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解题1.本单元在政治文明史中的地位
在近代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基础上,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本单元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初步探索、内容、曲折发展,以及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的制度创新——一国两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探索
(一)人民政协召开
1.何时:
2.何地:
3.谁:
4.为什么
5.是什么:
6.怎么样
选举产生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通过“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确定首都、国旗、国歌与纪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2.基本内容:
a.国家性质: 新民主主义(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b. 国家各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依此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为副主席
(二)、新中国的成立1.何时 2.何地 3.是什么
4.怎么样(意义)
开启新纪元,推翻三座山。
当家作主人,开创新局面。
探究其地位,世界添新篇 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历史渊源
2. 何时、何地、作了什么、有何意义。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内容:确定了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B.宪法制定的历史意义:
(1)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2)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保证。
(3)宪法颁布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思考与讨论:
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宪法之间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宪法
宪法则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提供法律依据4、二届人大的召开刘少奇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5、三届人大的召开
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形成 2.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1)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民主协商、民主监督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党和政府对待少数民族地区的原则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共同繁荣2.实现上述原则的基本政策保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9年“共同纲领”和54年宪法都作出明确规定)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3.我国5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经典例题回放(2003年江苏高考题)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人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动,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1949年9月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
目的: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同步练习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C.过渡时期总路线
D.民主革命纲领
A同步练习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不包括( )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C.选举朱德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D.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D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4.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实现 “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A.一届人大 B.二届人大
C.三届人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A同步练习C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结束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文化大革命”的开始B同步练习6.建国后的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哪些方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①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②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③实现社会主义改造 ④实现各阶级、阶层的团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7.下列省级民族自治区, 建立于解放前的是 (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AD同步练习课后作业1.《中学历史学习指导》p31~32 填空题、选择题与简释题
2.预习:
第2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