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谢 晋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花争鸣”课标要求:
1、知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一、双百方针提出(1)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但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2)充分调动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1、提出背景1956年春天,谁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双百”方针?他是怎样阐释“双百”方针?2、提出
3、内涵 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强调“双百”是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双百”方针提出后得到贯彻,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呈现出繁荣景象,主要出现哪些重要成就?①开拓新题材、主题,采用多样化的体裁和表现手法生动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风貌
② 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家与作品
老舍的话剧《 》:杨沫的长篇小说《 》
郭沫若的历史剧《 》
③文艺刊物增多 ④优秀电影层出不穷,1959年被电影界称之为______________成功召开了关于遗传学的讨论-----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的座谈会科技领域:
文艺领域: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茶馆青春之歌蔡文姬难忘的1959年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巴金等文艺界著名人士话剧《关汉卿》剧照老舍 话剧《茶馆》的
总导演焦菊隐 郭沫若 《蔡文姬》剧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 郭沫若 谢 晋(一)曲折 1、表现:
1)受到错误批判作品
2、原因:
3、影响: 思考3、
1、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使“双百”方针未能坚持贯彻下去,这期间,哪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还有哪些表现?为什么?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艾青—《蝉的歌》 昆曲—《李慧娘》
电影:《北国江南》 《早春二月》 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影响2) 一些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1)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正常发展
2)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受到很大影响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只能跳忠字舞是文革时期用于广场(大场地)或游行的队列行进间的歌颂性群众舞蹈。主要动作有:
双手高举表示对红太阳的信仰,
斜出弓步表示永远追随伟大导师毛泽东,
紧握双拳表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跳舞时手里还要挥动语录本(红宝书)或红绸巾作为道具。文艺工作者下放农村劳动彭德坏张闻天《红灯记》中的李玉和英雄形象《沙家浜》中的新四军英雄形象《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形象1958年至1964年间,样板戏的前身“京剧现代戏”是当时戏曲改革的一个主要成果,也是当时文坛的重要收获之一。在1964年前后,江青开始插手“京剧现代戏”,并将《沙家滨》(《芦荡火种》)、《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等几部有良好基础的剧作培养成自己手中的“样板”,在“文革”中被捧上了天,作为无产阶级文艺方向的标志,成了当时几乎惟一可以公开演出的剧目。1976年“文革”结束后,样板戏随着江青政治集团的垮台,受到人们的批判,否定和抛弃。 文化大革命中迫害致死的部分学者专家等
1.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 ,1966.5.17 服毒致死 2.吴晗: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 1968.10.11 狱中自杀,死前头发被拔光 3.范长江:名记者、曾任人民日报社长, 1970.10.23 在河南确山跳井身亡 4.翦伯赞:历史学家, 1968.12.18 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致死 5.上官云珠:著名电影演员, 1968.11.22 病中跳楼身亡 1) 原因 2)表现问题4
“文革”结束后,文艺领域为什么再次呈现繁荣景象?表现在哪里?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出现了文艺的春天1)清算极“左”路线,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经验教训
2)邓小平指出文艺要服务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3)80年代开展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1)反映文革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2)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3)反映丰富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
《 》《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5、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吸取哪些经验教训?1)坚持“双百”方针,但要在宪法范围内
2)要坚持“双百”方针,处理好科学与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的关系(为人民服务),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在三个关系中,和人民的关系是最基本的。1.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讲述中不正确的是:
A.即在艺术上“百花齐放”、在学术上“百家争鸣”
B.学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
C.主要是为了尽快把错误的学术倾向暴露出来
D.当时的“百家争鸣” 与二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 在背景上并不相似
2.“文革”后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在科学、文艺方面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要处理好的三种关系中不包括:
A.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B.科学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C.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 D.科学文艺与人民生活的关系CA3.从《青春之歌》《创业史》《红岩》等长篇小说的内容可知,建国初期文学艺术的创作的主旋律是 ①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 ②反映社会主义新貌 ③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4.就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以下作品反映改革开放后社会风貌的是
A.《歌唱祖国》 B.《雷锋之歌》
C.《春天的故事》 D.《将军三部曲》
5. 下面这张剧照属于1959年出品的哪部国产影片
A.《北国江南》
B.《五朵金花》
C.《女篮五号》
D.《青春之歌》BCB再见《茶馆》人物
清末,明初,抗战胜利以后三个历史时期的北京历史风貌。北京各个阶层三教九流的人物出入这个裕泰大茶馆,把就中国必然要灭亡的历史规律展现在人们眼前
王利发、刘麻子、庞太监、唐铁嘴、康六、小牛儿、松二爷、黄胖子、宋恩子、常四爷、秦仲
唐铁嘴说:已断了大烟,改抽白面了。这的确是他自己的话。他是个无耻的人。下面的:“大英帝国的香烟,日本的白面,两大强国侍侯我一个人,福气不小吧?
