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中考复习化学-3、物质的推断
二、物质的推断
1、物质的推断解题思路:
突破口的选择:颜色特征;反应特征 [找“题眼”]
物质推断的一般方法:
(1)一点击破,顺逆推断
抓住“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断,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2)相遇组合,对比推断
采用类似数学中的“相遇”方法用图中列出的各物质反应次数,再由各物质的性质及反应规律列出各物质反应次数,然后对号入座推断出各物质
(3)提出假设,讨论推断
在分析题目所给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后进行反复验证,逐步缩小范围,排除不合题意的结论。
2、“题眼”:
溶液颜色 蓝色 CuSO4、Cu(NO3)2等含Cu2+的溶液
浅绿色 FeCl2、Fe(NO3)2、FeSO4 等含Fe2+的溶液
黄色 FeCl3、Fe(NO3)3、Fe2(SO4)3等含Fe3+溶液
紫红色 KMnO4溶液
火焰颜色 淡蓝色 H2、S(空气中)
蓝色 CO、CH4
蓝紫色 S(氧气中)
状态 无色无味的气体 O2、N2、H2、CO、CO2、CH4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SO2、NH3、HCl
常见液体 水、双氧水、乙醇
暗紫色固体 高锰酸钾(KMnO4)
红色固体 Cu(紫红)、铁锈主要成分(Fe2O3)
黑色固体 Fe3O4、CuO、MnO2、C粉、Fe粉
蓝色沉淀 Cu(OH)2
红褐色沉淀 Fe(OH)3
白色沉淀(可溶于酸) CaCO3、BaCO3、Mg(OH)2
白色沉淀(不溶于酸) BaSO4、AgCl
元素之最 1.地壳(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O)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Ca) 4.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碳(C)
元素组成 含1种元素:单质;含2种元素:氧化物或氯化物(盐酸、盐酸盐); 含3种元素:含氧酸、碱、盐;含4种元素:铵盐(含氧酸)、酸式盐(NaHCO3)
含金属元素: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碱、盐
元素组成相同的不同化合物:CO、CO2;H2O、H2O2;FeO、Fe2O3、Fe3O4; 铁盐与亚铁盐
溶解性 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无踪影,硫酸盐不溶铅和钡,盐酸盐不溶银和亚汞。
碱可溶: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氢氧化钡,微溶:氢氧化钙。
其 它 1.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但通入CO2后变浑浊的溶液不一定是澄 清石灰水,也可以是Ba(OH)2溶液。 3.能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的除了CO2,还有CaO等能与水反应的物质 4.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5.天然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C) 6.最常见的液态物质是H2O、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7.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是生石灰CaO,常用的食品脱氧剂是Fe粉 8.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NaHCO3,常用于建筑材料的是CaCO3 9.与酸反应有CO2产生的物质是碳酸盐(或NaHCO3) 10.与碱反应(研磨)有NH3产生的物质是铵盐(铵态氮肥) 11.能使物色酚酞变红的溶液除了碱外,还有Na2CO3等呈碱性的盐溶液 12.遇水放热的物质:NaOH、CaO、H2SO4;遇水吸热的物质:NH4NO313.不能敞口放置的药品:H2SO4(浓);HCl(浓);NaOH;Ca(OH)2;
3、物质间的关系
四、反应类型
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常见反应)
(1)化合反应:多变一
(2)分解反应:一变多
2H2O通电O2↑+2H2↑;
2H2O2二氧化锰2H2O+O2↑;
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2KCl+3O2↑;
CaCO3煅烧CaO+CO2↑;
H2CO3=CO2+H2O
(3)置换反应:单质 + 化合物 = 新化合物 + 新单质
(4)复分解反应:
6HCl +Fe2O3=2FeCl3+3H2O ;
HCl+NaOH=NaCl+H2O;
2HCl+CaCO3=CaCl2+H2O+CO2↑;
Ca(OH)2+Na2CO3=2NaOH+CaCO3↓;
CaCl2+Na2CO3=CaCO3↓+2NaCl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碱+酸→盐+水;
酸+盐→新酸(H2O+CO2)+新盐;
可溶性碱+可溶性盐→新碱+新盐;
可溶性盐+可溶性盐→盐+碱;
五、反应条件
(1)加热/高温反应
2KMnO4△K2MnO4+MnO2+O2↑;
CaCO3 高温 CaO + CO2↑
H2 + CuO 加热 Cu + H2O
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C + CO22CO
六、生成水的反应
(1)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2)有机化合物的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双氧水分解:2H2O2二氧化锰2H2O+O2↑;
(4)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5)酸碱中和反应
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6)金属氧化物与酸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7)非金属氧化物与碱
