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图形的初步知识与三角形
第7讲 锐角三角函数
考 点 知 识 清 单
考点一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如图,在Rt△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记为a,b,c。
1.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
sinA==①_________。
2.把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cosA==②___________。
3.把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tanA==③___________。
4.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的锐角三角函数。
考点二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0o
30o
45o
60o
90o
sinA
0
④_____
⑤______
1
cosA
1
⑥_____
⑦______
0
tanA
0
⑧_____
1
不存在
【温馨提示】 1.特殊值法记忆三角函数值:设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为1,可得三边长分别为1,,2;设45°角所对的直角边为1,可得三边长分别为1,1,;再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导即可(画出示意图更形象直观)。
2.根据特殊角的函数值,我们不难发现如下性质(可利用定义推理得到):
(1)增减性:锐角的正弦值与正切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2)互余两角的正、余弦关系:cosa=sin(90°-a);sina=cos(90°-a)。
(3)互余两角的正切关系:tana·tan(90°-a)=1。
(4)同角的正、余弦的关系:sin2a+cos2a=1。
(5)同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商数关系: tan a。
考点三 解直角三角形
如图,在Rt△ABC中,∠C=90°,则:
1.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2.三边之间的关系:⑨___________;
3.边与角之间的关系:sinA=cosB=,cosA=sinB=⑩________, tan A==?_________。
考点四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实际问题中的常见术语:
1.仰角、俯角
在进行测量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_________的是仰角,视线在水平线?________的是俯角.
2.方位角
指北或指南的方向线与目标方向所成的小于_______的角.如图,OA的方位角为北偏东50°.
3.坡度
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_________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坡比),用字母i表示,即i=。如果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作a(叫做坡角)那么i==tan a。
题 型 归 类 探 究
类型三 角函数的概念(重点)
【典例1】(2018·眉山)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网格中,点A,B,C,D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AB,CD相交于点O,则tan∠AOD=___________。
【思路导引】结合网格特征,把∠AOD转化或构造到一个合适的直角三角形中求正切值,会简捷获解.
【自主解答】
【方法技巧】求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需要把该锐角放在或转化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求解,有时需要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注意特殊四边形与直角三角形、全等或相似三角形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变式训练】
1.(2018·常州)某数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制作了如图的三角函数计算图尺:在半径为10的半圆形量角器中,画一个直径为10的圆,把刻度尺CA的0刻度固定在半圆的圆心O处,刻度尺可以绕点O转,从图中所示的图尺可读出sin∠AOB的值是( )
A. B. C. D.
类型二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点)
【典例2】(2015·武威)已知a,β均为锐角,且满足=0,则a+β=______。
【思路导引】由非负数的性质可得sina-=0,tanβ-1=0,即sina=,tanβ=1,再求a=30°,β=45°,所以a+β=75°
【自主解答】
【方法技巧】三角函数值的记忆技巧:30°,45°,60°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可表示为的形式,正弦的m值顺口溜为1,2,3;余弦的m值顺口溜为3,2,1;正切值可表示为的形式,m值的顺口溜为3,9,27.
【变式训练】
2.(2018·黄冈)下列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
A.3a3·2a2=6a6 B.(-2a)2=-4a2 C.tan45°= D.cos30°=
类型三 解直角三角形(重难点)
【典例3】(2018·自贡)如图,在△ABC中,BC=12,tanA=,∠B=30°,求AC和AB的长。
【思路导引】过点C作CD⊥AB于点D,通过解Rt△ADC和Rt△BDC,得AC和AB的长。
【自主解答】
【方法技巧】(1)解直角三角形四种基本类型和解法
已知条件
解法
一边
及一锐角
直角边a
及锐角A
B=90°-A,b=,c=
斜边c及
锐角A
B=90°-A,a=c·sinA,b=c·cosA
两边
两条直角
边a和b
,tanA=,B=90o-A
直角边a
和斜边c
sinA=,B=90o-A,b=
(2)解直角三角形时选择三角函数的方法:①三角函数的选择遵循“先求角后求边”“有斜用弦,无斜用切,宁乘不除”的原则;②遇到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时,可添加辅助线,将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
【变式训练】
3.(2018·上海)如图,已知△ABC中,AB=BC=5,tan∠ABC=。
(1)求边AC的长;
(2)设边B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B的交点为D,求的值。
类型四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高频点)
【典例4】(2018·菏泽)2018年4月12日,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拉开帷幕,菏泽电视台用直升机航拍技术全程直播,如图,在直升机的镜头下,观测曹州牡丹园A处的俯角为30°,B处的俯角为45°,如果此时直升机镜头C处的高度CD为200米,点A,B,D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米?(结果保留根号)
【思路导引】在Rt△ADC中,根据tanA=,可求得AD的值;在Rt△BCD中,BD=CD=200米,AD与BD之差即为AB的长.
