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一课时氯化钠晶体高锰酸钾KMnO4一、氯化钠1、化学式:NaCl,俗名:食盐。2、食盐的用途(1)食盐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
(2)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3)农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4)食盐可以用来腌渍蔬菜、鱼、肉、蛋等,腌制成各种风味独特的食品。
(5)公路上的积雪也可以用氯化钠来消除。氯化钠与人体健康 人体内所含的氯化钠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钠离子对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和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起主要作用;氯离子是胃液的主要成分,具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人们每天都要摄入一些食盐来补充由于出汗、排尿等而排出的氯化钠,以满足人体的正常需要。3.粗盐提纯(1)步骤:①溶解②过滤 ③蒸发(2)过滤注意事项:
一贴:
二低:
三靠: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0.5cm
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烧杯靠在玻棒上倾倒液体
4、蒸发①仪器:带铁圈的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②玻璃棒的作用:防止液体由于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1)溶液转移至蒸发皿
(2)酒精灯加热蒸发;
(3)开始出现结晶时,注意慢火加热并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晶体迸溅;③【注意】: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操作中4次用到玻璃棒,它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溶解:搅拌,加速食盐溶解 过滤:引流,防止液体外溅
蒸发: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计算产率:转移固体④计算产率: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1)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产率降低。
(2)溶解时加入的粗盐过多,未完全溶解,使精盐产率降低。
(3)过滤时,液体洒出或未洗涤玻璃棒、烧杯而使NaCl损失,从而产率降低。
(4)蒸发时没有及时搅拌或停止加热太晚造成液滴飞溅,从而使产率降低。第二课时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1.填表苏打、纯碱小苏打补钙胃酸过多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纯碱工业始创于18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碱技术把持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1921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应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之邀毅然回国,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向盛有0.5g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mL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实验,并分析。
【活动与探究】 由此你能想到一种检验CO32-、HCO3-存在的方法吗?
向待测物中滴加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现象:试管里出现白色沉淀。Na2CO3+Ca(OH)2=CaCO3↓+2NaOH
【活动与探究】H2O+CO2 ↑H2O+CO2 ↑H2O+CO2 ↑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都属复分解反应,但并不是任何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至少满足上述条件之一),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结合课本114页附录1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
能不能能能能能能能能不能不能不能记住酸碱盐的溶解性是判断复分解反应基本要求,你有什么好方法快而准的记住它们吗?溶洞部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地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
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
Ca(HCO3)2=CaCO3↓+CO2↑+H2O1、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HCl,Ca(OH)2 B、Na2CO3,H2SO4
C、AgNO3,BaCl2 D、KCl,CuSO4
D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H2SO4+Ca(OH)2=CaSO4+2H2O
B、H2SO4+BaCl2=BaSO4 +3HCl
C、2HCl+Fe=FeCl2+H2
D、2HCl+CaCO3=CaCl2+H2CO3c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纯碱不是碱 C.火碱不是碱
B.食盐不是盐 D.盐酸不是酸 A4.用足量含杂质的食盐(杂质不溶于水),配制成mg a%的食盐溶液,实验操作有:①称量;②过滤;③蒸发结晶;④计算;⑤溶解;⑥洗涤干净。正确顺序是( )
A.④⑤②③⑥①⑤ B.③④②③①⑥⑤
C.⑤②③⑥④①⑤ D.④①⑤③⑥①⑤ C
《生活中常见的盐》
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前学生已知道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化合、分解、置换反应,但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类型不能做出判断,从而产生疑问,因此,本课学习复分解反应,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似曾相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会缓解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紧张情绪,使学生保持轻松、良好的心态。而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又体现了复分解反应知识的层次性、系统性,渗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理念,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复分解反应,既需要前面基础知识:元素符号、化合价及化学式书写等基本化学用语的辅助,也需要酸碱盐溶解性和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支撑。所以,熟练准确的书写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无论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今后化学的继续学习,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综合素养也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思路说明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图片,引出盐的组成特点及化学性质,分析归纳熟悉的酸与盐、碱与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特点,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
2、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教学难点】
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
复习
指出下列物质中那些是酸?那些是碱?那些是盐?氧化物?
H2O CaCO3 HCl H2O2 Na2CO3
Ca(OH)2 MnO2 H2SO4 NaOH
了解快速判别酸碱盐的方法:
二、新课学习
视频:生活中常见的盐01
(一).氯化钠
指导阅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盐,请大家阅读教材P70—71有关氯化钠的知识。
思考下列问题:
①通过阅读教材,你对氯化钠有了哪些进一步了解?
②你所知道的氯化钠的组成如何?身体每天对氯化钠的摄入量大约是多少?为什么?能否过多地食用食盐?氯化钠有那些重要的用途?它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怎样?
1.氯化钠的组成
2.氯化钠的用途
3.氯化钠的分布
(归纳、总结要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一定要形成完整的概念。)
过渡: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除去泥沙等不溶性的杂质。
引导讨论:
①粗盐初步提纯需要那些步骤?
②过滤器的准备需要那些仪器?滤纸如何使用?过滤操作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③整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有那些?
播放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盐01——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活动与探究]:粗盐食盐
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设计并完成探究报告。
教师适当的引导:(作参考)
1.过滤后的液体仍浑浊的原因:
①操作过程中液面可能高出滤纸的边缘
②滤纸被玻璃棒捅破
2.产率偏低的原因:
①溶解时未充分搅拌。
②蒸发时液体可能被溅出。
③转移时固体可能洒落等。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播放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盐02
投影: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柱子、豪华酒店的地面等。
提问:同学们看了这么多的图片,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大理石)
介绍:
(1)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谈们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碳酸钙还可用作补钙剂,如钙尔奇片的成分就是碳酸钙。
(2)碳酸钠俗称纯碱,广泛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等的生产。
(3)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蒸馒头时可用它作发酵粉,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但不能治疗胃溃疡(易引起胃穿孔)。
提问:
1.我们已经学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想一想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什么?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演示:盐酸腐蚀含碳酸钙的建材
2.碳酸钠、碳酸氢钠能否也发生类似的反应呢?两位同学上讲台演示:
按照[实验11-1]的实验要求,装置按图11-7。两位同学同时演示。
演示[实验11-2]:
设问:上面列出这些反应跟我们前面所学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有那些不同点?再比较这节中所出现的几个方程式,具有那些共同特征?上述这些反应,它们都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讨论:
1.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
2.分析上述几个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
讲解: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时,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有沉淀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当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在这节课上是不完善的,随着以后的学习,我们会了解的更多。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常见的盐,我们知道,日常生活是离不了各种盐的。
课后活动
1.作业:4、5。
2.归纳整理本课题的知识要点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