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第3课《盛唐气象》 年级 七年级
主备人 张德玉 备课时间 2019.2.27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识记经济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的基本史实。 2、举例说明盛唐时期不同领域的繁荣现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重难点)
【课堂教学流程】
【学案自学 梳理知识】 任务一: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的基本史实。 1.经济的繁荣 (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_______和筒车,重视兴修水利。 (2)手工业:_______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_______,造型精美;此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3)商业: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都城_______规模宏伟,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 2.民族交往与交融 (1)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_______”。 (2)唐与吐蕃: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_______。唐太宗把_______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开放的社会风气 (1)唐朝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_______风气盛行一时。 4.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李白享有“_______”的美誉;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誉为“_______”;白居易的诗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2)书法:唐朝的书法家中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_______。 (3)绘画:唐朝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_______。 【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 任务二: 举例说明经济发展、民族交往、社会风气、文学艺术的繁荣现象; 任务三: 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唐朝文化艺术繁荣的原因。 【精讲点拨 总结归纳】 【检测提升 巩固新知】 单项选择题 1.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周杰伦的《青花瓷》中唱道:“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赞美了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下列属于唐朝时期陶瓷业典型代表的是 ①唐三彩 ②青瓷 ③白瓷 ④冰裂纹瓷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唐朝某一城内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和常年聚居的外国客商,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它是( )A.洛阳B.长安C.咸阳D.建康 4.641年,文成公主由唐朝大臣护送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加强了汉藏两族的联系。当时的唐朝皇帝是( ) A.唐高祖B.唐高宗C.唐太宗D.唐玄宗 5.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实行过和亲政策,汉唐两朝还留下了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的佳话。二者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 B.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C.使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于中央政府 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交融的高潮 6.如果你生活在“开元盛世”时期,可以看到( )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7.(临沂模拟)《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其中,“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是唐代“诗仙”的名句。他是( )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苏轼 8.朱德“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对联中,“诗圣”指的是( )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杜牧 9.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的主要用途是( ) A.交通运输B.纸张印刷C.农业生产D.陶器制作 10.唐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的是哪一种瓷器( ) A.青瓷B.白瓷C.黑陶D.唐三彩 11.《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该材料说明唐朝( ) A.水路交通比陆路交通更便捷B.重视发展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 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D.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
【课后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