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7 自然之道 (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7 自然之道 (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13 22:4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物种起源》
yòu
tān
zhēn
chóu chú
cháo dōnɡ
zhuó


chǔn
fǎn
lán
ōu
mào

chè



































【企图】
【气喘吁吁】
【颓丧】
【响彻云霄】
【踌躇】
认真听课文朗读,并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这篇课文按________的顺序,讲述了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情。
事情发展
和同伴旅游时,看到一只幼龟被嘲鸫啄食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结果导致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口中之食
“我”
理清文章层次,并概括每层大意。
第一部分( ):
1、2
交代“我们”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的____及幼龟在入海的路上________。
目的
充满危险
第三部分( ):
第二部分( ):
3~7
写“我们”出于好心____探路幼龟,反而____更多的幼龟,由于不按____办事,结果给幼龟造成了更大的伤害。
8
写“我们”因违背________导致幼龟受到伤害而________。
救了
害了
规律
自然之道
悲叹懊悔
默读第一自然段
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在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龟在筑巢孵化小龟。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这一段话交代了什么?
人物
地点
目的
默读第二自然段
第一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太平洋绿龟长大后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份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
绿海龟:
因体内脂肪呈绿色而得名。爬行动物。体长0.8-1米,体重70-120千克。
默读3-8自然段,想一想幼龟几次离巢入海?发生了什么事?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读一读。
第一次 幼龟侦察兵 —— 嘲鸫

第二次 成群的幼龟 —— 许多食肉鸟
平安入海
惨遭劫难
对抗
对抗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思考:“探”字用得好不好?能换为“伸”或者“露”吗?
出乎意料
凶残
“探”字用得好。那只幼龟是“侦察兵”,“探”字生动形象地说明它的动作非常小心、谨慎,换成“伸”或“露”等字表达效果不够强烈。
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家向导各有什么反应呢?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向导为什么会这样?
我和同伴的态度
紧张、焦急
向导的态度
若无其事
强烈、鲜明的对比
冷淡
(不近人情)
呼喊
(难过不平)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赏析词语的妙用
课文是如何评价我们做的这件事情的?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指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愚蠢无比。
小组讨论:
作者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愚蠢在哪儿?
(1)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2)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3)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
从这些话中,你发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跟同桌说说。
鱼贯而出
  幼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伴而出”(要经过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
食肉鸟:“许多”、“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
面对如此悲惨的情形,我们是如何补救的?
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心急如焚
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无数只幼龟丧生了。
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
一只幼龟得救了,
一只嘲鸫飞走了,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的欢乐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
食肉鸟欢乐的叫声
我和同伴低头行走
幼龟遇险 善意搭救
龟群遇难 极力补救
起因:观察幼龟入海
经过
认识、尊重自然规律
结果:幼龟受到伤害
好心办坏事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只有遵循自然规律,大自然才不会受到伤害。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
【译文】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的暴虐就消失。
一、辨字组词。
阻拦
栏杆
腐烂
返回
木板
吃饭
二、课内阅读。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回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B
自然界万物生存的规律
三、名句积累。
尊重自然的名言:
1.世界上没有比大自然更崇高的东西了。
——果戈里
2.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
——埃斯库罗斯
3.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征服大自然。
——达尔文
1.这个故事使我很受启发,我要好好读一读。
朗读指导:
课文叙述的事情发人深思,朗读时要注意体会“我们”的情绪变化,读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 课后习题解答 *
2.我想把自己读了这篇课文的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参考答案:
违背自然规律,会给自然带来灾难。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以自己的意愿为主。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好心办坏事。
3.我能说出用上带点词语好在哪里,并把这几个句子抄下来。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参考答案:
“极不情愿”一词写出了向导明知救助幼龟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但是迫于“我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只得这么做的无可奈何的心情。“颓丧”是拟人写法,写出了嘲鸫没有叼到幼龟败兴飞走的样子,形象生动。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参考答案:
“悲叹”表达了强烈的感情,突出了向导伤心难过的心情,话语中充满深深的自责。
综合性学习(题目略,见教材第38页)
老师指导:
首先要明确任务与目标,落实小组分工与活动安排。可以根据学习提示,自主确定某一活动方式:观察大自然,探究发现(某一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收集资料、调查访问、动手实验、进行小发明等,从学习中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2.搜集有关违背自然之道的事件,然后与同学们交流?
1.如果你是作者,你会给文章加上一句什么样的结尾,给人们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