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十二中学
赵清鹏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流程设计理念学生分析说课流程教材简析教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材分析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中的第二课。本课内容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两者都是新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通过本课学习,将使学生了解新旧中国外交政策的区别和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认识到中国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不断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油然而生。因此,本课,无论在本单元乃至在整个教材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简析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难点:
如何正确理解“求同存异”方针。1、能够比较出新旧中国所奉行的外交政策的区别,说出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外交政策。
2、能够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时间、主要内容,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3、能够简介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性质、主题及周恩来在会议上所起的作用。
4、能准确解释“求同存异”方针的内涵。
5、认同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具有高雅的风范,为国家赢得荣誉、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钦佩他的外交才能和人格魅力。教学目标已有知识和经验学习方法和技巧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力图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冲破旧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采用创设历史教学情境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课堂学习活跃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快乐学习,真正掌握历史知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正确的唯物主义史观和情感价值观,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设计理念直 观 情 境
问 题 情 境
故 事 情 境
角 色 情 境
现 实 情 境教学方法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师生互动 获取新知畅谈收获 拓展延伸教学流程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842年签定中英《南京条约》历史记忆1895年签定中日《马关条约》历史记忆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历史记忆
2007年12月6日晚上,胡锦涛主席在和美国总统布什的电话中表示:正确处理台湾问题是稳定、健康地发展中美关系的关键,希望美国对台湾当局近日举行的推进加入联合国的国民投票一事,明确的表示反对。
2007 11月20日,胡锦涛主席亲自召集了中央军事委员会及外交部主要干部,指示:拒绝美国航空母舰kitty hawk号停泊在香港。中国最近还连续拒绝了巡洋舰Reuben James和水雷清除舰Guardian等美国舰艇在香港入港。 新闻快递 看过上述画面和材料后你会产生哪些联想?从中获取哪些信息?
师生互动 获取新知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材料二: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面对这样的国际国内环境,结合以下材料和教材内容说一说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和策略?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时间、主要内容及产生的影响。 快点行动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和
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案例:1969年苏联侵犯了我国黑龙江上的领土,假如你是当时的外交官员,请你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行外交斡旋,指出苏联的行为违反了哪几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小小外交官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历史剧场 请阅读教材中万隆会议相关内容,同桌间合作设计问题并做答。万隆会议 外交美谈万
隆
会
议时间:地点:特点:主题:周恩来的贡献: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家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如何理解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同:亚非各国共同反对殖民主义的压迫、谋求发展等.
异:亚非各国的社会制度、建设道路以及思想意识的不同.他的外交才能登峰造极,正是这种外交才能使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一位美国记者外交风采为什么说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有什么体会?畅谈收获 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谈谈“求同存异”包含了哪些道理?对现实社会有什么指导意义? 谈谈吧宽容谦虚
彼此理解
互相尊重万隆精神-和谐精神同一片蓝天 同一种情怀谢谢大家!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