【自主解答】
【方法技巧】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的解题策略:(1)弄清题意,建立符合题意的数学模型是解题的关键所在;(2)在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求线段的长度时,如果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三角形时,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利用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从而求解。
【变式训练】
4.(2018·连云港)如图1,水坝的横截面是梯形ABCD,∠ABC=37°,坝顶DC=3m,背水坡AD的坡度i(即tan∠DAB)为1:0.5,坝底AB=14m.
(1)求坝高;
(2)如图2,为了提高坝堤的防洪能力,防汛指挥部决定在背水坡将坝顶和坝底同时拓宽加固,使得AE=2DF,EF⊥BF,求DF的长.
(参考数据:sin37°≈,cos37°≈,tan37°≈)
中 考 真 题 回 放
考点一 三角函数的概念
1.(2017·日照)在Rt△ABC中,∠C=90°,AB=13,AC=5,则sinA的值为( )
A. B. C. D.
2.(2018·日照)如图,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构成的网格中,半径为1的⊙O的圆心O在格点上,则
∠BED的正切值等于( )
A. B. C.2 D.
3.(2016·乐山)如图,在Rt△ABC中,∠BAC=90°,AD⊥BC于点D,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sin B B sin B=
C. sin B D. sin B
4.(2018·滨州)在△ABC中,∠C=90°,若tanA=,则sinB=__________。
5.(2018·德州)如图,在4×4的正方形方格中,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BAC的正弦值是__________。
6.(2018·泰安)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10,将矩形ABCD沿BE折叠,点A落在A′处,若EA′的延长线恰好过点C,则sin∠ABE的值为___________。
考点二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7.(2018·日照)计算:+tan30°·sin60°=( )
A. B.2 C. D.
8.(2017·烟台)在RtABC中,∠C=900,AB=2,BC=,则sin=___________。
9.(2018·莱芜)计算:(π-3.14)0+2cos60°=____________。
考点三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10.(2018·枣庄)如图,某商店营业大厅自动扶梯AB的倾斜角为31°,AB的长为12米,则大厅两层之间的高度约为_________米。[参考数据:sin31°≈0.515,cos31°≈0.857,tan31°≈0.601]
11.(2018·济宁)如图,在一笔直的海岸线l上有相距2km的A,B两个观测站,B站在A站的正东方向上,从A站测得船C在北偏东60°的方向上,从B站测得船C在北偏东30°的方向上,则船C到海岸线的距离是________km.
12.(2017·广州)如图,Rt△ABC中,∠C=90°,BC=15,tanA=,则AB=___________。
13.(2018·潍坊)如图,一艘渔船正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在A处测得岛礁P在东北方向上,继续航行1.5小时后到达B处,此时测得岛礁P在北偏东30°方向,同时测得岛礁P正东方向上的避风港M在北偏东60°方向.为了在台风到来之前用最短时间到达M处,渔船立刻加速以75海里/小时的速度继续航行___________小时即可到达.(结果保留根号)
14.(2016·济宁)某地一人行天桥如图所示,天桥高6米,坡面BC的坡度为1:1.为了方便行人推车过天桥,有关部门决定降低坡度,使新坡面AC的坡度为1:3.
(1)求新坡面的坡角a.
(2)原天桥底部正前方8米处(PB的长)的文化墙PM是否需要拆除?请说明理由.
15.(2018·青岛)某区域平面示意图如图,点O在河的一侧,AC和BC表示两条互相垂直的公路.甲勘测员在A处测得点O位于北偏东45°,乙勘测员在B处测得点O位于南偏西73.7°,测得AC=840m,BC=500m.请求出点O到BC的距离。
参考数据:sin73.7o≈,cos73.7o≈,tan73.7°≈
16.(2018·德州)如图,两座建筑物的水平距离BC为60m,从C点测得A点的仰角a为53°,从A点测得D点的俯角β为37°求两座建筑物的高度。
(参考数据:sin37°≈,cos37°≈,tan37°≈ ,sin53°≈,cos53o≈,tan53°≈)
参 考 答 案 及 解 析
【题型归类探究】
【典例1】
【自主解答】2 解析:如图所示,连接AE,BE,则有CD∥BE,∴∠AOD=∠ABE,
显然△ABE是直角三角形,∴tan∠AOD=tan∠ABE===2。
另外,如下图,可连接EB交OC于点F在Rt△BOF中求解;或连接MN交AB于点H,在Rt△HON中求解;或连接AP并延长交CD于点Q,在Rt△AOQ中求解。
【变式训练】1.D 解析:如图,连接EF,由题意可知OF=8,OE=OH=10.
