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精练) 9.2 液体压强(基础+提高+中考真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编精练) 9.2 液体压强(基础+提高+中考真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3-14 16:05:18

文档简介

9.2 液体压强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2017秋?房山区期末)如图所示的木桶是由长短不齐的木板组装而成的。用该木桶装满水后木桶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大小取决于(  )
A.木桶的质量大小 B.木桶的密度大小
C.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D.木桶最长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2.(2018春?西陵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浸入水中,第一次瓶口朝上,第二次瓶口朝下,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发现橡皮膜都向内凹,且第二次比第一次凹陷的更多,关于该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深度越大水的压强越大 B.此时水向上的压强大于水向下的压强
C.水向上和向下都有压强 D.如果没有橡皮膜,水也就不会产生压强
【解答】解:A、根据橡皮膜第二次比第一次凹陷的更多可知,深度越大水的压强越大,故A正确;
3.(2018春?泉州期末)装有一定量水的细玻璃管斜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则此时水对玻璃管底部的压强为(  )
A.9×102Pa B.1.2×103Pa C.9×104Pa D.1.2×105Pa
4.(2018春?荔湾区期末)如图,甲、乙为容积相同的容器,其中一个装满水,另一个装满硫酸(ρ硫酸>ρ水),已知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都相等,那么,装水的容器一定是(  )
A.甲 B.乙
C.甲和乙都可能 D.无法确定
5.(2018春?颍泉区期末)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底部带有一个阀门K,右横截面积是左管的两倍,当阀门K关闭时,左、右管中水面的高度分别为2h和h,现将阀门K打开,液面稳定时,右管水面上升的距离是(  )
A. B. C. D.h
6.(2018春?山亭区期末)如图所示,A、B为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盛有7cm、5cm深的水,A、B之间用导管连接。若将阀门K打开后:(  )
A.水从容器A内向B流动
B.当水不流动时,A、B两容器底所受压强之比为1:1
C.当水不流动时,A中液面高于B中液面
D.当水不流动时,A、B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所以A、B容器底的深度均为6cm
二.多选题(共2小题)
7.(2018春?东城区期末)如图,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与容器的接触部分密合,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受力不平衡时会发生形变。关于此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左右构成一个连通器
B.可以探究液体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C.可以探究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
D.可以探究液体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8.(2018春?聊城期末)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连通器应用的是(  )
A.水壶 B.水池下的回水弯管
C.船闸 D.活塞式抽水机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9.(2018秋?丰台区期末)小红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水中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如图甲所示,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自然放置时,U形管中两侧液面等高。小红将探头放入水中,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如图乙所示。
(1)小红在该实验中每次都将探头放入水中的同一深度,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经常用到,以下研究过程采用了这种方法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需要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B.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时,一个力作用在橡皮筋上产生的效果应该与两个力共同作用在橡皮筋上时所产生的效果相同
C.用液体中假想的薄液片,来研究连通器原理
(2)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水中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0.(2018春?长白县期末)如图所示在一个重2N,底面积为0.01m2的容器里装8N的水,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05m。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g=l0N/kg)。求: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18?达州一模)将一木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与放入木块前相比(  )
A.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 B.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减小
C.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增大 D.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减小
2.(2015?深圳模拟)如图所示,一密封的梯形容器内装有水,由正放改为倒放,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变化情况是(  )
A.压强减小,压力增大 B.压强增大,压力减小
C.压强减小,压力减小 D.压强增大,压力增大
3.(2018秋?宝山区期中)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已知ρ煤油<ρ水)。在这两个容器内再分别注入相同厚度的煤油和水后,煤油和水对容器底部
的压强p煤油与p水的大小关系是(  )
A.p水>p煤油 B.p水<p煤油
C.p水=p煤油 D.以上都有可能
4.(2017秋?越城区校级期末)如图,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密度不同的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在液体内部同一水平面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相等,则各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大小、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排列顺序都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 B.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
C.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 D.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
5.(2018春?长沙期中)在如图所示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盐水中,下列做法中能使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发明显减小的是(  )
A.将探头水平移动一段距离 B.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C..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90° D.将探头放入在同样深度的煤油中
二.填空题(共3小题)
6.(2018春?渝中区校级期末)如图,某同学身高为1.7m,其心脏位置距离地面为1.3m,当心脏收缩,将血液压送到大脑,心脏对血液产生的压强至少为   Pa.该血压约合   mmHg.(ρ血=1.02g/cm3;ρ水银=13.6g/cm3)
7.(2018春?师宗县校级期中)三峡船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双线五级船闸,船闸是利用   的原理。从图可以看出,由于此时C闸水的压强   B闸的水的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从而使上游C闸门处的水的流向B闸。
8.(2018春?颍泉区期末)2018年4月20日,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成功首潜。下潜最大深度3950米,“潜龙三号”在该深度受到海水的压强为   Pa,它表面200cm2的面积上所承受海水的压力为   N.(海水的密度约为1×103kg/m3)
三.计算题(共1小题)
9.(2018春?新都区期末)如图所示,小倩同学提了11kg的水给树苗浇水,已知桶自身重量为1kg,桶的底面积是5×10﹣2m2(桶的厚度不计),桶中水深h为20cm提水时手的受力面积为0.8×10﹣3m2.求:
(1)水对桶底的压强是多大?