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8)碳酸盐与酸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七、生成CO2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八、水参与的反应
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
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九、常考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化合物
(1)CO、CO2 (2)H2O2、H2O (3)FeO、Fe2O3、Fe3O4
文字叙述类
【例1】有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灰水和酚酞溶液6种无色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已知:Na2CO3和CaCl2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1)若两溶液混合,溶液呈红色,则其中一种溶液一定是 。
(2)若两溶液混合,有气体生成,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将上述⑴和⑵的混合溶液再次混合,有白色固体生成,则最终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
(4)若两溶液混合时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第三种溶液,有白色固体生成,则两溶液混合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若A、B、C、D和E分别是上述6种溶液中的一种。B是A、C反应的产物,E是D、C反应的产物。B、C、E溶液中溶质可能是 。
【答案】(1)酚酞溶液 (2)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3)NaOH、NaCl、酚酞
(4)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5)NaOH、Na2CO3、NaCl或NaCl、Na2CO3、NaOH
【例2】下列7种物质由H、C、O、S、Ca、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1)甲在乙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该黑色固体的化学式是
(2)甲与丙的溶液反应,可生成一种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丁可中和某些工厂污水中含有的丙。丁的溶液可用于检验无色无味的气体X。
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戊由3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16,工业上常用于制备一种红色物质Y。Y可与丙的溶液反应,溶液变为黄色。在空气中高温煅烧戊,只生成X和Y两种物质,其中戊、Y、X的质量比为29∶20∶1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1)Fe3O4 (2)Fe + H2SO4 = FeSO4 + H2↑
(3)Ca(OH)2 + H2SO4 = CaSO4 + 2H2O CO2 + Ca(OH)2 = CaCO3↓+ H2O
(4)4FeCO3 + O2 2Fe2O3 + 4CO2
【例3】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氢 碳 氧 氯 钠 钙
元素符号 H C O Cl Na Ca
(1)A为氧化物,可用于制备改良酸性土壤的碱,A的化学式为_______。
(2)B、C均为液体,且含同种元素,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反应。
(3)D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向E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再滴加D溶液至溶液变蓝,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A、D和G(G为一种常见沉淀)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假设实验过程无损耗)。
若实验取固体粉末20g,生成白色沉淀10g,最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85%的X
溶液200g(只含一种溶质),则固体粉末的组成是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答案】
(1)CaO
(2)2H2O2 MnO2 2H2O + O2↑ 分解反应
(3)NaCl 和NaOH Na2CO 3+2HCl 2NaCl + H2O + CO2↑
(4)Na2CO 3、 CaCO3和CaO
实验类
【例4】有A、B、C、D、E五种物质,它们由氢、碳、氧、钠、氯、钙中部分元素组成。其中,C、E由两种元素组成,A、B、D由三种元素组成。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中的每一步均有明显现象。其中,紫色石蕊溶液遇C溶液变红,C溶液与A、B反应时均产生无色气体,A溶液与D溶液、E溶液反应时均产生白色沉淀。
(1)A溶液遇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A溶液一定呈 性(填“酸”或“中”或“碱”)。
(2) A溶液与D溶液反应时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D的常见用途有
(写出一条即可)。
(3)在C溶液与B固体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A溶液,先产生气泡后产生沉淀,则加入A溶液后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A溶液与D溶液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C溶液,测得反应后的溶液pH 7,则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除HCl外,还有 。
【答案】
(1)碱
(2)CaCO3 改良酸性土壤