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
次要的人物父子相承,父子都由同一演员扮演
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
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 《青春之歌》是杨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林道静是为了寻找个人出路,逃避为男人当“玩物”和“花瓶”的命运,踏上流亡之路的。她逃离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杨家村小学投亲不遇,做了代课教师。然而,校长余敬唐却阴谋把她嫁给当地的权贵,走投无路之下她投海自尽,被一直注意着她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诗人兼骑士”的余永泽,唤醒了林道静对生活的热情,在余永泽爱情的感动下,她答应和他共建爱巢,从小孤苦无依的林道静暂时享受到了家庭的温馨。但她不甘心被人供养,先是寻找工作受挫,后接触到北大的爱国学生,思想上受到触动。当遇到共产党人卢嘉川之后,她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余永泽一再拦阻她参加革命活动,并导致卢嘉川被捕。林道静在惨痛的事实面前如梦方醒,决心离开庸俗自私的余永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从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软弱,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描写了“九一八”事变至“一二九”运动时期形形色色的青年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和革命道路的过程。但因以在当时被视为小资产阶级的人物作为小说主人公,所以作品问世后,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论。有人在“左”的观念支配下对作者、作品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责作者并没有让林道静“得到彻底的改造”,说“书中充满了小资产阶级情调”, 《蔡文姬》是郭沫若1959年完成的一部五幕历史剧,讲述距今2000多年前的才女蔡文姬受丞相曹操之请,从南匈奴返回汉朝继承父亲蔡邕遗志续修汉书的故事。同年由北京人艺建院"四巨头"之一的焦菊隐搬上舞台,成为名噪一时的名剧。 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中的刘世吾形象作品中的刘世吾是一个革命意志逐步衰退的领导干部形象,作品成功地表现了他从一个革命者蜕变为官僚主义者的真实面目。刘世吾有一句口头禅“就那么回事”,他似乎什么都了如指掌,也什么都看透了,对工作中的缺点、干部中的问题,不是看不见,而是无动于衷,失去了理想,随波逐流。他善于找出各种理由,诸如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啦,条件不够成熟啦,缺点是前进中的缺点啦等等,把自己的官僚主义作风和蜕变的灵魂掩盖起来。
林震的年轻小伙子,是个教师,年轻共产党员,新调到一个区委组织部工作。组织部主要是管理党的建设,包括入党、整风等问题。这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就从一个小学校,一个很单纯的环境被派到了区委的组织部工作。他怀着极大的热情和希望,共产党对他而言是非常神圣的,而他现在要做党的工作了。他觉得神圣得不得了
他所有的判断力都失去了,他陷入了真正的怀疑之中,他没有判断力了,他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一个他所激烈批评过的前辈说的这些话使他看到他的也是非常热情的过去,单纯的过去。那么他怎么解释今天呢?又如何判断今天的好坏?今天,你说他不对,他又明明在创造成绩。