(2)提水时手受到的压强是多大?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0.(2018秋?卢湾区期中)如图薄壁圆柱状容器,其底面积为0.05米2,盛有深度为0.2米的水。
①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②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水。
③若将容器中的水换成其他液体,发现当液体的深度为0.16米时,与之前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求该液体的密度ρ液。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2018?大庆)如图是用新材料制成的轻质圆柱形薄桶(桶的质量和厚度忽略不计),高度足够高,横截面积为400cm2,内部装水的高度为20cm。先将一球体放入水中,已知球体体积为2×10﹣3m3,密度为水密度的4倍,则放入球后,水对桶底的压力与桶对地面的压力之比(  )
A.1:2 B.5:8 C.5:7 D.4:7
2.(2018?攀枝花)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个容器可能是(  )
A.锥形瓶 B.烧杯
C.量杯 D.量筒
3.(2017?杭州)如图,甲、乙、丙是三个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的容器,若容器中都装入等量的水(水不溢出),三个容器底部都受到水的压强(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二.多选题(共2小题)
4.(2018?天门)水平桌面上一平底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中部有一圆孔用橡皮膜封闭。当左右两边分别注入两种不同的液体时,橡皮膜的形状没有发生改变,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膜左右两边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 B.橡皮膜左右两边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C.容器左右两边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D.容器左边液体的密度小于右边液体的密度
5.(2007?烟台)由于长期的河道淤塞,黄河下游的河床已被抬高。沿河农民通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式,引黄河水来灌溉农田。有关这种引水灌溉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引水灌溉方式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B.使用时B端管口必须低于A处水面
C.使用时必须先将管道中灌满水 D.高度差H越大,管道中的水流得就越快
三.填空题(共4小题)
6.(2018?锦州)我国的潜水器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蛟龙号(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潜器,当它潜入水下7000m深处进行科学研究时,蛟龙号受到海水的压强为  Pa.(g=10N/kg,海水的密度取1.0×103kg/m3。)
【解答】解:
蛟龙号在海水下7000m深处受到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7000m=7×107Pa。
故答案为:7×107。
7.(2018?赤峰)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012年蛟龙号潜水器顺利完成7km级的潜水试验,则7km深处海水的压强为   Pa,设想你在7km深的蛟龙号潜水器中把一只手伸到外面的水里,若手背的面积为0.6×10﹣2m2,则海水对手背的压力为   N(海水的密度ρ=1.0×103kg/m3,g取10N/kg)。
8.(2018?齐齐哈尔)如图的两个容器中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   (选填“甲”或“乙”)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原因是   。
9.(2018?常德)背着氧气瓶的潜水员在浅海中可以长时间地停留,若要在深海的海水中工作,就要穿抗压服了,这是由于海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设想你在7km深的蛟龙号潜水器中把一只脚伸到外面的水里,此时水对你脚背的压强约为   Pa(ρ水=1.03×103kg/m3)。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0.(2018?沈阳)为研究液体内部压强恃点,如图甲所示,小华将透明塑料瓶底部剪去,蒙上橡皮膜并扎紧。
(1)将瓶压入水中,橡皮膜向内凹,如乙图所示,说明水对橡皮膜有压强:将瓶向下压,橡皮膜内凹的程度变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
(2)接着将某液体缓慢倒入瓶中,当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仍向内凹,如丙图所示,说明倒入液体的密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3)将甲图中装置倒置,然后在瓶口紧密连接一根无色通明胶管,并灌注红墨水,如丁图所示。使胶管内液面高于橡皮膜,将塑料瓶橡皮膜的一端朝各个方向放置,橡皮膜都向外凸,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  。
(4)使装置保持丁图所示位置不变,在橡皮膜上戳个洞,会有部分液体从洞口流出,最后稳定时,塑料瓶和胶管里的液面相平,此时塑料瓶与胶管构成一个   。
9.2 液体压强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2017秋?房山区期末)如图所示的木桶是由长短不齐的木板组装而成的。用该木桶装满水后木桶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大小取决于(  )
A.木桶的质量大小 B.木桶的密度大小
C.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D.木桶最长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解答】解:根据公式p=ρgh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决定于液体的深度,木桶里水的深度决定于短木板的长度。