(3)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4)NaCl、CaCl2
【例5】现有四只烧杯,分别盛有稀盐酸、饱和石灰水、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并向其中滴加了酚酞或石蕊溶液(如下图所示)。
已知: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A B C D
选用下列药品继续实验:铁、氧化钙、氧化铁、稀盐酸、饱和石灰水、碳酸钠溶液请依据实验回答问题:
(1)B中溶液是 。
(2)取A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甲,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则甲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取C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乙,溶液变浑浊;再加入丙,又变澄清,且由红色变为无色,无气泡产生,则乙的化学式为 。
(4)取D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丁,溶液变浑浊;再加入丙,又变澄清,且由红色变为无色,同时产生气泡。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溶液变浑浊的原因: 。
②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为 (写出所有可能)。
【答案】
(1)饱和石灰水或碳酸钠溶液
(2)氧化铁 Fe+6HCl= 2FeCl3+3H2O、
(3)CaO
(4) NaCO3+Ca(OH2) = CaCO3↓+2NaOH CaCl2、HCl、NaCl酚酞或CaCl2、NaCl酚酞
【例6】实验小组的同学研讨初中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中的每一步均有明显现象,实验操作及部分现象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溶液一定呈 性(填“酸”或“中”或“碱”)。
(2)气体D的化学式为 。
(3)步骤②的实验现象为 。
(4)E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
(5)B溶液的溶质由两种元素组成,④中产生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实验后将盛有C固体烧杯中的上清液取出少量,继续加入E溶液,仍有C固体析出,已知A与E中的阳离子相同,则实验后所得溶液含有的溶质为 。
【答案】
(1)碱
(2)CO2
(3)红色液体变为无色
(4)Na2CO3
(5)Na2CO3+2HCl === 2NaCl+H2O+CO2↑
(6)NaCl 、CaCl2、酚酞
框图类
【例7】将化学反应进行分类有助于学习。
(1)甲物质与盐酸反应时生成物中有NaCl和H2O,甲物质可以是 、 (填两种不同类
别物质的化学式);上述转化中,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乙物质与O2反应生成CO2和H2O,乙物质可以是 、 (填常温常压下不同状态
的两种物质)。
(3)A、B、C、D、E 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
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部分生成物略去)。
①若图中E 为一种酸,则反应A + B→C + D 的化学方程式
是 。
②若图中E不属于酸类物质,则反应A + B→C + D 的化学方程
式是 。
【答案】
(1)NaOH Na2CO3(或NaHCO3) NaOH+HCl=NaCl+H2O
(2)甲烷 乙醇(或蜡烛)
(3)①Zn+FeSO4 =Fe+ ZnSO4[或Ca(OH)2+CO2=CaCO3↓ +H2O]
②Ca(OH)2+Na2CO3=CaCO3↓ +2NaOH
【例8】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下图中的五个圆分别表示这五
种物质,用两圆相切表示这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
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单质甲粉末与化合物戊均为黑色固体,丙和无色气体丁反
应可以生成甲。戊的化学式是 ,乙和丙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 。
(2)若甲是铜绿的主要成分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
甲与酸反应生成一种盐及两种氧化物丁和戊,乙是胃酸的主要成分,乙与丙、丙与丁
反应均可生成戊且无明显现象。甲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丙和丁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 。
(3)若五种物质所含元素为H、C、O、Na、Ca、S中的两种或三种,甲与丙属于同一类
物质,且相对分子质量由甲到戊依次增大。丙的俗称是 ,甲和丁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 。
【答案】(1) Fe3O4 Fe2O3+ 3H2SO4 = Fe2(SO4)3+ 3H2O(写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等均可)
(2)Cu2(OH)2CO3+ 4HCl=2CuCl2 +CO2↑+3H2O 2NaOH + CO2=Na2CO3+H2O
(3)熟石灰或消石灰 2NaOH+ H2SO4=Na2SO4+2H2O
【例9】已知A、B、C、D、E、F和X、Y、M、N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C 、E、X为单质,
其余均为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注:反应条件及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D ,M ,N 。
(2)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A→B: ;
②A→C: ;
③E→F: 。
【答案】
(1)Na2CO3(或CaCO3) NaOH[或Ca(OH)2] H2SO4(或HCl)
