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A)
[时限: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温馨提示:小朋友,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你一定积累了很多知识,现在请认真、仔细地完成这张试卷吧。加油!
一、字词跷跷板。(21分)
1.查字典,填空。(3分)
“闻”字是 结构,部首是 。“闻”字的解释有:①听见;②有名望的;③听见的事情;④名声;⑤用鼻子嗅(xiù)。在“新闻”一词中,“闻”字的意思是 。(填序号)
2.根据拼音写词语。(3分)
(1)地产开发商把村民代表zhāo jí( )起来,向他们yǔn nuò( ),房子建好以后。每家每户都可以分到一套。
(2)天性dǎn qiè( )的他们怎么敢jù jué( )老板的邀请呢?
(3)诸葛亮命令士兵一边léi ɡǔ( ),一边大声nà hǎn( )助威。
3.先在错字下面画“ ”,再将正确的字改在后面的括号里。(6分)
里直气壮( ) 完壁归赵( ) 情不自尽( )
穿流不息( ) 擂鼓纳喊( ) 抓耳挠鳃( )
4.写出下列画“ ”词语的近义词。(4分)
(1)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 ( )
(2)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 )
(3)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 ( )
(4)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 )
5.选词填空。(5分)
忽然 当然 仍然 果然 必然
(1)诸葛亮推测,到第三天江上会有大雾,到了第三天的时候,( )江上大雾漫天。
(2)六月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烈日当头,这会又( )下起雨来。
(3)蔺相如问手下的人,秦王和廉将军比,谁厉害?他们说:“( )秦王厉害。”
(4)武松不听店家的劝告,( )上了景阳冈。
(5)只要你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那是( )的。
二、句子训练营。(8分)
1.读句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 )曹操知道上了当,( )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2)秦王( )不敢进攻赵国,( )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2.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改成转述句)
3.在赤壁之战中,曹军死伤的人数多得无法计算,简直不计其数。(修改病句)
4.一家酒店门前挑着一面写着“三碗不过冈”的旗。(缩句)
三、课文传真室。(17分)
1.请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6分)
(1)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2)孔明借东风——
(3)关公赴会——
(4)徐庶进曹营——
(5)梁山泊的军师——
(6)孙猴子的脸——
2.根据本组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将相和》一课中介绍的“将”指 ,“相”指 ,“和”是 的意思。课文按 顺序讲了 、 、 一三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将”是一个 的人,“相”是一个 的人。
(2)《草船借箭》这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_《 》;从草船借箭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 的人,周瑜是个 的人。
(3)《景阳冈》这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课文按顺序可分为四个部分:喝酒、 、 、 。
(4)《猴王出世》这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课文主要讲了
的故事。你还知道这部名著中的其他故事,有《 》、《 》、《 》、《 》等。
四、语文与生活。(6分)
1.右图的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如果让你来劝诫图中的同学,你会怎么说呢?
五、阅读欣赏吧。(18分)
(一)草船借箭(节选)(5分)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第1自然段中,“挺”的意思是 ,加点字“挺”“很”说明 。(2分)
2.文中讲的事情起因是( )。(1分)
A.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
B.军中缺箭,急需造箭。
C.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诸葛亮。
3.“周瑜很高兴”的原因是( )。(1分)
A.诸葛亮答应造箭。
B.马上就有攻打曹军的武器,又可以打胜仗了。
C.以为诸葛亮上了圈套,可以达到陷害他的目的了。
4.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出十万支箭,立下军令状的原因是( )。(1分)
A.他很有才干,有把握完成任务。
B.他很害怕周瑜。
C.他一心为公,忠心报国。
(二)和 氏 璧(13分)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石匠叫卞和。他常常在荆(jīn jīnɡ)山采石。有一天,他意外地发现了一块石头。这块石头虽然外表看上去很普通,但是他坚信在石头里面一定有好玉。
他把玉献给楚国当时的国王——楚厉王。厉王派人去检查玉,但是派去的人回来说,那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里面根本不可能有玉。厉王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大怒。命人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厉王死后,他的儿子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玉,可是大臣们仍然认为那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卞和又因为欺君之罪被砍去了右脚。
武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文王登基。卞和想再次去呈献宝玉,(不但 但是)因为他失去了双脚,无法行走,于是他只能怀抱玉石坐在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去把卞和接来,问他:“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的,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命人把那块石头剖(pōu puō)开,里面果然有一块世上少有的宝玉。
最令人惊奇的是,这块玉从侧面看是绿色的,从正面看是白色的。(虽然 因为)是卞和所献,(但是 所以)这块玉就被称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打“√”。(2.5分)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2分)
登基:
欺君之罪:
3.这块宝玉为什么被称为“和氏璧”?它有什么特点?(3分)
4.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不多于15字)(1.5分)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分)
A.一块普通的石头里面也有宝石。
B.一般的人不识得宝玉,只有非常有经验的石匠才识得。
C有才能的人可能一时不被人赏识,但他的才能终将会显露。
D.认识真正的优秀人才是不容易的。
6.读完这则故事,请把你此时心中的感受写下来。(2分)
六、习作练兵场。(任选一题,请另附纸)(30分)
1.缩写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而需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学习缩写,对于把握文章的重点、主干很有帮助。请你缩写《将相和》一课,要求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意思要准确、完整,语句通顺、连贯。不少于400字。
2.请你将从电视或小说中了解到的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一个小故事写下来。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叙述完整,详略得当,语句通顺。400字以上。
参考答案与提示
第五单元综合达标训练卷(A卷)
一、2.(1)召集 允诺 (2)胆怯 拒绝 (3)擂鼓 呐喊
4.(1)推脱 (2)保证 (3)打探 (4)防御
5.(1)果然 (2)忽然 (3)当然 (4)仍然 (5)必然
二、1.(1)虽然……可是…… (2)之所以……是因为……
2.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他帮帮忙。
3.在赤壁之战中,曹军死伤的人数多得无法计算。
4.门前挑着旗。
三、2.(1)廉颇 蔺相如 和好 事情发展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知错就改 顾全大局
(2)三国演义 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智谋过人,但自负、妒贤嫉能
(3)水浒传 上冈 打虎 下冈
(4)西游记 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三打白骨精 大闹天宫 真假美猴王 偷吃人参果
四、1.漫画反映了学生不爱读古典文学作品的现象。
原因:大多数学生认为古典文学作品脱离生活实际,读起来比较枯燥。
2.我会对他们说:“古典名著是贯穿古今文化的纽带,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多阅读名著可以陶治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所以,大家应该多多阅读古典名著。”
五、(一)2.C 3.C 4.A
(二)1.jīnɡ 但是 pōu 因为 所以
3.因为是卞和所献,所以这块玉就被称为“和氏璧”。特点:从侧面看是绿色的,从正面看是白色的。
5.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