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4 18:1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一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史料的分析,使学生在分析、比较、概括中去探究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的进程的认识及客观全面的评价,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的积弊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内阁制度的形成;军机处;清朝的边疆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专制制度的评价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的阻碍。
【探究方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运用图片导入法与问题导入法,询问学生中国封建王朝时期最后一任丞相又是谁?为什么丞相制度在此时截然而止。由此导入新课,说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并达到顶峰,这表明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同时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也预示着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师】:同学们,大家好,在正式上课之前呢,我想问一下同学们还记不记得中国封建王朝时期第一任丞相是谁?
【生】:是李斯。
【师】:对,没错,是李斯。那同学们知不知道中国封建王朝时期最后一任丞相又是谁?
【生】:知道是胡惟庸/不知道。
【师】:诶,有同学知道是胡惟庸。那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胡惟庸之后丞相制度就截然而止了呢?好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课程――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明朝与清朝加强集权的措施。

二、讲授新课: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明)
1、丞相制度的废除
介绍丞相制度的废除的原因
展示材料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比喻抗衡,不相上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後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淩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
自杨宪诛,帝以惟庸为才,宠任之。惟庸亦自励,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 --《明史》
【师】:同学们自己先看一下这两段史料。自己寻找一下史料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思考一下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
(2分钟左右)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两段材料。首先第一段材料是出自《皇明祖训》,《皇明祖训》是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编撰的明朝典籍。内容是为巩固朱明皇权而对其後世子孙的训戒。而这段史料讲的是说从秦始皇确立了丞相,接着秦朝没有多久就灭亡了,而在而在前朝,虽然也有一些闲相,但是更多的丞相是小人,他们专权乱政,所以到了我朝要废除丞相,让事情由朝廷总览,让政治局面保持稳当。而第二段材料是出自《明史》,介绍了胡惟庸在宰相任上的一些不当的言行举止
。同学们对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有自己的答案了吗?
【生】:……
【师】:对,我们一起来整合一下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首先历史原因是秦速亡的原因,(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根源。直接原因是胡惟庸的骄恣擅权,君权和相权矛盾更加激化。但是,归根结底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丞相制度下相权过大,威胁皇权集中。我们再来看一下丞相制度废除后有什么影响 ,一方面丞相制度废除的有利于加强皇权,防止了权臣乱政,也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但是另一方面丞相制度废除容易造成皇权过分集中,加重皇帝的负担,造成太监乱政。而内阁就是在丞相制度废除后的弊端基础上产生的。我们先来看一段材料。

内阁制度的形成
(1)内阁形成
展示材料
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从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之中,天下各衙门所上奏章 达一千一百六十件,所言之事有三千三百九十一件。以每件奏章一千字计,也要有一百一十六万字,这样算下来,他平均每天要批阅二十余万字,处理四百二十三件事。此外,他还要每天上朝接受面奏,接见各地来京上告的耆民,处理百姓击登闻鼓直接告状的事,定期接见朝觐的官员.
【师】:我抽一个同学来朗读一下。请同学们在其他同学读的时候思考一下
【生】:……
【师】:好的,从这些数字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废宰相制度后,皇帝政务繁多,需要辅臣和顾问。所以他就仿宋制,设立殿、阁大学士等作为顾问机构。这些殿、阁大学士品秩低是侍从顾问,也不参与决策 。而到了明成祖时期,他就在朱元璋的基础上选拔翰林院的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重务,使内阁制度正式确立。但是这个时候内阁官员任是官位较低官员担任,不过他们已经有专门衙署和属官了。随着明朝历史的发展,阁臣的官秩不断提高,逐步取得了票拟权,从此内阁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不过同学们要注意,票拟仅仅是提供意见,是否采纳的权力仍在皇帝手中,执行也并不是由内阁学士负责,而是传达到六部等有关机构。我们看看这个时候明朝的中央政治结构图,宰相被废后,皇帝直接掌管六部,内阁从旁辅助。
内阁职权作用性质特点
展示材料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神宗实录》
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 ——《明史》
【师】:同学们先自己阅读一下这两段史料,思考一下内阁有何权力?内阁有何作用?内阁的性质特点是什么?待会请同学来回答一下。
(4分钟左右)
【生】:……
【师】:我们可以看到,在材料中很清楚地体现了内阁它只是作为一个顾问机构帮助皇帝处理政务,而且在很多时候也要受制于内监的批红。所以内阁的职权我们可以归纳为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受宦官牵制。在了解了内阁的产生原因,它的发展历程,它的职权后,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结,内阁的作用是使皇帝从繁杂的政务中解脱出来,减轻了皇帝的负担。它的出现,加强了君主专制,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而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且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受宦官牵制。即使明朝中后期内阁拥有了票拟权,但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好的,在学习了内阁制后同学们认为内阁首辅与丞相的地位与权力相比有何不同?我们一起来填一下这张区分表。
(填表)

(二)、军机处的设立(清)