故选:C。
2.(2018春?西陵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浸入水中,第一次瓶口朝上,第二次瓶口朝下,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发现橡皮膜都向内凹,且第二次比第一次凹陷的更多,关于该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深度越大水的压强越大 B.此时水向上的压强大于水向下的压强
C.水向上和向下都有压强 D.如果没有橡皮膜,水也就不会产生压强
【解答】解:A、根据橡皮膜第二次比第一次凹陷的更多可知,深度越大水的压强越大,故A正确;
B、由于橡皮膜第二次比第一次凹陷的更多,且第二次压强向上,第一次压强向下,故可得出此时水向上的压强大于水向下的压强,故B正确;
C、根据橡皮膜两次都向内凹可得出,水向上和向下都有压强,故C正确;
D、液体内部压强是始终存在的,不有没有橡皮膜没有关系,故D错误。
故选:D。
3.(2018春?泉州期末)装有一定量水的细玻璃管斜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则此时水对玻璃管底部的压强为(  )
A.9×102Pa B.1.2×103Pa C.9×104Pa D.1.2×105Pa
【解答】解:
由图知,水的深度h=9cm=0.09m,
则此时水对玻璃管底部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09m=9×102Pa。
故选:A。
4.(2018春?荔湾区期末)如图,甲、乙为容积相同的容器,其中一个装满水,另一个装满硫酸(ρ硫酸>ρ水),已知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都相等,那么,装水的容器一定是(  )
A.甲 B.乙
C.甲和乙都可能 D.无法确定
【解答】解:
由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h分析可知,由于水的密度小于硫酸的密度,所以在容器底受到压强相等的情况下,水的深度比硫酸的深度大,所以装水的一定是甲。
故选:A。
5.(2018春?颍泉区期末)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底部带有一个阀门K,右横截面积是左管的两倍,当阀门K关闭时,左、右管中水面的高度分别为2h和h,现将阀门K打开,液面稳定时,右管水面上升的距离是(  )
A. B. C. D.h
【解答】解:当打开开关K时,左右容器构成一个连通器;由于连通器内水面静止时,水面相平,因此右边水面将下降,左面水面将升高,
由于水的总体积不变,设左管横截面积为S,则右管横截面积为2S,
竖管中水的总体积V=S?2h+2Sh=4Sh,
因为右管横截面积是左管的两倍,则液面相平时,右管中水的体积是左管中水的体积的2倍,
即左管水的体积为V左=×4Sh=Sh,右管水的体积为V右=×4Sh=Sh,
右管水的体积的增大量为﹣2Sh=Sh,
即右管水面上升的距离是=。
故选:A。
6.(2018春?山亭区期末)如图所示,A、B为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盛有7cm、5cm深的水,A、B之间用导管连接。若将阀门K打开后:(  )
A.水从容器A内向B流动
B.当水不流动时,A、B两容器底所受压强之比为1:1
C.当水不流动时,A中液面高于B中液面
D.当水不流动时,A、B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所以A、B容器底的深度均为6cm
【解答】解:AC、由图可知,若将阀门K打开后,AB构成连通器,因为如果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A的液面高于B的液面,所以若将阀门K打开水从容器A内向B流动,当水不流动时,A中液面与B中液面相平,故A正确,C错误;
BD、根据题中的插图可知,打开阀门后,两容器中的液面会相平,A液面下降2cm,变为hA=5cm,B液面上升2cm,变为hB=7cm,
A、B两容器底面的压强之比:===5:7.故BD错误。
故选:A。
二.多选题(共2小题)
7.(2018春?东城区期末)如图,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与容器的接触部分密合,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受力不平衡时会发生形变。关于此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左右构成一个连通器
B.可以探究液体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C.可以探究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
D.可以探究液体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解答】解:A、根据连通器的定义可知,此装置左右不连通,不能构成连通器。故A错误;
BD、在容器两侧倒入深度不同的同种液体,观察橡皮膜产生的现象;可以探究“液体压强跟深度的关系”,故D正确;
在容器两边分别装入深度相同,密度不同的甲、乙两种液体,若橡皮膜凹向左边,则右边液体密度大,若橡皮膜凹向右边,则左边液体密度大,因此本实验装置能大致比较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若要探究“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要控制液体深度相同,密度不同,则应在容器两侧倒入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观察橡皮膜产生的现象,故B正确;
C、此实验只能观察出橡皮膜向左或向右凸的情况,不能观察到橡皮膜向各个方向的凹凸情况,因此不能验证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故C错误;
故选:BD。
8.(2018春?聊城期末)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连通器应用的是(  )
A.水壶 B.水池下的回水弯管
C.船闸 D.活塞式抽水机
【解答】解:A、茶壶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符合题意;
B、回水弯管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符合题意;
