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2)(新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2)(新人教版必修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1-30 17:2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单元测试
姓名 学号 班级
一、选择题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明确阐述无产阶级专政和暴力革命理论的是
A.《共产党宣言》 B.《四月提纲》 C.《权利法案》 D.《共同纲领》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A.它是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写成的B.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
C.彻底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D.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有①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②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③揭示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④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前提是
A.工业革命深入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
B.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马恩批判继承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D.马克思、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
5、《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菲常革命的作用”,其中包括:“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郡成为世界性的了”;“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等等,得出这些结论所依据的事实包括:
①资本原始积累 ②资产阶级革命 ③海外扩张 ④工业革命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各项中,对苏俄时期苏维埃性质的准确表述是
A.相当于议会的立法机构 B.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机构
C.工人士兵等阶层的协商机构 D.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机构
7、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的布尔什维克的任务是
A.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C.举行武装起义 D.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8、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的相同点是
A.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坚持暴力革命 B.较好地解决了工农联盟问题
C.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人民政权 D.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9、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B.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
C.世界上第一个工人政权 D.其失败并非偶然
10、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起义”。其含义是
A.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B.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D.巴黎公社起义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11、巴黎公社客观上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工人武装通过起义夺取政权 B.成立公社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C.政府全体成员均由市民选举产生 D.公社委员会没收私营企业
12、下列事件发生于1917年至1918年的俄国,其先后顺序是
①《四月提纲》的发表 ②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③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④人民委员会的成立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促进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时机成熟的直接原因是
A.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B.工人阶级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
C.布尔什维克党在苏维埃中取得了多数 D.列宁的《四月提纲》指明了革命发展方向
14、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
A.沙皇专制制度 B.封建农奴制度
C.君主立宪制度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5、俄国二月革命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机关是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工农苏维埃政府
C.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D.人民委员会
16、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较,其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布尔什维克党起了领导作用 B.工人阶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C.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D.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
17、 十月革命推翻的政府是
A.罗曼诺夫王朝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D.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联合政府
18、 俄国十月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标志着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B.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
C.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社会革命 D.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19、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发明家”是指
A.科学社会主义者 B.空想社主义者
C.巴黎公社领导人 D.第一国际领导人
20、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二、非选择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各先进国家相比,俄国人开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是比较容易的,……
第一,沙皇君主制在政治上非常落后(就二十世纪的欧洲说)使得群众的革命攻击力异常强大。第二,俄国的落后使得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与农民阶级反对地主的革命独特地结合了起来,我们就是在这种基础上进行十月革命的,不然,我们就不会这样容易取得胜利。第三,……1905年革命都使工农群众受到非常多的政治教育。没有1905年的"总演习",1917年的二月资产阶级革命和十月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可能的。
——列宁
请回答:
(1)材料中:"欧洲""各先进国家"主要地指哪些国家?
(2)结合材料内容和你所学知识,谈谈俄国的落后有哪几方面表现?
(3)材料中说,俄国人开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是比较容易的,若从俄国国内阶级力量状况看其优越条件是什么?
(4)结合十月革命的经过,你如何理解1905年的"总演习"的实质?
(5)材料中所说1917年二月资产阶级革命的功绩是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土改的几组调查材料: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有10780亩土地被出卖;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忻县的调查:在被调查的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材料二、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指出: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的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虫灾等。……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现代历史讲座》
材料三、1951年9月全国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会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的积极性。1953年到1959年,农业互助组织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材料四、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材料五、1955年7月,毛泽东约见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邓子恢谈话,主张1956年要在现有65万个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到130万个,但邓子恢坚持只按原计划 发展到100万个。后来毛泽东批评邓子恢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像一个“小脚女人”一样走路,东摇西摆,老是埋怨别人走快了,满脑子无穷的忧虑和数不清的清规戒律。
——以上材料摘自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请回答:
①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农业互助合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②根据材料分析农业合作化的意义。
③材料四中某些农民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④邓子恢、毛泽东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哪个人的观点更正确?有何依据?
⑤谈谈你对农业合作化的看法。
参考答案
ADAAD DBCBA ACAAA CBDBD
21:①英国、法国、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
②政治上:保留着沙皇君主制
经济上:保留封建农奴制的残余,农业仍占优势,虽然产生了垄断组织,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到一半,且对外国资本依赖性强。
③俄国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战斗性强,有自己的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④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夺取政权。
⑤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罗曼诺夫王朝),关键是列宁的正确领导。列宁发表《四月提纲》从理论上指出进行社会革命的历史任务,并亲自领导了彼得堡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22:答:(1)材料一反映了农村重新出现土地买卖,租佃、高利贷盘剥现象。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资料的短缺、生产力落后。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如果让这一现象发展下去,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就会在农村复辟。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个体分散的经营方式已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发展,因此只能实行互助合作,农业才能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才能巩固。农业互助合作十分必要、十分迫切。
(2)符合广大农民的愿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
(3)说明农业合作化速度过快,与当时农村生产力状况,尤其是农民思想状况不完全适应。(4)合作化的速度问题。 邓子恢是正确的,材料四表明过快的合作化速度已经引起了部分农民的不满,给生产力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5)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不能凭主观愿望瞎指挥,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