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1-30 17: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单元综合
【课标要求】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4、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考点再现】
1、《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三大改造的完成及其意义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
1、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1 优越性:工业革命发生,生产力提高,资本家获得丰厚利润
2 局限性: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广大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仍然恶劣。
2、 空想社会主义
1 代表人物:傅立叶、欧文、圣西门
2 基本内容:抨击资本主义的弊端,提出改造社会、建设理想社会的设想。
3、 工人阶级的觉醒
标志: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二)《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1、 主观条件:
1 批判继承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② 揭露和分析资本主义 ③ 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
2、 基本内容:
1 充分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2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规律
3 进一步揭示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历史使命,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3、 历史意义: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3) 巴黎公社
1、 背景:① 1870普法战争失败,第二帝国被推翻,第三共和国成立
② 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准备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
2、 成立: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革命措施:
1 政治: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法庭何以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立法机构;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见得和罢免。
2 经济:没收逃往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
3、 失败:5月底,巴黎公社被临时政府血腥镇压。
4、 意义:
1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3 它的经验教训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4 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精神永垂史册。
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1、20世纪初,俄国怎本主义工业有了一定发展,政治上实行沙皇专政统治。
2、一战期间,俄国经济状况恶化,迫使俄国人民反抗斗争不断爆发
3、1917年二月革命主要成果是推翻俄国罗曼诺夫王朝,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此后,俄国出现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1、 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指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人物。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口号。
2、 “七月事件”后,布尔什维克党准备无专起义。
3、 1917.8,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召开代表大会,通过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夺取国家权力的决议。
4、 武装起义时机成熟,表现为布尔什维克党掌握许多城市苏维埃的领导权。
5、 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
6、 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通过了《和平法令》(立即缔结停战协定)《土地法令》(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表明苏维埃政府在俄国正式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诞生。
(三)十月革命的意义:伟大的开端
1、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社会制度为目的德革命,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2、 十月革命后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在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打开了一个缺口,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
3、 十月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4、
【重点突破】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比较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任务 推翻封建专制的沙皇政府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性质 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结果 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政权并存 建立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影响 结束了封建王朝专制统治 实现社会主义性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特点 ①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革命胜利; ② 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③ 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紧密相连。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一)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
1、 政治上: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巩固政权,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政治基础。
1 解放全国领土。19521年西藏和平解放,体现党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
2 开展土地革命,解放农村生产力。体现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对内职能。
3 1950抗美援朝,我国维护世界和平,防御外敌入侵,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对外职能。
2、 经济上: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经济基础。
1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民经济。
2 “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宪法的制定
1、 总路线: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提出,国家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和社会主义改造。
2、 第一个五年计划:
(1)依据: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
(2)内容:“一化”集中力量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三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3)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
3、 民主法制
(1)民主:选举了国家工作人员
(2)宪法:
内容:新中国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公民权利和义务
意义: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广大人民意志;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基;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法律保证。
(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现
(1)农业:方针: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原则:自愿互利;
道路: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
(2)手工业:与农业相同
(3)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针:国家资本主义;
道路:低级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4)评价:① 意义: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从而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 不足: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单一;对一部分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不当,遗留了一些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