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上)课件(24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上)课件(24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03-14 17:5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
—多彩的民歌
高亢的西北腔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冼星海
上节课学的基本节拍类型01
知识回顾

Review
3/4 强弱弱
X代表什么?X上面加一个点代表什么?下面加一个点代表什么? 02
中音 高音 低音
导言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民歌的起源同音乐的历史一样的久远。早在原始社会就伴随着人类的狩猎、搬运、祭祀、仪式等活动而萌生。它与人类的一切生活时间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那些反映生产和生活的民歌却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珍品。
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同一首民歌曲调因不同的唱词,可以随兴所至地发挥,有所变化、有所创新。民歌的体裁多样,大体可分为劳动歌曲、爱情歌曲、仪式歌曲、乡村或城镇生活歌曲和叙事歌曲。
特征:音乐表现力丰富多彩,创作是心头即兴,口传心授,具有鲜明的民歌风格和地方色彩。

民歌:是人们在生产劳动生活中创作出来的,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反应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们的心声。
项目名称
民歌
民歌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劳动号子是产生、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
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在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

01


02
03
民歌体裁
劳动号子
山歌
小调
三大民歌体裁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冼星海

了解西北

01
欣赏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西北风景图

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环境、地区人民的性格大都是什么样的?
高原盆地为主,“黄土文化”......
豪爽,热情......

这首民歌有什么样的特点?
《上去高山望平川》
青海民歌
“花儿”是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区广大地区的民歌。“花儿”又称“少年”。
花儿:
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据说,“花儿”至少有四百年的历史了。
“花儿”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亢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深受当地民族人民的喜爱。
上去----高山----望平川(上句)

平川里----有一朵----牡丹(下句)
上去高山望平川
第一段:
第二段:

看去----容易----摘去难(上句)

摘不到----手里是----枉然(下句)




歌词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
上句采用“2+2+3”的七言奇数句结构。
下句采用“3+3+2”的八言偶数句结构

特点:
旋律的特点:
旋律高亢悠扬,自由舒展,高低起伏较大


演唱的特点:
演唱时采用了方言和真假声结合的唱法
《上去高山望平川》
隐含的哲理:

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就要勇敢的去追求,去实现。

民歌的口头创作
即不由某人谱曲,凭个人记忆,口传心授。在传唱中,依个人、各地的不同情况进行适合自己的加工、修改,因此民歌的创作具有即兴性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真善美艺术

2019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