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课 题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备课时间 10-18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工人运动的兴起;(3)空想社会主义;(4)古典哲学;(5)古典政治经济学;(6)《共产党宣言》的发表;(7)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8)巴黎公社。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历史资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分析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实践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体会任何思想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尤其是通过比较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深入认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学习巴黎公社的措施,判断其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2)、学习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期的生活、学习和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习两位革命导师的伟大友谊及合作精神,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学习巴黎公社英雄先烈的事迹,树立不怕艰难、勇于斗争的优良品格。
教学重点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3)巴黎公社的革命的主要史实及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新课导入:教师展示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图片,播放《国际歌》然后讲述:我们伟大的祖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国际共产主运动席卷了世界,成为人类社会最进步的社会制度。那么,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产生的呢?由此导入新课。新课讲授:提问:打开课本,请同学们看本课标题,找出这节课的线索是什么?(教师总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节是按照理论──诞生──实践的线索来的,这也是我们这节所要学的基本知识。一、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学生阅读教材第84页第一段并概括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和工业革命有没有联系?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暴露出来,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经济危机频频发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壮大起来,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向政治斗争转化。1、社会经济基础: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已日益暴露(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尖锐化。(2)表现:①182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此后便频繁发生。②随着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且公开化,工人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2、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提问:为什么在工业革命即将完成的时候,在英、法等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有人却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是什么让他们产生新的社会思想? 提示: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回答。 教师总结时候应以鼓励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了解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人的主张。 提示:答案不求唯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予以肯定。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3、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1)时间:19世纪三四十年代 (2)原因: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逐渐明显暴露出来,促使阶级矛盾尖锐化。(3)事件: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4)意义:表明广大工人已经觉醒,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4、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1)深入工人群众,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
(2)广泛吸取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特别是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并加以批判继承;
(3)积极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组建:1847年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纲领。 二、《共产党宣言》的问世1、《共产党宣言》的理论来源及其诞生 教师提问:马克思、恩格斯是在批判的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那么,《共产党宣言》的理论主要来源于那些方面? 提示: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教师总结: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的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继承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补充知识)空想社会主义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德国的古典哲学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及历史唯物主义部分;英国的政治经济学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部分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与意义。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5页关于《共产党宣言》的有关内容。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规律;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作用;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战斗纲领。 提问:为什么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思想是空想社会主义,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 提示:让学生根据《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分析比较后回答。提问学生《共产党宣言》的意义,教师总结。《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3、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此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三、巴黎公社1、巴黎公社的建立教师提示:《巴黎公社成立》图,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当时的情形,以简练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所见,说出感受。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提问:巴黎公社采取了哪些革命措施?体现了巴黎公社政权的什么性质? 提示: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启发学生从巴黎公社所采取的措施中理解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这些措施表明公社真正代表和维护了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它是无产阶级的政权。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学生概括政权建设和社会经济两方面的措施,并分析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及局限性: 3、巴黎公社的失败。对于公社的失败,建议略讲,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决心消灭巴黎公社,对巴黎人民展开了血腥的屠杀,制造了“五月流血周”。让学生根据教材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4、巴黎公社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它的失败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无产阶级最终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本课小结: 这一课讲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有一定的理论深度。着重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和必然性;《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与意义;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和意义。
附: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 题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备课时间 10-18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进一步认识重大历史问题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基本脉络。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过程与方法 讨论探究、历史比较、阅读欣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及其世界历史意义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教育.
教学重点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在俄国首先取得胜利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我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视频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发俄国社会矛盾,引发俄国革命。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1.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体让学生把俄国革命前的政治、经济状况自己进行概括总结进行整理归纳,借此培养学生的概括和阐释能力。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体,俄国参加一战,使社会经济矛盾更加激化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政治、经济的发展。俄国危机四伏,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民生活困苦不堪,阶级矛盾尖锐激化,为俄国革命提供了历史条件。2.二月革命在讲述时,给学生讲清二月革命的性质,对于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关系,学生容易产生疑问,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重点分析讲述。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这是一场自发的革命,主要目标是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专制统治,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于俄国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二月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广大工人和士兵的力量取得的;起义的工人和士兵建立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建立了临时政府。这样,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1.《四月提纲》二月革命后,俄国将何去何从?回到俄国的列宁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在布尔什维克党积极推动二月革命向十月革命发展转变过程中,列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也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2.十月革命的胜利二月革命后俄国,人民希望和平,但临时政府却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1917年7月1日,临时政府命令俄国在西南战线发起进攻,结果遭到惨败。消息传来,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怒。17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50多万工人、士兵和水兵上街游行,临时政府进行镇压,史称“七月事件”。临时政府宣布首都戒严,解除工人武装,封闭《真理报》并通缉列宁。七月事件表明,革命和平发展的道路已被堵塞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宣告结束,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讲述革命面临的新形势,布尔什维克党威信提高,许多城市的苏维埃政权转入布尔什维克党手中,革命发动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对于十月革命简单讲述即可。最好运用有关录像资料增强学生历史真实感影响。1917年11月6日午夜,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攻打冬宫,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首次胜利。十月革命爆发,俄国实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最后给学生指出: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从性质的变化来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从过程来看,又不能把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截然分开,二月革命是十月革命的开端和准备,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发展和结果,没有二月革命的胜利就不会有十月革命的胜利。3.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就在攻打冬宫的战斗进行当中,召开了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一切权力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又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批准了新政府——人民委员会。这两个法令的目的是什么?(《和平法令》宣布苏维埃推出帝国主义战争,赢得巩固政权的宝贵时间;《土地法令》在于消灭剥削,巩固苏维埃政权)到1918年春,各地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三、伟大的开端1.十月革命胜利的现实意义对于十月革命的现实意义,教师可以简略讲解。十月革命在占世界1/6的土地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比较无产阶级政权与资本主义政权的不同,理解二者的本质区别,也就理解了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事实。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改造成为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创造了重要前提。2.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意义对于世界意义,应明确以下几点: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一统天下的局面。它成功地讲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实践。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它把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连为一体.改变了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斗争,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训练点评】1.20世纪初,俄国己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物质条件,这种“客观物质条件”主要是 ( )A.社会矛盾的激化 B.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C.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人民革命运动的不断发展2.十月革命没有首先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发生在经济落后的俄国,从主观上讲,最主要的原因是:( )A.沙皇专制腐朽落后 B.经不起世界大战打击C.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D.有1905年革命的“总演习”3.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是因为 ( )A.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B.革命是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C.革命的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D.革命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4.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根本不同是 ( ) A.领导者不同 B.主力军不同 C。客观条件不同 D.性质不同
附:板书设计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1.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体2.二月革命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1.《四月提纲》2十月革命的胜利3.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三、伟大的开端1.十月革命胜利的现实意义2.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意义
教学后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