C、船闸也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符合题意;
D、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9.(2018秋?丰台区期末)小红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水中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如图甲所示,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自然放置时,U形管中两侧液面等高。小红将探头放入水中,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如图乙所示。
(1)小红在该实验中每次都将探头放入水中的同一深度,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经常用到,以下研究过程采用了这种方法的是 A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需要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B.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时,一个力作用在橡皮筋上产生的效果应该与两个力共同作用在橡皮筋上时所产生的效果相同
C.用液体中假想的薄液片,来研究连通器原理
(2)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水中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解答】解:
(1)在探究有多个变化因素的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A、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需要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应用了控制变量法,故A符合题意;
B、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时,一个力作用在橡皮筋上与两个力共同作用在橡皮筋上,应使橡皮筋的形变相同,应用了等效法,故A不符合题意;
C、用液体中假想的薄液片,来研究连通器原理,应用了模型法,故C不符合题意;
(2)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因此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水内部的压强与探头方位无关。
故答案为:(1)A;(2)相等。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0.(2018春?长白县期末)如图所示在一个重2N,底面积为0.01m2的容器里装8N的水,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05m。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g=l0N/kg)。求: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解答】解:(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ρ水gh=1.0×103kg/m3×10N/kg×0.05m=500Pa。
(2)根据p=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pS=500Pa×0.01m2=5N。
答:(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500Pa;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5N。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18?达州一模)将一木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与放入木块前相比(  )
A.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 B.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减小
C.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增大 D.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减小
【解答】解:A、由题知,放入木块后,木块漂浮,因为是盛满水的容器中,所以容器内水深h不变,根据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故A正确;
B、杯子的底面积S不变,根据p=可知,水对杯底的压力不变,故B错误。
CD、将木块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
因为木块漂浮,所以F浮木=G木,
而F浮木=G排=G溢,
所以G木=G溢,
可见放入木块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又因为受力面积不变,
所以根据p=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不变,故CD错误。
故选:A。
2.(2015?深圳模拟)如图所示,一密封的梯形容器内装有水,由正放改为倒放,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变化情况是(  )
A.压强减小,压力增大 B.压强增大,压力减小
C.压强减小,压力减小 D.压强增大,压力增大
【解答】解:由于该容器正放时下大上小而倒放时下小上大,所以将容器由正放改为倒放时,容器内水的深度会增加,由p=ρgh得液体压强会变大。
当容器正放时,F=pS=ρghS,此时压力大于重力;而容器倒放时,压力小于重力,由于前后水的重力不变,所以将容器由正放改为倒放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会变小。
故选:B。
3.(2018秋?宝山区期中)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已知ρ煤油<ρ水)。在这两个容器内再分别注入相同厚度的煤油和水后,煤油和水对容器底部
的压强p煤油与p水的大小关系是(  )
A.p水>p煤油 B.p水<p煤油
C.p水=p煤油 D.以上都有可能
