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中国近代史 1840-1949
政治:屈辱 抗争 探索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思想:思想解放
课标: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派别
所属阶级
时代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张
重要著作
社会实践
特点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新变法思想
民主共和思想
三民主义
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器物
制度
思想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深化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思
想
近
代
化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一、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 ——“器物”层面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1、“开眼看世界”的背景
(1)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3)鸦片战争失败后,传统观念受到冲击,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组织人员搜集、翻译西方国家的书报,
主持编译了《四洲志》《各国律例》
林则徐在探求西方知识极其抵御外侮的思想和实践,成为维新思想的先驱,在中国历史上为启示人们向西方寻找真理起了开拓作用。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林则徐
2、 “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
——林则徐、魏源
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内容: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
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思想?
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开眼看世界”的意义
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1、背景:
3、含义与目的
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
奕訢、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嫁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维护封建统治。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旗帜:“师夷长技以自强”
(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
(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
(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
(60年代开始)开办新式学堂,开创近代教育制度。
内容:
结果: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洋务运动的破产。
4、实践——洋务运动
5、评价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基,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促进作用;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留美幼童》——广东年轻女画家方瑞中国画作品获国家收藏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专题之一
广州同文馆:
同治三年(1864)洋务派在广州创办了我国第三所外国语学校广州同文馆,位于今广州朝天小学。
各派思想比较
地主阶级
顽固派
抵抗派
洋务派
盲目排外,反对学习西方
师夷长技以制夷(侧重对外)
师夷长技以自强
(侧重对内,镇压人民)
共同点:都维护清朝统治
南洲讲学开新派,
万木森森一草堂。
谁识书生能报国,
晚清人物数康梁。
万木草堂位于广州越秀区大塘街长兴里
诗中“新派”指什么?
代表人物有哪些?
晚清时期为什么会产生康梁
维新思想呢?
(1)原因: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主张:经济、文化、政治 P69
(4)评价: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二、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制度”层面
(甲午战争——辛亥革命)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
1、产生——早期维新思想
(1)康梁思想产生的背景:
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高潮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
2、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康梁维新思想
(2)代表、主张:
(3)核心:用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
(3)实践:戊戌变法
(4)作用: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一次思 想解放潮流,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人物 思想主张
创办万木草堂;《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
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用民权否定君权,王侯将相是公仆。
康有为
梁启超
严 复
2.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
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旧成功了。皇帝是旧中国地政治中心,所以康有为的实际政治工作是抓住皇帝下手。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采用“移花接木”法,把西学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理论。
1.(广州市2007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最早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企业的是 ( )
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保皇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2.(广州市2006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思想家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3.(08重庆文综)近代中国主张或赞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人物有 ( )
①魏源 ②光绪帝 ③赵三多 ④陈独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有识之士被西方洋枪洋炮惊醒,开始睁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 ( )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侮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民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5、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 )
A.魏源 B.张之洞 C.王韬 D.梁启超
练一练
6、 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实质是 ( )
A.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
B.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C.用西方先进制度改造中国封建制度
D.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7、洋务派和维新派的相同点是 ( )
①维护清朝统治 ②变革封建制度 ③向西方学习
④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⑤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A.①②③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8、 戊戌变法运动的突出历史功绩在于 (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促进思想启蒙 D.发展社会经济
1、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孙中山(1866-1925)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 20世纪初
