件 D.九一八事变
2、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的目的是 ( )
A.日本实施破坏 B.日军以此污蔑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C.日军为进攻沈阳开辟道路 D.日军制造借口,大举进攻中国
3、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形象的揭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的主要原因是 ( )
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
B.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C.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D.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
4、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的态度是 ( )
A.抵抗 B.不表态 C.片面抗战 D.不抵抗
5、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 ( )
A.全面抗战时期 B.局部抗战时期 C.局部反攻阶段 D.大反攻阶段
6、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州国,其都城设在 ( )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长春
7、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其主要领导人是 ( )
A.贺龙 B.陈毅 C.叶挺 D.杨靖宇
8、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各界的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北平、上海等地纷纷建立抗日救国会
B.工商界提出对日经济绝交、开展抵制日货运动
C.南京等地学生举行抗日大示威,声讨日军罪行
D.未撤走的东北军和东北民众组织了抗日游击队
9、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接受的主张( )
A.杀蒋抗日B.发动起义,投奔共产党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不再“剿共”
10、领导西安事变的国民党将领有 ( )
①张学良②杨虎城③李宗仁④周恩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参与西安事变的军队有 ( )
①东北军②关东军③西北军④红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是 ( )
A.张、杨为了争夺国民党的领导权 B.张学良只想打回东北去
C.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 D.张、杨想投靠红军
13、西安事变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被派往西安调停的主要中共代表是 (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王若飞 D.王稼祥
14、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的事件是 ( )
A.七七事变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台儿庄战役     D.中共“七大”的召开
15、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迫接受的条件有 ( )
①停止内战②建立联合政府③联合红军抗日④到延安与毛泽东会谈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6、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的目标,采取的主要做法是 ( )
A.不断增加在东北的军队和移民数量
B.强迫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割让东北的不平等条约
C.积极与苏联联系争取得到国际支持
D.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17、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
A.甲午中日战争 B.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18、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初步实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导地位 B.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杨虎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 D.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19、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放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
A.支持张、杨的爱国行动B.维护工农利益
C.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D.维护全民族的利益
20、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蒋介石对日本实行不抵抗政策B.张、杨与蒋介石之间利益的冲突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华社会的主要矛盾D.共产党抗日主张的影响
创新题
21、下图是“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该馆建立在事变的发生地: ( )
A.沈阳 B.北京 C.南京 D.长春
22、“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你看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 )
A.国民党发动内战,人民无法安居乐业
B.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人民四处逃亡
C.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威胁我国东北地区
D.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人民流离失所
23、每年的9月18日晚,东北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哪一国耻( )
A.火烧圆明园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4、“对于50岁以上的中国人来说,张学良就象一个活的影子,没有人不知道他。在近代史上,如果要弄一个十大风云人物排行榜,张学良必可名列前茅。“人民之所以深切怀念张学良,是因为他是中华民族的功臣,是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真挚的朋友……”张学良一生中最重要的功绩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
A.四一二政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一五政变
25、“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这一歌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
A.长春 B.上海 C.北平 D.沈阳
拓展探究典型题
综合题
26、1936年导致国民党内部不断分化的原因有 ( )
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②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③日本帝国主义的挑拔离间④内部为了夺取领导权产生了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7、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
①是多方面协商的结果②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③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④有利于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到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8、“西安事变,张无忌,杨不悔”有人曾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来诠释历史。这里的“张无忌和杨不悔指的是 ( )
①张作霖②张学良③杨靖宇④杨虎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9、阅读下列材料: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
请回答:
(1)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那是个“悲惨的时候”?
(2)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东北的迅速沦陷?
(3)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对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想?
30、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右图一是中共参与西安事变谈判的代表(右起):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
右图二是,要求他停止对西安的军事进攻。
观察上图并请回答:
(1)蒋介石的手令是西安事变发生的第___天写的。
(2)这次事变是由张学良、_________两位爱国将领发起,目的是为使蒋介石接受他们早已提出的停止内战、_________主张。
(3)周恩来后来称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最主要的原因是:
A.抓住了中国共产党的老对手蒋介石
B.邀请中国共产党参加谈判
C.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和内战的基本结束
D.避免了新的内战
(4)根据所学知识,你觉得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起关键作用的是哪一方?