【解答】解:没有注入水和煤油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压力和容器底面积相等,根据p=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在这两个容器内再分别注入相同厚度的煤油和水后,根据△p=ρg△h可知,△p水>△p煤油,所以在这两个容器内再分别注入相同厚度的煤油和水后,煤油和水对容器底部
的压强p水>p煤油。
故选:A。
4.(2017秋?越城区校级期末)如图,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密度不同的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在液体内部同一水平面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相等,则各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大小、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排列顺序都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 B.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
C.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 D.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
【解答】解:已知在液体内部同一水平面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相等,由p=ρgh得:深度最小的a密度最大,深度最大的c密度最小,故ρ甲>ρ乙>ρ丙,
由图可知a、b、c三点到杯底的深度相同,即h相同,由P=ρgh得密度大的压强大,则a、b、c三点以下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P甲下>P乙下>P丙下。
又因为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相等,即P甲上=P乙上=P丙上,所以整个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排列顺序为P甲>P乙>P丙。
故选:C。
5.(2018春?长沙期中)在如图所示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盐水中,下列做法中能使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发明显减小的是(  )
A.将探头水平移动一段距离 B.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C..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90° D.将探头放入在同样深度的煤油中
【解答】解:A、将探头水平移动一段距离,深度不变,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不变,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不变,故A错误。
B、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深度变大,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变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故B错误;
C、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不同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90°不会影响压强的大小,则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不变,故C错误;
D、将探头放入在同样深度的煤油中,液体的密度变小,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变小,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6.(2018春?渝中区校级期末)如图,某同学身高为1.7m,其心脏位置距离地面为1.3m,当心脏收缩,将血液压送到大脑,心脏对血液产生的压强至少为 3998.4 Pa.该血压约合 30 mmHg.(ρ血=1.02g/cm3;ρ水银=13.6g/cm3)
【解答】解:(1)大脑距心脏的高度:
h=1.7m﹣1.3m=0.4m
心脏对血液产生的压强至少:
p=ρ血gh=1.02×103kg/m3×9.8N/kg×0.4m=3998.4Pa
(2)因为p=ρ血gh=ρ水银 gh水银
所以:h水银===0.03m=30mm。
故答案为:3998.4;30。
7.(2018春?师宗县校级期中)三峡船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双线五级船闸,船闸是利用 连通器 的原理。从图可以看出,由于此时C闸水的压强 大于 B闸的水的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从而使上游C闸门处的水的流向B闸。
【解答】解: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图中,C闸水的深度大于B闸水的深度,根据p=ρgh知,C闸水的压强大于B闸水的压强;从而使上游闸门处的水的流向是C闸流向B闸。
故答案为:连通器;大于。
8.(2018春?颍泉区期末)2018年4月20日,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成功首潜。下潜最大深度3950米,“潜龙三号”在该深度受到海水的压强为 3.95×107 Pa,它表面200cm2的面积上所承受海水的压力为 7.9×105 N.(海水的密度约为1×103kg/m3)
【解答】解:
已知下潜最大深度h=3950米,受到海水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3950m=3.95×107Pa;
根据p=可得,表面200cm2的面积上所承受海水的压力:
F=pS=3.95×107Pa×2×10﹣2m2=7.9×105N。
故答案为:3.95×107;7.9×105。
三.计算题(共1小题)
9.(2018春?新都区期末)如图所示,小倩同学提了11kg的水给树苗浇水,已知桶自身重量为1kg,桶的底面积是5×10﹣2m2(桶的厚度不计),桶中水深h为20cm提水时手的受力面积为0.8×10﹣3m2.求:
(1)水对桶底的压强是多大?
(2)提水时手受到的压强是多大?
