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3 22:2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十 国唐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赵匡胤“乱世造英雄”,下面三位都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请你分别给他们上一个称号。请连连看吧!耶律阿保机元昊大夏国皇帝宋太祖辽太祖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学习目标1.了解契丹的兴起和西夏建立的基本史实。
2.知道辽与北宋的战与和,掌握澶渊之盟的
背景、内容和影响。
3.正确认识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指点江山12310世纪初960年11世纪前期下面三个年代分别是哪个政权建立的时间呢?请填在图中的相应位置。312探究一: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政权篇)开封上京
临潢府兴庆府(东京)下面三个都城应该填在图中的什么位置呢123指点江山312探究一: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政权篇)汉族契丹族党项族下面三个民族分别建立了哪个政权呢?请填在图中的相应位置。312123指点江山探究一: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政权篇)激扬文字考考你学以致用的能力,你能运用刚刚我们所学的知识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吗?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契丹族上京临潢府北宋960年赵匡胤汉 族开封(东京)西夏11世纪前期元 昊党项族兴庆府探究一: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政权篇)先
后辽和西夏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政权?(1)辽:
①发展生产。
②创制文字。
(2)西夏:
①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②并鼓励垦荒。
③发展农牧经济。
④创制西夏文字。思考与讨论探究一: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政权篇)1.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2.从对辽用兵到“守内虚外”宋太祖晚期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宋太宗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
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守内虚外”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3.澶渊之战1.时间:2.交战双方3.交战地点:4.关键人物5.战争结果:请同学们做一个小小军事家,结合课文和下图,完成下面的战争报告吧!攻方:守方:1004年辽北宋澶州(古称澶渊)寇准宋真宗双方议和,签订“澶渊之盟”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1、辽宋约为兄弟之国;
2、双方撤兵,各守边境;
3、宋向辽每年送岁币;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què ) ,互市贸易。在边界设置的贸易市场4、宋辽:罢征战 盟澶渊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规定宋要给辽岁币,
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
宋朝的百姓负担。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
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
很不利。 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
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
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我认为宋辽
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如何评价“澶渊之盟”?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宋辽澶渊之盟签约后,
宋方立“契丹出境碑”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另一方面,使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1.对北宋政府而言:2.对社会经济而言:3.对于民众生活而言: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边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战争连年的战争使西夏受到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阅读课文36页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2.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3.订立宋夏和约内容是什么?4.宋夏和议有什么作用?探究三: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二)战争与和平(宋夏关系) 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有什么共同之处?想一想?1.都曾与北宋发生战争,并使双方损失很大。2.后来都达成和约,北宋给它们岁币,双方贸易发展。3.都向北宋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政治制度。探究三: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三)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总结提高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AB巩固练习3.下列活动,与耶律阿保机无关的是( )
A.提倡农业 B.接受中原封建文化
C.建立契丹国 D.获幽云十六州
4.西夏和北宋讲和的原因是( )
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
B.宋朝被西夏打败了
C.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DC5、宋辽,宋夏和议共同点是( )
A.辽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北宋送给辽夏“岁币” D.互相禁止边境贸易6、辽夏吸取南下劫掠遭抵抗的教训,进而推行( )
A. 扩军备战 B. 用严酷刑罚镇压
C. 破坏被占领地区经济 D. “以汉制待汉人”CD 7、下列古今地名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澶州—今河南濮阳
B、南京(幽州)—今江苏南京
C、东京—今河南开封
D、兴庆—今宁夏银川8、发生澶州之战时,坚决主张抵抗辽军的北宋宰相是( )
A、寇准 B、魏征
C、王安石 D、苏辙
BA
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  )
2、“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的盟约。(  )
3、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争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
4、北宋-辽-西夏是按建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   )
判断1、下列人物中属于契丹族的首领的是
A.赵匡胤 B.元昊 C.阿骨打 D.阿保机
2、澶渊之盟发生的年代是
A.1004年 B.1005年 C.1044年 D.960年
3、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其中的“宋祖”是指
A.刘邦 B.李世民 C.赵匡胤 D.铁木真
4、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地区,几次北伐失败后采取了( )消极防御政策
A步步为营 B守内虚外 C分兵把守 D虚内守外
巩固训练与中考链接CBDB5、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A削弱了契丹势力 B维持了长期和平
C 消除了民族矛盾 D 加速了北宋灭亡
“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完成6-7题
6、反映的是北宋与( )关系
A西夏 B辽 C女真 D南宋
7、上题引用苏辙的那句话,能体现出
A辽宋开国以来一直和睦相处 B宋辽实力均衡
C北宋人民负担大大减轻 D统治阶级为百姓谋利巩固训练与中考链接BBB8、宋辽,宋夏和议共同点是
A辽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北宋送给辽夏“岁币” D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9、辽夏吸取南下劫掠遭抵抗的教训,进而推行
A扩军备战 B用严酷刑罚镇压
C破坏被占领地区经济 D“以汉制待汉人”
10、宋与辽、宋与西夏订立和议后,对双方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B.加速了辽、西夏封建化的进程
C.加强了民族融合 D.加深了北宋的经济负担巩固训练与中考链接CDA11、契丹各部最初互相战争,犹如一盘散沙,你知道是哪位契丹首领完成了契丹各部的统一吗
A.阿保机 B.松赞干布
C.皮逻阁 D.尺带珠丹
12、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下列哪两个政权签订的协议
A.辽-北宋 B.西夏-北宋
C.金-南宋 D.蒙古-南宋巩固训练与中考链接AA13、[09娄底中考]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14、[08宜昌毕业]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
A.辽 B.西夏 C.金 D.元
、巩固训练与中考链接Cc15、[08山东中考]与北宋并立的西夏政权是下列哪一个民族建立的
A.党项族 B.契丹族
C. 蒙古族 D.回纥族
16、[07宜昌中考]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其中位于北方与北宋并立的民族政权是
A.西夏 B.金 C.辽 D.蒙古巩固训练与中考链接CA材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