∵∠OeF+∠EOF=∠EOF+∠BOF,∴∠OEF=∠AOB.∵OE是直径,∴∠EFO=90° ,
∴sin∠AOB=.
【典例2】
【自主解答】75°解
【变式训练】2.D
【典例3】
【自主解答】解:过点C作CD⊥AB于点D.在Rt△BCD中,∵∠B=30°,BC=12,
∴CD=BC×sin30°=6,BD=BC×cos30°=6.
在Rt△ACD中,∵tanA=, ∴AD=8,∴AC=10,
∴AB=AD+BD=8+6.
【变式训练】3.解:(1)过点A作AE⊥BC于点E.
在Rt△AEB中,∠AEB=90°,tan∠ABC=,
设AE=3x,BE=4x,根据勾股定理,AB=5x=5,则x=1,
∴AE=3,BE=4,∴CE=BC-BE=5-4=1.
在Rt△AEC中,∠AEC=90°,∴AC==.
(2)如图,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BC于F,则BF=CF=BC=2.5,
∴EF=FC-EC=2.5-1=1.5.∠AEC=∠DFC=90°,∴DF∥AE,
∴.
【典例4】
【自主解答】解:依题意,得∠A=30°,∠CBD=45°,∠CDA=90°
在Rt△ADC中,CD=200(米),∠A=30°.
∴AD=(米)。
在Rt△BCD中,CD=200(米),∠CBD=45°,∴BD=200(米)
∴AB=AD-BD=(200-200)(米).[或200(-1)米也可以。
【变式训练】4.解:(1)过点D作DM⊥AB,垂足为M,过点C作CN⊥AB,垂足为N.
因背水坡AD的坡度i为1:0.5,所以tan∠DAB=2,设AM=x,则DM=2x.
又四边形DMNC是矩形,所以DM=NC=2x。
在Rt△BNC中,tan∠ABC=tan37°=,
所以BN=,由x+3+=14,得x=3,所以DM=6.即坝高为6m.
(2)过点F作FH⊥AB,垂足为H设DF=y,则AE=2y。
EH=3+2y-y=3+y,BH=14-3+y=11+y.由FH⊥BE,EF⊥BF,得△EFH∽△FBH。
所以,即。
62=(3+y)(11+y),解得y=-7+2或y=-7-2(舍).所以DF=2-7(米)。
答:DF的长为(2-7)米。
【中考真题回放】
1.B 2.D 3.C 4. 5.
6. 解析:由折叠知∠BA′E=∠A=90°,AE=A'E,A'B=AB=6,
故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8,
设AE=A′E=x,则CE=x+8,DE=10-x,
在Rt△CDE中,由勾股定理,得(x+8)2=62+(10-x)2,解得x=2.(或由Rt△CDE∽Rt△BCA'求得DE长,进而得AE的长.)
在Rt△ABE中,BE==2.所以sin∠ABE=.
7.C 8. 9.2 10.6.18 11. 12.17
13. 解析:作PC⊥AB的延长线于点C,MD⊥AB的延长线于点D.
由题意,得∠PAB=45°,∠PBC=60°,∠PBM=60°-30°=30°,
∴∠MBD=30°,AB=1.5×60=90(海里).
设AC=PC=MD=x海里,则BC=(x-90)海里,在Rt△BPC中,
tan60°,则,解得x=45(+1),
∴BM=2MD=90(+1)海里.90(+1)÷75=(小时)
14.解:(1)由题意,得tana=.∴a=30°
(2)文化墙不需要拆除,理由:
如图,作CD⊥AB.∴CD=6米∴AD=6米.
∵tan∠CBD==1,∴BD=CD=6米.
∴AB=AD-BD=6(-1)(米).∵AB=6(-1)<8=PB,
∴文化墙PM不需要拆除.
15.解:如图,作OM⊥BC于M,ON⊥AC于N,则四边形ONCM为矩形,
∴ON=MC,OM=NC.设OM=x,则NC=x,AN=840-x.
在Rt△ANO中,∠OAN=45°∴ON=AN=840-x,则 MC=ON=840-x.
在Rt△BOM中,BM==.
由题意得840-x+=500,解得x=480.
答:点O到BC的距离为480m.
16.解:在Rt△ABC中,∵∠ACB=a=53°,BC=60m,
∴AB=BC·tana=60×tan53°≈60×=80(m);
过点D作DE⊥AB,垂足为E.由平行线性质,得∠ADE=∠B=37°,
易得,四边形BCDE是矩形,∴DE=BC=60m,
∴AE=BC·tanβ=60×tan37°≈60×=45(m),
∴CD=BE=AB-AE≈80-45=35(m)
答:两座建筑物AB与CD的高度分别是80m,3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