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第6课 北宋的政治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宋太祖像宋朝的建立1.建立时间:
960年
2.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3.都城:
以开封为东京
4.国号:
宋
5.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宋太祖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局面。北宋地图 识图辨析:
(1)找一找北宋统一的范围。(2)北宋是不是统一全国的王朝?
局部统一北宋建立的意义: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 局部统一。论从史出 “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敢安寝而卧也。……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
——司马光《涑水记闻》研读史料,想想宋太祖在担心什么呢?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 :“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军事方面: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②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③还经常调动军队,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政治——政权 在中央,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2、措施在地方,
?文臣任州县长官(即知州)
三年一换、频繁调动;
?各州设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夺其权(行政权)归纳总结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分化事权,削弱相权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相权大大被削弱) 材料一 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注:即便是将帅率兵数十万,收复了失地幽蓟十六州这种功劳,也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
北宋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材料二 在《宋史》卷二百六十《曹翰传》“尝作《退将诗》曰:‘曾因国难披金甲,耻为家贫卖宝刀。 三、重文轻武政策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思考问题:1、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目的是什么?
2、重文轻武的政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宋太祖赵匡胤3、重文轻武的影响是什么?措施:
1.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宋太宗继续采取拟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目的: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科举制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4、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
5、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材料一、
“北宋共开科举考试81榜,期间所取文士合计60035人,平均每年360人。”
“北宋武举共开科考试28榜,共取士868人,年均5人。”
——《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
材料二、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权行政权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其中有科举出身的6人。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
——《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文臣统兵重文轻武的影响:
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
“三冗”:冗兵,冗官,冗费;“两积”:积贫,积弱。 长此以往,宋朝就成了软柿子,留了下了很多的让人无奈的故事。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
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课 后 活 动:北宋政治的特点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最明显)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
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西陲小国的进攻;
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党争;
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
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检测题答案:1.D 2.C 3.A 4.B 5.C
6.B 7.B 8.C 9.D 10.D
11.C 12.A
13、(1)答案:960年;陈桥驿
(2)答案: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3)答案:重文轻武的政策。
原因: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避免武将篡夺政权等。积极作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一、选择题:
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
A.刘备 B.李世民 C.杨坚 D.赵匡胤
2.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是( )
A.北宋 B.南宋 C.辽 D.元朝DAD【合作探究】1、“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两位皇帝。 [ ]
A.唐高祖、宋太祖 B.唐高宗、宋太宗
C.唐太宗、宋太祖 D.唐太宗、宋真宗
2、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是“赵钱孙李……”,将“赵”姓排在第一。由此可推断《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 )
A.西周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CCC3.下图展示的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节度使的兵权,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故事。这位皇帝是( )
A.赵匡胤 B.李世民 C.刘彻 D.嬴政A4.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
A.削弱相权
B.加强中央集权
C.改革科举制度
D.重文轻武的政策B5.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对如图所示宋太祖评价正确的有( )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 ④采取“崇文抑武”策略,提高了文人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D6.“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此类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D7.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
A.渴望收复幽蓟地区 B.崇武抑文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重文轻武D8.下列对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影响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C.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D.宋朝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D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