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典型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典型练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1-29 19: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典型练习
1、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 ( )
A.九一八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卢沟桥事变又称 ( )
A.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柳条湖事件 D.八一三事变
3、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制造的事端是在下图的哪个代号的区域 ( )
4、揭开了中华全民族的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序幕的事件是 ( )
A.卢沟桥会战 B.淞沪抗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5、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的时间是 ( )
A.1931年 B.1932年 C.1936年 D.1937年
6、下面两个路牌是北京西城区两条马路的名称,都是以抗日英烈的名字来命名的。你知道这两位抗日英雄牺牲在下面什么抗战中 ( )
A.卢沟桥抗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7、1937年日本出动20多万军队发动八一三事变进攻的地点是 ( )
A.北平 B.卢沟桥 C.天津 D.上海
8、为保卫上海、南京,国民政府组织的抗战是 ( )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抗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9、灭绝人性、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发生在 ( )
A.1931年 B.1936年 C.1937年 D.1938年
10、日军在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制造令世人发指的大屠杀的地点是在 ( )
A.南京 B.北京 C.沈阳 D.卢沟桥
11、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是 ( )
A.济南惨案 B.皇姑屯事件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2、每年的12月13日,高亢有力的警报响彻在一个城市的上空,它低沉呜咽,如泣如诉,似不屈者的呐喊,似遇难者的哀鸣。在阵阵撕人心肺的警报声中,人们或伫立沉思,或默默哀悼。这座城市是 ( )
A.沈阳 B.北京 C.南京 D.重庆
13、下列对南京大屠杀日本的残忍行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日寇将关在幕府山的5.7万多中国男女老幼进行了集体屠杀
B.除枪杀外,还有砍头、剖腹、挖心、砍剁等
C.强奸中国妇女,连老妇也不能幸免
D.放火焚烧政府机构和工厂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4、日军蓄意制造卢沟桥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 )
A.控制华北 B.占领平津 C.为全面侵华寻找借口 D.迫使国民党政府投降
15、下列对“七七事变”前的形势说明,正确的是 ( )
A.日军已经对北平形成了合围之势
B.东北三省已经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在华扩大侵略的后方基地
C.华北地区大部分已经被日军控制
D.西安事变的发生给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进攻华北的机会
16、迫使国民政府正式对日作战的事件是 (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7、日本早在1931年就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而我们却把七七事变作为抗日战争的开始的标志,主要依据是 ( )
A.日本对中国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
B.事变加速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进程
C.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D.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18、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事变后中国政府进行了积极的抵抗
B.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C.都是由日本制造借口然后发动
D.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
创新题
19、见下图,图中的讲解员向同学们讲述的可能是下面哪一历史事件 ( )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台儿庄战役
20、中国桥梁的历史,可谓世界闻名,有这样的一座桥,它因桥上形态各异,数量甚多的狮子而闻名,它又因掀开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而永载史册。此桥可能是 ( )
A.赵州桥 B.泸定桥 C.卢沟桥 D.武汉长江大桥
21、为反驳日本右翼教科书对侵华史实的歪曲,八年级二班设计了一期板报。下列板报内容最能反映日军野蛮暴行的是 ( )
A.难忘九一八 B.血染卢沟桥 C.南京大屠杀 D.血战台儿庄
22、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生共同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
A.歌颂祖国 B.追求理想 C.抨击时弊 D.抗日救亡
23、右图中的建筑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别具一格,被誉为是一部用石头筑成的史书。你知道它所反应的历史应该是 (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一二八事变 D.南京大屠杀
拓展探究典型题
综合题
24、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事变的先后顺序是 ( )
①九一八事变②八一三事变③卢沟桥事变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25、下列关于1931年到1937年7月中国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大举侵华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国民政府组织中国军民开始在局部地区抗日
D.国共两党的关系由内战逐渐走向联合抗日
26、下列哪些城市是在1937年被日军侵占的 ( )
①北平②沈阳③上海④南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7、阅读材料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飞机坦克来勿怕,大刀挥起敌人跑。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委屈忍痛和平保,无可避免上刺刀,自卫应战理气壮,挺剑而起是今朝。卢沟桥,卢沟桥,为国争光在此桥!”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豺狼入室露牙爪,南北堕落真逍遥;快快拼起民族命,最后胜利是吾曹!卢沟桥,卢沟桥,立功报国在此桥!”
——《卢沟桥歌》
请回答:(1)请分析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并说出这首歌的写作背景。
(2)请你举出两例在这次卢沟桥抗战中“为国争光”、“立功报国”的好男儿。
(3)这次抗战有没有实现“最后胜利是吾曹”?此抗战有何标志性意义?
(4)这首歌体现了中国军人一种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28、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前,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材料二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
材料三 “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 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战事的解决。”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
请回答:(1)据材料一,此密电发出后,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后果?
(2)据材料二,蒋介石顽固推行什么政策?你有何认识?
(3)据材料三分析,蒋介石对日本侵略实行的政策有何变化?为什么?