【解答】解:(1)桶内水深:
h=20cm=0.2m,
水对桶底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2m=2000Pa,
(2)水和桶的总重:
G=(m水+m桶)g=(11kg+1kg)×10N/kg=120N,
手受到的拉力:
F=G=120N,
手受到的压强:
p′===1.5×105Pa。
答:(1)水对桶底的压强为2000Pa;
(2)提水时手受到的压强是1.5×105Pa。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0.(2018秋?卢湾区期中)如图薄壁圆柱状容器,其底面积为0.05米2,盛有深度为0.2米的水。
①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②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水。
③若将容器中的水换成其他液体,发现当液体的深度为0.16米时,与之前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求该液体的密度ρ液。
【解答】解:
①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水=ρ水gh水=1.0×103kg/m3×9.8N/kg×0.2m=1960Pa;
②根据p=可得: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水=p水S=1960Pa×0.05m2=98N;
③已知与之前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则:p水=p液,
即:ρ水gh水=ρ液gh液;
所以,ρ液=ρ水=×1.0×103kg/m3=1.25×103kg/m3。
答:①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960Pa;
②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98N;
③该液体的密度为1.25×103kg/m3。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2018?大庆)如图是用新材料制成的轻质圆柱形薄桶(桶的质量和厚度忽略不计),高度足够高,横截面积为400cm2,内部装水的高度为20cm。先将一球体放入水中,已知球体体积为2×10﹣3m3,密度为水密度的4倍,则放入球后,水对桶底的压力与桶对地面的压力之比(  )
A.1:2 B.5:8 C.5:7 D.4:7
【解答】解:
(1)桶内水的体积:
V水=400cm2×20cm=8000cm3,
由ρ=得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g/cm3×8000cm3=8000g=8kg,
球体的密度:
ρ球=4ρ水=4×1g/cm3=4g/cm3,
球体的体积V球=2×10﹣3m3=2000cm3,
球体的质量:
m球=ρ球V球=4g/cm3×2000cm3=8000g=8kg,
桶的质量和厚度忽略不计,总质量m总=m水+m球=8kg+8kg=16kg,
总重力:
G总=m总g=16kg×10N/kg=160N,
桶对地面的压力:
F桶=G总=160N;
(2)将一球体放入水中,水的深度:
h===25cm=0.25m,
水对桶底的压强:
p=ρ水gh=1×103kg/m3×10N/kg×0.25m=2500Pa,
水对桶底的压力:
F水=pS=2500Pa×400×10﹣4m2=100N,
水对桶底的压力与桶对地面的压力之比:
F水:F桶=100N:160N=5:8。
故选:B。
2.(2018?攀枝花)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个容器可能是(  )
A.锥形瓶 B.烧杯
C.量杯 D.量筒
【解答】解:根据图象,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变化是越来越慢,
当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时,压强变化越来越慢,根据p=ρgh可知,水面升高的高度变化越来越慢,容器的形状是上口大、底小。
A、A选项的锥形瓶,水面升高的高度变化是越来越快,不符合题意
BD、BD选项的烧杯和量筒,水面升高的高度变化是均匀的,不符合题意;
C、C选项的量杯,水面升高的高度变化是越来越慢,符合题意;
故选:C。
3.(2017?杭州)如图,甲、乙、丙是三个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的容器,若容器中都装入等量的水(水不溢出),三个容器底部都受到水的压强(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解答】解:如图三容器装入相同质量的水,
因容器的底面积相等,
所以,三容器内水的深度关系为h甲>h乙>h丙,
由p=ρ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关系为p甲>p乙>p丙。
故选:A。
二.多选题(共2小题)
4.(2018?天门)水平桌面上一平底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中部有一圆孔用橡皮膜封闭。当左右两边分别注入两种不同的液体时,橡皮膜的形状没有发生改变,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膜左右两边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 B.橡皮膜左右两边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C.容器左右两边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D.容器左边液体的密度小于右边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1)橡皮膜容易发生形变,通过橡皮膜的形变来判断容器两侧压强的大小;两侧受到压强不同时,会向压强小的一侧凸起,已知当左右两边分别注入两种不同的液体时,橡皮膜的形状没有发生改变,则橡皮膜左右两边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故B正确,
