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史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分析史料信息,分析农村、城市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难点:认识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三、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系统学习,阅读分析能力和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已有一定提高,初步具备了用历史的眼光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改革开放的史实对学生来说相对久远,他们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却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缺乏亲身体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过于肤浅。因此,在安排本课教学时,教师要尽提供适量资料,设置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
四、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八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节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本课包括三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一目,着重叙述了我国国有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尝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目,介绍了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形成过程。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制定的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正确性,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1、教师收集相关图片及文字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方法
(1)材料归纳法?(2)创设情境法??(3)讲述法??(4)提问引导法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欣赏两组图片,第一组是上海浦东改革开放前后的城市变迁;第二组是改课开放前购物所用的粮票布票和今天的大超市。通过观察,你能发现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吗?
在教师引导下感受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讲授新课
改革开放即对内改革,对外实行开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是从农村掀起的。接下来我们随着村民老李去他的家乡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看一看,也帮老李解决一下他的烦心事。
?展示材料一:土地归公社所有,我没有生产自主权都是集中劳动,每天劳动后统一记工分,干多干少一个样。一天混一个杠,一个杠7分钱正好买三盒火柴,干一天活还不如抓一个蛤蟆?。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我不买帐,二遍哨子我伸头望,三遍哨子我慢慢晃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小组讨论加强合作
实践证明,材料前的提问学生很容易想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再用材料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农村改革先行的必要性。同时佐证学生分析和表达的正确性,从而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其认识到人民公社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引导学生思考到这个层面。
我们该如何帮助老李解决这个问题,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呢?
材料二: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割头也甘心,各位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学生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时也认识到大包干精神所体现出的改革精神和探索勇气,对于中国启动全面改革和推进社会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改革的阻力在于冲破原来的模式。
展示材料三:
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大丰收。
想一想: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会在全国迅速推广??
农民根据城市的需要、工业的需要、市场的需要办企业,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思考回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了计划经济下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钣的弊端;农民承包了土地,有了生产自主权;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
要充分挖掘材料中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调动学生的思维,自主探寻答案。
?
包产到户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第二年小岗村便获得了大丰收。这个做法很快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改革的春风吹到了全国。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也开始富裕了起来。村民老李又遇到了新问题:
展示材料四: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卖不掉,怎么办?农民从“大锅饭”里解放了,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怎么办?
?
?
?
?学生阅读课本找到答案。
?
?
?
加深学生对乡镇企业兴起的理解
结合教材P40材料研读,诊断:小李所在的
国有企业生产出现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
那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广州日报
材料二:
(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学生小组讨论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老师所传达的信息,小组讨论,积极思考,发现问题
城市改革从什么时候开始?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从而解放了企业。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再次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体现了我们党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有种声音反映了人民对未来的迷茫,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应该是计划取向,但是搞了市场趋向,改革有方向性错误。到底计划还是市场,改革之路如何前行?
师:让我们踏上探究之旅的第三站: 姓“资”姓“社”之困---------计划、市场的抉择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可谓一锤定音。
师:请你绘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图,并分析该体制有何优点?
填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表格,并分析优点。
归纳总结: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从而解放了国家。
学生进行整理阐释。
这部分的重点放在深圳,认识的问题是引进外资、技术、管理,目的在于加快现代化建设
完成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
学生抢答完成
这几道题比较基础,难度不大
课堂小结
课代表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教师适当补充。
结束语:走过四十年的沧桑巨变,中华民族实现了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跨越。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让我们不负习总书记的厚望,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而努力学习吧!
学生进行小结。
通过学生的自行小结,再次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对本课重难点有更清晰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板书设计
十、课后教学反思
课件20张PPT。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城市的变迁生活物资的变化老李的烦恼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我不买帐,二遍哨子我伸头望,三遍哨子我慢慢晃 土地归公社所有,我没有生产自主权都是集中劳动,每天劳动后统一记工分,干多干少一个样。一天混一个杠,一个杠7分钱正好买三盒火柴,干一天活还不如抓一个蛤蟆中国第一份农村改革宣言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试一试:请你从这份协议中,分析农民的责任、利益。责任:保证国家集体的
利益:剩下全是自己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改革81979年秋收盘点后……春风送暖启新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年秋天,小岗生产队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6 万多公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15年的粮食产量总和;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人均收入由22元升为400元。 ——《中国文明网》:小岗村--农村土地包产到户的先行者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安徽、四川开始,之后推广到全国。 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40731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10254万吨,增长幅度为33.6%。这6年全国增产的粮食,相当于以前21年增长的粮食。 ——《邓小平时代》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经济体制改革8春风送暖启新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老李的新烦恼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卖不掉,怎么办?农民从“大锅饭”里解放了,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怎么办?春风送暖启新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改革8西王集团位于山东省邹平县西王村,始建于1986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由一家小型村办企业发展成为以玉米深加工和特钢为主业,投资涉及房产、物流、热电等多个领域的全国大型工业企业,为15000余人解决就业问题。西王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获得“全国文明村”、 “中国经济十强村” 等荣誉称号。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兴办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春雷滚动促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8 材料一:
那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广州日报材料二:
(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结合教材P40材料研读,诊断:小李所在的国有企业生产出现了什么问题?职权划分: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分配方式:平均分配,吃“大锅饭”,职工没有积极性所有制结构:单一公有制春雷滚动促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8 1984年3月24日,省委、省政府收到一封“松绑”公开信:
“……现在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地向你们伸手要权……”
——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的心声政策研究室请大家结合材料中反映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帮助国有企业突破僵化局面。春雷滚动促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8指导文件:1984《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计划经济,根据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运行体制。一般是政府按事先制定的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有计划地安排重大经济活动,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方向。资源的分配,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政府计划决定。春雷滚动促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8内容:
单一公有政企不分平均分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指导文件:1984《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春雷滚动促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8 二十多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17年全球营业额2419亿元,利税总额突破300亿元的大型家电第一品牌。在欧洲、北美、亚洲、中东和非洲共有29个制造基地和16的工业园, 在全球大型家电市场的品牌占有率三次蝉联全球第一。海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典型经济体制改革8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春和景明谋新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春和景明谋新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81992年1993年中共十四大中共十四届
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基本特征: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经济体制改革8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之路现代企业的无人化操作领导人齐聚G20峰会春和景明谋新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A. 农业互助组 B. 农业合作社C. 人民公社制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下列对这一契约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 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C. 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D. 农民家庭收入很少课堂检测:课代表总结 走过四十年的沧桑巨变,中华民族实现了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跨越。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让我们不负习总书记的厚望,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而努力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