【师】:在了解了明朝的君主专制强化措施后,我们将眼光转向清朝,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这个时候,在丞相制度已经被废除之后,君权与相权之争,还存在吗?而清代君主专制制度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带着这两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接下来的课程,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军机处的建立。
清朝重要中央机构
(分别介绍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各自的基本情况及对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作用)
【师】:在正式学习军机处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清朝重要的中央机构。在清朝初年有一个中央机构,这个中央机构的权利十分的大,甚至压过了皇帝的,那你们知道这个机构是哪个机构呢?
【生】:议政王大臣会议/不知道
【师】:没错,这个机构就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同学们,议政王大臣会议起源于努尔哈赤晚期特设的五大臣议政佐理国事制度,但是随着君主专制的发展,随着皇太极迫切的想要加强皇权,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利被削弱也是必然的。而最终在乾隆年间正式被废除。那么在议政王大臣会议压制皇权的情况下,皇太极固然采取过一些措施来限制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利,但是而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在康熙时期这位皇帝采取了一个措施,设立了一个机构来限制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利,从而达到扩大皇权的目的。那么这个机构又是什么呢?
【生】:南书房/不知道
【师】:对,是南书房。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机构呢?他又是如何达到限制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的目的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知识链接吧。南书房呀,最早是一个文学侍从值班的地方,康熙召集翰林院的亲近臣子们讨论文学吟诗作画。而这些翰林院的官员们都非常的有才能,再后来南书房的入值者,开始秉承皇帝意志起草诏令。而南书房也发展成了一个由皇帝严密控制的核心机要机构。那么南书房建立之后,皇权是否就已经达到最顶峰了呢?
【生】:不是的/是的
【师】:对,当然不是。这个时候议政王大臣会议并没有被废除,依然会对皇权产生一定的限制,所以在雍正时期又采取了另一项措施——建立军机处。而军机处的建立使得皇权达到了顶峰。接着我们就来正式探讨一下军机处建立的原因。


2、军机处设立原因之析
展示材料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内,选内阁中书之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赵翼《簷曝杂记》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当时的史料。这段史料出自《簷曝杂记》,《簷曝杂记》是清代人赵翼对他平生所见闻的一个总结。里面对军机处的描写主要是乾隆时期的,但是也对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立做了一些追溯,对后世研究军机处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那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段史料。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这是说雍正年间,在西北要对准葛尔出兵,而内阁在太和门外,来来往往的人太多了。因为担心泄漏机密,所以设了一个军需房在隆中宗门内。并且选择内阁中书里面的较为严谨守密的人入值。后来将军需房改名为军机处。我们先来看一下雍正年间准葛尔与清朝的势力对比图,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时期,准葛尔的实力还是比较强大的,并且准葛尔的叛乱影响到了清朝在西藏与蒙古的统治,所以与准葛尔之间的战事的地位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战事情报的机密性。我们再来看一下军机处和内阁的地理位置,这里是雍正日常处理政务与休息的地方--养心殿,这里是内阁,这里是军机处。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保密性还是便捷性,军机处所在位置都是远优于内阁所在地的,所以,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建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是为用兵西北,为了防止泄露军事机密,是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但是设立军机处的原因仅仅是为了一次战事吗?在西北军务处理完后军机处却并没有被撤销,甚至雍正皇帝不断地完善着这个机构,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们暂时将问题放在这里,先去了解一下军机处的具体内容。
3.军机处的性质、职能与特点
(1)军机处的性质
展示材料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然拟旨犹军机大臣之事。 ——赵翼《簷曝杂记》
即承旨诸(军机大臣)亦只供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师】:同学们请仔细阅读这三段材料,我待会请三位同学来讲一下他们对史料的理解。
(3分钟左右)
【生】:……
【师】:同学们都很厉害,那我们看,不管是第一段中的承旨出政,还是第二段中的承旨缮撰,还是第三段中的丝纶出纳都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只是跪受笔录,承旨遵办,上传下达。而军机处的职能与第三段中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又体现了军机处行政执行机构,无决策权,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我们再来谈谈军机处的特点。老师将军机处的机构特点归纳为简、精、速、密 。简即机构简单,精即,速即办事效率高,密即地处内廷,封闭性强。但是,不管是军机处的机构简单,还是人员精干均为皇帝亲近大臣,还是办事效率高,还是处内廷,封闭性强,军机处的所有机构特点都是为他的本质特点服务的,那就是为皇权服务。好的,在了解了军机处的性质、职能与特点后,同学们能不能回答我们刚刚的问题--军机处建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根本原因是……
【师】:没错,军机处建立的根本原因是要加强皇权,强化君主专制。自此,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好的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军机处设立的作用。首先,它精简了行政办事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加强了皇权,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而且它的建立表明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因为加强君主专制再无更好的选择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有利于政令从一人出,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行政办事的手续,有利于政令的快速有效实施,但是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式的皇权极度膨胀,这就会使得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僵化。
【师】:清朝也有一些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实行密折制。密折制其实就是告密。使地方与中央(皇帝)的沟通方式发生变化,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清朝的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分权。因地制宜管理图为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和清颁给达赖喇嘛的金印
我们再看一下理藩院。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形成原因是土司世袭,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中央集权。过程包括元代土司制度的形成,明代永乐年间开始改土归流,雍正大规模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意义是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师】:那么由于时间问题,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这里给同学们布置一个课后的学习探究,你认为君主专制制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同学们在课后认真思考,上课时我们会统一同志们的意见,进行集体讨论。
【生】:好
【师】:好的同学们我们下课。
【板书设计】
一、主板书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明朝内阁制
一、丞相制度的废除
1.历史原因
2.直接原因
3.根本原因
二、内阁的建立
1.建立原因
2.发展历程
3.内阁的职权
4.内阁的作用
5.内阁的性质特点
清代军机处
一、清朝重要中央机构

1、皇太极--议政王大臣会议
2、康熙--南书房
3、雍正--军机处
二、军机处设立原因
1、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
三、性质
四、职能
五、特点
1.机构特点
2.本质特点
六、作用
二、副板书
票拟 批红 内阁首辅
准葛尔 养心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