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7.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7.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2-02 19: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必修3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标考纲 (学习目标)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考点解读(重点难点)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
(2)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经开始;
(2)目的:让__________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提出:1956年春由__________提出。
3、内涵:_________问题上“百花齐放”,________问题上“百家争鸣”。
4、特点:是一个_________同时也是_________的方针。
5、表现
(1)主要内容:描绘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新风貌。
(2)主要成果:老舍的话剧_________;郭沫若的历史剧_________;杨沫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等。
6、影响
(1)科学技术和___________出现了繁荣景象;
(2)大大丰富了_____________人民的文化生活。
二、曲折的年代
1、原因
(1)由于__________的扩大化,特别是“____________”的到来;
(2)学术问题被当成___________,甚至上升为______________问题。
2、表现
(1)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如,王蒙的_________________、艾青的___________、昆曲_________、电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作者多被划为“_______”或“_____________”
3、影响
(1)___________受到伤害,___________百花凋零;
(2)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三、文艺的春天
1、背景
(1)“文革”后,文学艺术和________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_______路线;
(2)党总结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_________;
(3)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________,要为人民服务,为____________服务;
(4)20世纪80年代初,以“______”“_______”为内容的_____________开展起来。
2、表现
(1)出现了以反映“____________”主题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出现了以____________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3)出现了反映丰富的___________的戏剧、电影。
3、前景
进入21世纪,文学艺术的________更加丰富,形式也向_________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能力测试 (课堂达标)
1.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是经过长期酝酿由党的最高领导人慎重决策后提出的
B.是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
C.是没有限制条件,随意而发的“百家争鸣”
D.“双百”方针在实践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
2.在“双百"方针正确指导下出现的成果是 ( )
A.成立中国科学院 B.郭沫若的《蔡文姬》连续上映
C.新凤霞被下放劳动改造 D.《沙家浜》占领戏剧舞台
3、下面这张剧照属于1959年出品的哪部国产影片
A.《北国江南》 B.《五朵金花》 C. 《女篮五号》 D.《青春之歌》
4.毛泽东的亲笔题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以下四幅题词,哪一幅是毛泽东为科学文化工作的题词?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关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科学和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双百方针的提出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③广大科技和文艺工作者的努力 ④政治运动的开展和文革的进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双百”方针提出的重要前提是
A.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B.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社会矛盾 
C.国家发展经济和文化的需要     D.改革开放以来
7、“双百”方针提出的最根本的目的是
A.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B.倡导科学技术文化领域的自由开放
C.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区别两类不同性质矛盾   
D.克服把学术问题和思想问题当成政治问题
8、从《青春之歌》《创业史》《红岩》等长篇小说的内容可知,建国初期文学艺术创作的主旋律是①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 ②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面貌 ③歌颂一国两制的巨大成就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9、“文革”时期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
A.文艺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不会持久  B.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
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  D.“文革”对文艺有重大影响
10、阅读下列材料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问题。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百花齐放”是群众中间提出来的,不晓得是谁提出来的。人们要我题词,我就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百家争鸣”,这是两千年以前就有的事,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讲的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来越多。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毛泽东文集》第七卷)
回答:
①材料中提到了什么方针?该方针是何时被提出的?
②提出该方针的基础是什么?
③怎样理解这个方针的含义?
参考答案:
①“双百”方针,1956年。
②“双百”方针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是在国家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③“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在人民内部,不但有宣传唯物主义的自由,也有宣传唯心主义的自由。只要不是反革命分子,不管是宣传唯物主义或者宣传唯心主义,都是自由的,两者之间的辩论也是自由的。
——毛泽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材料二:我们提倡把假证明,在各个部门可以有许多派别、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的批语
回答:
(1)对比材料一、二,毛泽东的认识有何变化?对“双百”方针有何影响?
(2)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毛泽东的看法又有何变化?对执行“双百”方针有何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毛泽东改变“双百”方针初衷的是他的什么观念?
参考答案:(1)材料一人为学术问题可以自由争鸣。材料二又认为不同观点的争鸣归结到世界观上只有两个阶级之分。材料一的说法有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材料二不利于学术的繁荣。(2)材料三将艺术化分为封建主义的、资本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已不是提倡百花齐放。“双百”方针受到严重损害。(3)阶级斗争的观念。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