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三国鼎立》说课搞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国鼎立》一课,是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想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所以说“三国鼎立”揭开了中国大分裂和民族融合的序幕,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封建社会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1.知识与能力: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史实,分析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战争胜败原因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历史人物的评价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4.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5.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三、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分组进行导学,并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辩论等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四、学法
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自学、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五、教学构思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导人新课,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亦英雄……”三国的历史被历朝历代的社会各个阶层所津津乐道。在这段历史中,各路英雄在东汉帝国瓦解的废墟上问鼎逐鹿,致力于新的统一,因而军事斗争就成为三国历史的主线。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20课《三国鼎立》【板书】
(二)讲授新课
1.官渡之战 【板书】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东汉末年割据形势图》,了解背景;接着播放《官渡之战》录象,增强教材的直观性;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寻找落实知识点(时间、交战双方及结果);最后让学生动脑动口,讨沦“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并注意落实明确答案。
学生讨论:战争之前,袁绍拥兵十万,曹操却只有三四万,袁绍在兵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他却因此产生骄傲轻敌的情绪,拒绝采纳谋士的正确建议。谋士许攸看出袁绍必然要失败,投奔了曹操。曹操虽然兵力处于劣势,但他善于用人,不仅屈尊出迎许攸,而且采纳了许攸的计策,派兵袭击袁军的囤粮处,烧掉其全部粮草。袁军没了粮草,军心动摇。曹军乘机发动进攻,袁绍只能自食其果,败逃河北了。
官渡之战中袁绍仅率800余骑北逃,从此一蹶不振。此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此后,曹操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这样,我到导入下一目的教学
2.赤壁之战 【板书】
(1)播放《赤壁之战》录象;(2)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寻找落实知识点(时间、交战双方及结果);(3)学生表演自编小剧本“三顾茅庐”和“隆中对”;(4)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回答孙刘胜利而曹操失败的原因,然后由老师来完善。
学生讨论:
可从三方面分析:第一,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第三,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刘备还没有自己巩固的地盘;孙权的江东也刚刚在开发之中。无论统一的经济基础,还是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都尚未成熟。这是最根本的一点。
(5)教师展示戏曲舞台上的曹操扮相,让学生试着评价曹操,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赤壁之战使曹、刘、孙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经过赤壁之战,曹操被迫退守黄河流域一带,重新积蓄力量,再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占领四川。
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任何一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和可能。三国先后建立,鼎立局面从此形成。
3.三国鼎立的形成 【板书】
(1)学生阅读教材,然后依据《三国鼎立形势图》,讲述三国鼎立形成的情况;(2)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知识巩固”;(3)结合三国经济发展的情况,让学生讨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老师注意完善补充;(4)让学生结合《三国鼎立》形势图,设计制作三国鼎立示意图,教师注意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
(三)课堂小结
1.利用歌谣小结:
二OO年官渡战,曹统北方基础奠;
二O八年赤壁战,孙刘抗曹鼎局现;
三国曹魏吴蜀汉,曹丕孙权刘备建;
各国经济争发展,卫温乘船到台湾。
2.依据内容概括总结:
①一种局面:三国鼎立;
②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③三国鼎立:三国名称和都城;
④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⑤五个时间: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
3、历史已经过去,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请同学们欣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四)巩固练习
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可以设计一套练习题,利用多媒体制作成知识树,让学生摘知识树上面的果实。
六、板书设计与问题设计
讲完课后可以让学生设计板书
我依据教材中的“知识巩固”和“畅想天地”设计问题,要注意问题的新颖性和活泼性,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深度。
七、教学手段
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挂图、教材中的地图和图片以及(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的画面及主题歌,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设计课件完成教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