(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当时的时局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探究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学良自与国民政府接近以来,对于日本在满洲权益的压迫愈益激烈,招致严重紧张状态。9月18日事件,在极紧迫气氛下产生,日本军队的行动并未超越自主权,就公平判断,倘置其他国家于日本同一境地,则亦将出诸同一行动。
——日本政府关于九一八事变发表的意见书(1932年11月)
材料二 我国民此刻必须能上能下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
——蒋介石在南京市国民党党员大会的讲话(1931年9月22日)
材料三 美国政府不能允许事实上的情势的合法性,也不拟承认中日政府或其代理人间所缔结的有损于美国或其在华国民的条约权利——包括关于中华民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及行政完整,或关于通称为门户开放的对华国际政策……
——美国国务卿史汀生的“不承认主义”照会
请回答:(1)材料一中,日本对发动九一八事变作了怎样的解释?目的是什么?你认为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对九一八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结果如何?蒋介石采取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美国反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原因是什么?
聚焦中考典型题
32、(2006年长春市)去年的9月18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但它又是极不寻常的日子。右图是一位同学在这天画的一幅画,你认为它反映的主题应是 ( )
A.月映华夏魂 腾飞中国龙
B.月圆神州情 勿忘国耻恨
C.雄鸡舞蝉娟 两岸一家亲
D.奋臂揽明月 随手摘星辰
33、(2006年武汉市)图片能够传递历史信息。如果要了解有关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你会选择哪幅图片? ( )
A B C D
34、(2006年潍坊市)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35、(2006年盐城市)小明在图书馆翻阅到一张旧报纸(见右图),该版报道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
A.九一八事变 B.长征胜利 C.西安事变 D.皖南事变
36、(2006年福州市) “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与张少帅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南昌起义 B.台儿庄战役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开放研究典型题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说:“我爱中国,我更爱东北,因为我的祖宗庐墓均在东北,如由余手失去东北,余心永远不安。但余实在不愿以他人的生命财产,作余个人的牺牲,且不愿以多年相随、屡共患难的部属的生命,博余一人民族英雄的头衔。”
材料二 1933年张学良对人说:“只要有人能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出去,不论他是哪一个阶层的人,我都愿意把我自己所有的力量给他,并且我愿意无条件的听命于他。”
材料三 1934年1月,张学良说:“青年人‘何以无出路,还不是由于你的国家太弱了吗?’整个国家的苦闷与无出路,是高于你个人问题的几千万倍……只有解决国家问题,才有个人的出路。”
请回答:
(1)材料二和材料三都反映了张学良同一种思想,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张学良对东北问题的什么态度?有人分析他这种思想存在的原因是:受蒋介石影响、对日军存有恐惧心理和保存东北军实力,你认为呢?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你发现张学良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张学良关于青年人的出路与国家前途的关系的意见对你有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典型题
1、D 2、D 3、D 4、D 5、B 6、D 7、D 8、D 9、C 10、A 11、C 12、C 13、B 14、B 15、C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6、D 17、C 18、A 19、D 20、C
创新题
21、A 22、D 23、B 24、C 25、D
拓展探究典型题
综合题
26、A 27、D 28、D
29、(1)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我东北三省,对东北人民实行血腥的殖民统治(2)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3)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对日寇野蛮侵占我东北的愤懑;以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4)提示:只要能围绕“对日本侵略我国历史的痛恨,对蒋介石不抵抗的谴责,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等方面展开,言之成理即可。
30、(1)五天 (2)张学良 杨虎城 一致抗日 (3)C (4)中国共产党(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探究题
31、(1)污蔑九一八事变是张学良对日本在满洲的权益压迫所致,日本出于自卫。掩盖其侵略罪行。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实现征服中国的野心。(2)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认为共产党是其统治的最大威胁,要先集中兵力进攻红军。(3)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独占,与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不相容,损害了美国的在华利益。
聚焦中考典型题
32、B 33、A 34、A 35、C 36、C
开放研究典型题
37、(1)爱国主义思想。(2)将东北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原因: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影响;保存东北军的实力;对日本帝国主义存有恐惧等。(3)由不抵抗到坚决抗日。(4)启发: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我们始终应该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