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播放
童 年
22* 麦 哨
R·四年级语文下册
湖 畔 兜 肚 麦穗儿 裹 着
剥 开 嚼 嚼 吮 吸 撩 起
直 沁 肺 腑
bāo
shǔn
qìn
suì
pàn
dōu
ɡuǒ
jiáo
fèi fǔ
liáo
湖 畔 兜 肚 麦穗儿 裹 着
剥 开 嚼 嚼 吮 吸 撩 起
直 沁 肺 腑
此起彼落
忽高忽低
直沁肺腑
形容声音时而高,时而低。
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连续不断。
指直接到达人的肺腑。喻指给人以至深的感觉。
连一连
盛夏时节
乡间田野
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
时间:
地点:
情景:
自由读课文:
1.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题目为“麦哨”,课文中几次提到“麦哨”?请你分别找出来。
首尾两次写到“麦哨”。
开篇设疑
“呜卟,呜卟,呜……”
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麦哨的声音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
孩子们十分________。
欢快 柔美
快乐
第二次
自由读3—4自然段,说说作者笔下的人物和景色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人美
景美
美
感受美
找出文中描写孩子穿着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那一张张_____________,蒙上了一层晶莹的______,犹如一朵朵沾满_____的_______。
红扑扑的脸蛋
露珠
好像
形象的比喻突出了乡村儿童的勤劳与可爱。
细汗
月季花
照样子,写句子。(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那一颗颗亮晶晶的星星,洒在黑色的夜空里,犹如一盏盏闪闪发光的明灯。
那一个个红彤彤的石榴,迎着秋风咧开了嘴,犹如一个个会心微笑的姑娘。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
找一找:这段话写了哪些颜色?
预示着丰收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比喻
抓住田间最具代表性的几种作物进行描写,再现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田间风光,营造了丰收在即的喜悦气氛。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
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
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说一说
( )的( )谢了,结出了( )似的( )。
照样子,续写一组排比句。
粉嘟嘟的桃花谢了,结出了水嫩的蜜桃;奶白的柚花谢了,长出了小足球似的柚子;雪白的梨花谢了,长出了一个个又大又甜的梨。
拟人
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比喻
丰收景象
小组合作,自由读5—6自然段,说说这两段主要写了哪两个情景。
乡村儿童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乡村儿童采集“茅茅针”,吮吸汁液的情景。
(玩)
(吃)
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形象地写出草地的茂密、柔软,也表明作者为乡村孩子们的快乐感到由衷的高兴。
玩
对比
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这些动作写出了孩子们怎样的特点?
剥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的聪明可爱。
剥开
抽出
嚼嚼
吮吮
放进
吃
开篇设疑
具体描述
哨声响起
田野丰收有望
孩子玩耍嬉戏
麦哨
照应开头
哨声又起
热爱
向往
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你们喜欢这些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吗?说说你的想法。
喜欢,这些孩子们的生活是自由自在、快乐纯朴的,正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
村 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 )
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的新装。 ( )
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
√
√
一、在比喻句后面的括号里打上钩。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二、课内阅读。
这段话中描写颜色的词语有:
请用虚线划出该段中的拟人句。并仿写一句:
用直线划出该段中的比喻句。并仿写一句:
鹅黄嫩绿、
金黄、
黑白相间、
雪白、
浅黄色。
例:柳枝在春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
例:鹅毛般的大雪从天上落下来。
芦叶船(节选)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跟着表哥一起到长江边去。从我家出发,沿竖河一直往北走,约二里多路,就能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了。表哥比我大六七岁,他更会做芦叶船。他说:“我的芦叶船放到江里也翻不了。”
三、类文阅读。
我不信。江里的浪那么大,而且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
“不信就试试!”表哥说着,顺手采来三片芦叶,折了一只三桅帆的船,在船底上吐了口唾沫,轻轻地放进江水中。只见这只芦叶船
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我又惊又喜。
我们上学路过的竖河,是直通长江的呀,那我们做的芦叶船,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长江是通向东海的,那我们的芦叶船,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
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我”为什么不相信表哥的芦叶船放到江里翻不了?
“我”和表哥到长江边去放芦叶船。
因为江里的浪很大,很多。
选文最后一段写了“我”放芦叶船时产生的联想,这些联想表现了( )
A.“我”希望芦叶船漂得越远越好。
B.天真儿童的奇思妙想及水乡的孩子对
“外面世界”的向往。
B
模仿文中的句子,写一写你的童年生活。
积累好词、佳句。把你认为写得好的段落或句子摘抄在积累本上,并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