2、革命实践
辛亥革命、
建立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国民大革命
9.(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殊途同归”。“同归”是指两派都致力于( )
A.实行三民主义 B.实行君主立宪
C.推动民主进程 D.建立共和政体
10.(08宁夏文综)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三、学习西方思想——“思想文化”层面
(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
(一)资产阶级激进派
前期——“民主”和“科学”
后期——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
(2)政治:
(1)经济:
(3)思想:
1、背景 P72
新文化运动
袁世凯复辟帝制,实行专权;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民主共和等思想进一步传播,但袁世凯却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概况)
新
文
化
运
动 兴起标志 主要
代表 主要
阵地 活动基地 口号
1915年
《青年杂志》的创办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新青年》
北大
民主
科学
1、提倡科学与民主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P73
反对愚昧和专制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弘扬民主科学思想
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繁荣
动摇封建思想统治
传播社会主义思想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前期没有与群众斗争相结合
没有提出反帝
前期新文化运动 1915-1919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复古尊孔逆流
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文化的运动
功绩——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后期新文化运动 1919-1920
主流——宣传马克思主义
特点——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成果——成立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1918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9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台
1921年成立中国共产党
走俄国式的革命道路
(二)无产阶级的探索(思想变革)
派别 特点 主张 实践 代表
地主阶级
抵抗派
地主阶级
洋务派
资产阶级
维新派
资产阶级
革命派
资产阶级
激进派
无产阶级
近代学习西方的历程(归纳)
学习西方的
器物(技术)
师夷长技以制夷
未付诸实践
林则徐 魏源
学习西方的
器物(技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洋务运动
奕訢 李鸿章、
曾国藩 张之洞
学习西方
政治制度
要求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戊戍变法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学习西方
政治制度
要求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
孙中山
学习西方
思想文化
提倡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学习马克思
主义
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
新民主主义
革命
陈独秀、毛泽东、
周恩来、李大钊
陈独秀 蔡元培
胡适 鲁迅
12、促进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不断深入的根本原因是
A、新的政治力量出现 B、民族危机不断出现
C、对西学的认识不断深入 D、洋务运动的失败
13、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共同点表述正确的
A、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
B、在中国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D、既继承中国传统又吸收西方文化
分析思考: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探索救国之路的历程是不断深入的过程,请分析影响探索不断深入的因素有哪些?其根本因素是什么?1
14.下列图片体现了近代中国思想界“西学东渐”的发展历程,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次序排列正确的是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A.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B.图二、图一、图三、图四
C.图三、图四、图一、图二 D.图二、图三、图四、图一
15.(2007广州市高中二年级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
A.民主、科学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实业救国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6.(2006年广州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历史上也曾发生过对儒家传统思想,尤其是儒家传统道德进行激烈批判和彻底否定的运动。这个运动应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17.(08广东文基)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高考回放
派别
所属阶级
时代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张
重要著作
社会实践
特点
派别 抵抗派
所属阶级 地主
时代 1840s
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
主要主张 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
重要著作 《各国律例》《四洲志》《海国图志》
社会实践 仿制西方战舰
特点 人数极少,影响小
派别 洋务派
所属阶级 地主
时代 1860s~1890s
代表人物 李鸿章、曾国藩
主要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重要著作 《劝学篇》
社会实践 洋务运动:办军工企业、民用企业、海
军、新式学堂
特点 只学西方科技,不学政治制度
派别 早期维新派
所属阶级 资产阶级
时代 1870s
代表人物 郑观应、王韬、薛福成
主要主张 君主立宪制
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商战
重要著作 《盛世危言》
社会实践 无
特点 没有完整的理论,无实践
派别 维新派
所属阶级 资产阶级
时代 1890s
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主要主张 君主立宪制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重要著作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社会实践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特点 将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派别 革命派
所属阶级 资产阶级
时代 20世纪初
代表人物 孙中山、章炳麟
主要主张 民主共和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重要著作 《民报发刊词》《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社会实践 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国民大革命
特点 将西方的政治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派别 激进民主派
所属阶级 资产阶级
时代 1915年~1920s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主要主张 民主和科学、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重要著作 《敬告青年》《狂人日记》
社会实践 掀起新文化运动
特点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打倒中国旧文化、旧道德
派别 无产阶级革命派
所属阶级 无产阶级
时代 1920s~1949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
主要主张 用马克思主义拯救中国,通过社会革命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重要著作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社会实践 新民主主义革命
特点 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