(2)①2CO + O2 ==== 2CO2
②3CO + Fe2O3 ===== 3CO2 + 2Fe
③2H2+ O2 ====2H2O
【例10】 同学们依据物质类别和物质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构建了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坐标图(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可用化合反应来制备B,且反应时放出大量热,B的俗称为 。
(2) E的固体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其原因 是 。
(3)H、G均可与F溶液反应,分别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则G与F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D溶液,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F溶液,无明显现象,
则滤液中的溶质是(写出所有可能) 。
(5)已知金属铝可与E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最轻的气体,写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A~M九种物质中能与F溶液反应的物质有 种。
【答案】
(1)熟石灰或消石灰
(2)吸水潮解,与二氧化碳反应变质
(3)Fe2O3+6HCl=2FeCl3+3H2O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
(4)NaOH或NaOH和Ca(OH)2
(5)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6)7
【例11】A~G为实验室中未贴标签的7种溶液。已知7种溶液分别为:澄清的石灰水、
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
(1)G为蓝色,则G中溶质为(写化学式) 。
(2)用pH试纸检测其余溶液的pH,测得E的pH=7, E为 溶液。
(3)将A、B、C、D、F溶液两两混合,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右图
所示(图中“-----”代表无明显现象)。
图中所发生的反应共有 个。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4)取未鉴别出的两种溶液各20g,分别加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分别加入C溶液,加入 C溶液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总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P、Q两点溶液呈中性)。
图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图2中R点所示溶液中溶质为(写化学式) 。
【答案】
(1)CuSO4
(2)NaCl
(3)5 Na2CO3 + Ca(OH)2= CaCO3↓+ 2NaOH
(4)HCl + KOH= KCl + H2O NaCl 、NaOH
【练习1】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应该进行无害化处理,尽量实现绿色排放(使废液呈
中性排放)。某实验小组在进行如右图所示的实验之后,将废液收集在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
进行绿色排放。请分别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碳酸钠溶液滴入到澄清石灰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观察到废液缸里的废液澄清,用pH试纸测得废液的pH为2。废液显________性;废液中溶质为________。
(3)若观察到废液缸里的废液呈白色浑浊状态,用pH试纸测得废液的pH为13,废液中可能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 B.碳酸钠 C.氢氧化钠、碳酸钠
D.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E.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
如果将此种情况下废液缸里的废液实现绿色排放,加入的试剂依次是 _
【答案】(1)Na2CO3 + Ca(OH)2=CaCO3↓+ 2NaOH
(2)酸 HCl、 NaCl 、CaCl2
(3)ABCD 无色酚酞溶液和稀盐酸
【练习2】以下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由H、C、O、Cl、Na、Ca、Cu、Fe中的元素组成。
(1)利用图一进行实验
①若B为不溶水的白色粉末,将A溶液滴入后产生气泡,则B的化学式为 ;
②若将A溶液滴入到C粉末中,观察到溶液变为黄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若将蓝色D溶液滴入到E粉末中,可观察到溶液变为浅绿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利用图二进行实验
挤压胶头滴管将F溶液滴入到盛有H的锥形瓶中,可观察到气球胀大,得到K溶液,K溶液可继续与H反应生成M,其中K与M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利用图三进行实验——“发射火箭”
表演时,挤压胶头滴管,套着塑料火箭的轻质细木棒向上冲出,完成发射。则锥形瓶中的固体和胶头滴管中的液体可能是上述物质中的:
序号 物质 ① ② ③ ④ ⑤
液体
固体
【答案】(1)①CaCO3 ②Fe2O3+6HCl=2FeCl3+3H2O ③Fe+CuCl2=Cu+FeCl2
(2)H2O+Na2CO3+CO2 = 2NaHCO3
(3)
序号 物质 ① ② ③ ④ ⑤
液体 HCl HCl HCl HCl HCl
固体 NaHCO3 Na2CO3 CaCO3 Fe NaOH
物质的推断
例题精讲
高温
紫色石 A固体 B固体
蕊溶液
C溶液
无色酚 D溶液 E溶液
酞溶液
蕊溶液
A溶液
高温
点燃
点燃
复习巩固
资料: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