<早春二月>上世纪20年代,大革命爆发前夕,青年知识分子肖涧秋在杭州葛岭的湖边写生,初识女学生陶岚。两年后,历尽沧桑的肖涧秋应同学陶幕侃之邀到芙蓉镇中学任教,在船上遇见了留洋归来的阔少爷钱正兴与故去同学的遗孀文嫂。陶幕侃在家中设宴款待涧秋,让涧秋与陶岚再次相见。同时,钱正兴对陶岚也是一见钟情。肖涧秋出于同情经常照顾文嫂及两个孩子,这让文嫂对肖涧秋产生了爱慕之情。钱正兴正式向陶家求婚。被陶岚断然拒绝。钱正兴因得不到陶岚而对肖涧秋产生更加强烈的嫉恨,不仅在学校里处处与肖作对,而且在镇上到处散发传单,诽谤肖涧秋与文嫂的关系,甚至诬告他参与赤色活动,将他关进县监狱。为了救肖涧秋,陶岚答应了钱正兴的求婚,而文嫂也答应一直追求她的商人吴子豪的求婚。涧秋出狱了,但文嫂已经搬家,陶岚也和钱正兴去了上海。几经周折,肖涧秋终于找到了文嫂,他决定照顾文嫂一辈子,而文嫂却从肖涧秋的表情里看到他爱的其实是陶岚。夕阳中,文嫂在河边洗衣服,涧秋带着采莲在河边吹泡泡,等他们回到河边,只见筐里放着整齐的衣服,却不见文嫂。肖涧秋大病一场,他决定带着采莲离开芙蓉镇。临行前,他来到文嫂的墓前辞行,遇见吴子豪,吴对他说出文嫂对他的牺牲,这让肖涧秋万分内疚。赶回芙蓉镇的陶岚悲痛欲绝,他一定要找到肖涧秋。陶岚辗转各地,几经艰难。在上海的一个广场上。人们正在集会游行。俯瞰下去,各色各样的伞组成不同的色块,这当中,相邻的两朵红伞分外显眼。陶岚一副修女打扮依然打着那把红伞,涧秋下意识的茫然四顾,但谁也没有看见谁……《蝉的歌》在一棵大树上,住着一只八哥。它每天都在那儿用非常圆润的歌喉,唱着悦耳的曲子。 初夏的早晨,当八哥正要唱歌的时候,忽然听见了一阵震耳欲聋的嘶叫声,它仔细一看,在那最高的树枝上,贴着一只蝉,它一秒钟也不停地发出“知了——知了——知了——”的叫声,好像喊救命似的。八哥跳到它的旁边,问它:“喂,你一早起来在喊什么呀?”蝉停止了叫喊,看见是八哥,就笑着说:“原来是同行啊,我正在唱歌呀。”八哥问它:“你歌唱什么呢?叫人听起来挺悲哀的,有什么不幸的事发生了么?”蝉回答说:“你的表现力比你的理解力要强,我唱的是关于早晨的歌,那一片美丽的朝霞,使我看了不禁兴奋得要歌唱起来。”八哥点点头,看见蝉又在抖动起翅膀,发出了声音,态度很严肃,它知道要劝蝉停止,是没有希望的,就飞到另外的树上唱歌去了。 中午的时候,八哥回到那棵大树上,它听见那只蝉仍旧在那儿歌唱,那“知了——知了——知了——”的喊声,比早晨更响。八哥还是笑着问它:“现在朝霞早已不见了,你在唱什么呀?”蝉回答说:“太阳晒得我心里发闷,我是在唱热呀。”八哥说:“这倒还差不多,人们只要一听到你的歌,就会觉得更热。”蝉以为这是对它的赞美,就越发起劲地唱起来。八哥只好再飞到别的地方去。 傍晚了,八哥又回来了,那只蝉还是在唱! 八哥说:“现在热气已经没有了。” 蝉说:“我看见了太阳下山的奇景,兴奋极了,所以唱着歌,欢送太阳。”一说完,它又继续着唱,好像怕太阳一走到山的那边,就会听不见它的歌声似的。 八哥说:“你真勤勉。” 蝉说:“我总好像没有唱够似的,我的同行,你要是愿意听,我可以唱一支夜曲——当月亮上升的时候。” 八哥说:“你不觉得辛苦么?” 蝉说:“我是爱歌唱的,只是歌唱着,我才觉得快乐。” 八哥说:“你整天都不停,究竟唱些什么呀?” 蝉说:“我唱了许多歌,天气变化了,唱的歌也就不同了。” 八哥说:“但是,我在早上、中午、傍晚,听你唱的是同一的歌。” 蝉说:“我的心情是不同的,我的歌也是不同的。” 八哥说:“你可能是缺乏表达情绪的必要的训练。” 蝉说:“不,人们说我能在同一的曲子里表达不同的情绪。” 八哥说:“也可能是缺乏天赋的东西,艺术没有天赋是不行的。” 蝉说:“我生来就具备了最好的嗓子,我可以一口气唱很久也不会变调。” 八哥说:“我说句老实话,我一听见你的歌,就觉得厌烦极了,原因就是它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再好的歌也会叫人厌烦的。你的不肯休息,已使我害怕,明天我要搬家了。” 蝉说:“那真是太好了。”说完,它又“知了——知了——知了——”地唱起来了。 这时候,月亮也上升了……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以1979年冬天四川一个偏僻农村的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老农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生活故事,真实地揭露了“文革”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灾难性破坏和在农民精神上造成的严重创伤,深刻地反映了70年代风云变幻的社会面貌,并预示了结束动乱之后必将出现的光明、美好的前景。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
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前的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