探究题
29、阅读材料
材料一:南方网讯据日本《朝日新闻》13日报道,日本执政的自民党江藤龟井派会长江藤隆美12日在自民党福井市支部大会上发表演讲时,再次否认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以及日本对朝鲜半岛实行殖民统治的侵略历史。报道说,江藤在谈到日中和日韩历史问题时称,“说南京大屠杀有30万人被杀,这完全是捏造出来的谎言。”
材料二:2005年8月15日,来自日本的70岁僧人岩田隆造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60年前被日军残酷杀害的300000亡灵诵念经文,并以此来向中国人民谢罪。当日,是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
请回答:(1)历史回眸:请你用充足的史实来反驳材料一中江藤所说的话。
(2)实践探究:如果让你为日本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去寻找证据,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
(3)分析感悟: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中僧人岩田隆造的做法?
(4)拓展升华: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一,对如何发展中日两国的关系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聚焦中考典型题
30、(2006年湘潭市)中国人民从来就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31、(2006年福州市)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A.中国开始转人局部抗战
B.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C.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了第一次大胜利
D.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的开始
32、(2006年山东省)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
①九一八事变 ②七七事变 ③八一三事变 ④西安事变
A. 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 ①③④② D. ①②③④
33、(2006年徐州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1937年12月15日,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人员三千多人,被日军解往南京汉中门外,用机枪密集扫射。然后,受伤未死者与死者一起被焚化。1 6日,中国难民五千多人,被日军集体押往南京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用机枪扫射后,弃尸江中……丧心病狂的日本军队还冲进由红十字会和其他国际友人设立的“安全区”,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把“安全区”变成了黑暗、悲惨的人间地狱……
材料二 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的表述发生了变化,修改前,都提到了“屠杀”,谈及屠杀的数字,少的说有“十几万人”,多的说“30万人以上”。但在修改稿中,用“大量、许多”等词语模糊其辞,有的还公然写着“没有定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从南京大屠杀持续的时间、遭杀害的对象等方面来说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南京大屠杀中我死难同胞的人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发生变化的实质什么 作为当代中学生,请略谈你的认识。
开放研究典型题
34、2003年8月4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发生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毒剂伤人事件,导致我国44名公民受害,其中伤势最生的李贵珍死亡。2004年元旦,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又一次以内阁总理大臣身份参拜了靖国神社,激起中国人民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的强烈反对和愤慨。请以“正视历史,以史为鉴”为主题,提笔给你的同龄人——日本中学生写一封信。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告诉他们你所知道的日本军国主义罪行,以及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热爱和平的心愿。(注意:以200字左右为宜;收信人为日本队中学生,落款应为某某中学八年一班全体同学,不得写出真实校名和姓名。)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典型题
1、C 2、B 3、B 4、A 5、D 6、A 7、D 8、B 9、C 10、A 11、D 12、C 13、D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4、C 15、D 16、C 17、D 18、A
创新题
19、B 20、C 21、C 22、D 23、D
拓展探究典型题
综合题
24、B 25、C 26、C
27、(1)卢沟桥的重要性: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这首歌写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蓄意挑动战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2)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和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3)没有,结果在1937年7月底,平津相继沦陷。揭开了中华全民族的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4)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民族的利益献身的不畏强敌、英勇抗争的精神。
28、(1)便利日本侵略,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东北军十几万人撤入关内。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一百多万公里的锦绣山河,全部沦于敌手。
(2)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策,而对外来侵略却不抵抗。认识:蒋介石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必将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3)从不抵抗到准备抗战。转变原因是:中国共产党所倡导并为之积极努力的统一战线政策;西安事变直接促使了蒋介石态度的转变;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威胁到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
探究题
29、(1)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亚不作。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南京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作练习刺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日军在南京屠杀中国居民及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2)可以通过在网上搜集历史图片、通过采访一些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等方式或途径。
(3)我认为僧人岩田隆造的作法是正确的,他能够正确面对侵略中国的历史,为所犯下的罪行进行忏悔。
(4)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是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日本只有正视历史,正确对待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从中真正的吸取教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使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聚焦中考典型题
30、C 31、B 32、A
33、(1)长达6周。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或难民)和放下武器的军警人员。 30万人以上。 (2)企图掩盖和否认战争罪行。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影响了中日关系正常化。(答其它也可以,如日本对待军国主义的罪行没有真正地反省,这是对世界和平的严峻挑战;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勿忘国耻,警钟长鸣;发展中日和平友好关系,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学好本领,保卫祖国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开放研究典型题
34、解题思路:按照“结合材料”(如: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伤人事件、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等)、“揭露罪行”(如: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发动七七事变、制造南京大屠杀、“石井部队”实行细菌战等)、“表明观点”(如: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对日本政府首相屡屡参拜靖国神社等行为,表示强烈的愤慨和严正的抗议;希望日本同龄人和我们一起,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防止历史悲剧重演,为维护亚太地区及至世界和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三个方面写。要求格式正确。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