(2)容器底到橡皮膜竖直距离相等,左侧液体密度大,这段左侧液体产生压强大,橡皮膜上段两侧压强相等,容器底受液体压强等于上下段压强和,所以两边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不相等,C错误;
(3)由p=可得F=pS,S相同,则橡皮膜左右两边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故A正确;
(4)由(1)可知,橡皮膜左右两边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由图可知,h左<h右,根据p=ρgh可得,容器左边液体的密度大于右边液体的密度,故D错误。
故选:AB。
5.(2007?烟台)由于长期的河道淤塞,黄河下游的河床已被抬高。沿河农民通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式,引黄河水来灌溉农田。有关这种引水灌溉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引水灌溉方式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B.使用时B端管口必须低于A处水面
C.使用时必须先将管道中灌满水 D.高度差H越大,管道中的水流得就越快
【解答】解:该现象属于虹吸现象,使用时先让管道中充满水,则A、B两处存在水位差,在水压作用下,水沿水管从A处流向B处;AB之间的高度差越大,B处压强越大、水压越大,管道内水流动的越快,故B、C、D都正确。
故选:BCD。
三.填空题(共4小题)
6.(2018?锦州)我国的潜水器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蛟龙号(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潜器,当它潜入水下7000m深处进行科学研究时,蛟龙号受到海水的压强为 7×107 Pa.(g=10N/kg,海水的密度取1.0×103kg/m3。)
【解答】解:
蛟龙号在海水下7000m深处受到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7000m=7×107Pa。
故答案为:7×107。
7.(2018?赤峰)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012年蛟龙号潜水器顺利完成7km级的潜水试验,则7km深处海水的压强为 7×107 Pa,设想你在7km深的蛟龙号潜水器中把一只手伸到外面的水里,若手背的面积为0.6×10﹣2m2,则海水对手背的压力为 4.2×105 N(海水的密度ρ=1.0×103kg/m3,g取10N/kg)。
【解答】解:(1)7km深处海水的压强:
p=ρgh=1×103kg/m3×10N/kg×7000m=7×107pa;
(2)根据p=可得,手背受到海水的压力:
F=pS=7×107pa×0.6×10﹣2m2=4.2×105N。
故答案为:7×107pa;4.2×105N。
8.(2018?齐齐哈尔)如图的两个容器中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 乙 (选填“甲”或“乙”)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原因是 同一液体内部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
【解答】解:
由图知,液体的深度h甲<h乙,
因为都是同一种液体,
所以由p=ρgh可知,p甲<p乙,即乙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
故答案为:乙;同一液体内部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9.(2018?常德)背着氧气瓶的潜水员在浅海中可以长时间地停留,若要在深海的海水中工作,就要穿抗压服了,这是由于海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设想你在7km深的蛟龙号潜水器中把一只脚伸到外面的水里,此时水对你脚背的压强约为 7.21×107 Pa(ρ水=1.03×103kg/m3)。
【解答】解:(1)因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所以,深水潜水员在潜水时要受到比在水面上大许多倍的压强,必须穿上高强度耐压的潜水服才行;
(2)此时水对你脚背的压强:
p=ρgh=1.03×103kg/m3×10N/kg×7000m=7.21×107Pa。
故答案为:增大;7.21×107。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0.(2018?沈阳)为研究液体内部压强恃点,如图甲所示,小华将透明塑料瓶底部剪去,蒙上橡皮膜并扎紧。
(1)将瓶压入水中,橡皮膜向内凹,如乙图所示,说明水对橡皮膜有压强:将瓶向下压,橡皮膜内凹的程度变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 深度 有关;
(2)接着将某液体缓慢倒入瓶中,当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仍向内凹,如丙图所示,说明倒入液体的密度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3)将甲图中装置倒置,然后在瓶口紧密连接一根无色通明胶管,并灌注红墨水,如丁图所示。使胶管内液面高于橡皮膜,将塑料瓶橡皮膜的一端朝各个方向放置,橡皮膜都向外凸,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 压强 。
(4)使装置保持丁图所示位置不变,在橡皮膜上戳个洞,会有部分液体从洞口流出,最后稳定时,塑料瓶和胶管里的液面相平,此时塑料瓶与胶管构成一个 连通器 。
【解答】解:(1)将瓶向下压,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橡皮膜内凹的程度越大说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