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增古诗词曲特训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2题。(6分)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揭露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合理。其中“八十”,写出从军时间之长、兵役之繁重。
B. “兔从狗窦入”四句,正面写出了老兵家空无一人的悲惨景象,控诉了战争带给人们的苦难。
C.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两句写饭羹做好了却不知道送给谁,暗示了老兵的孤苦伶仃。
D. 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2. 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3~7题。(13分)
木兰诗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⑦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具有传奇色彩。
B.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了木兰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矫健英姿。
C. 结尾以双兔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D. 作者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战争的憎恶。
4. 第①段中木兰为什么“叹息”?(2分)
答:
5.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2分)
(1)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将木兰出征前
的气氛完全烘托了出来。
(2)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了战争 的特点。
6. 第⑤段加线句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品质?(3分)
答:
7. 请任选角度赏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3分)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8~10题。(9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的贤明君主。
B. 诗人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
C.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的宇宙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凉孤独之感。
D. 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9. 展开合理想象,描绘“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所展示的画面。(3分)
答:
10. 诗歌前两句用了两次“不见”,表达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3分)
答: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1~12题。(6分)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B. “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这两个“空”字尽显诗人的闲适之情。
C. 尾联由景生情,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
D. 前两联由神话落笔,起笔高远,后两联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全诗意境开阔,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12. 展开合理想象,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示的画面。(3分)
答: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3~16题。(11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这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讽喻诗,揭露了当时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
B.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对卖炭翁外貌的描写,“苍苍”写出了他的苍老,“尘灰”“十指黑”写出了他生活的艰辛。
C.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对卖炭翁心理的描写,“身上衣正单”却还“愿天寒”,表明他长期伐薪、烧炭,与世隔绝以致心理扭曲。
D. “翩翩”本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在诗中则写出了“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神态,与卖炭翁艰辛生活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14. 请对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
答:
15. “宫使驱将惜不得”中“惜不得”蕴含着卖炭翁怎样的心情?(2分)
答:
16.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7~19题。(9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7.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天接云涛连晓雾”用“接”“连”二字将四垂的天幕、波涛般的云海与弥漫的晨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瑰奇浪漫的境界。
B. “归帝所”大概是作者经历了人生道路的流徙奔波之苦后,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潜意识的流露。
C.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游仙思想。她有才华有理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处于日暮途远、孤苦无依的困境中,所以想到仙境去。
D. 全词用典自然,虚实结合,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势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
18.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3分)
答:
19.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所展现的梦境。(3分)
答:
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20~21题。(6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0.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词人站在北固亭上,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B. “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用得贴切自然。
C. “年少万兜鍪”刻画了三国时年轻的孙权统率千军万马的英武形象,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
D.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相争。
21.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八、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22~24题。(9分)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22.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B. “俗子胸襟谁识我”运用反问修辞,强调了自己不被“俗子”理解的处境以及知音难觅的无奈与苦闷。
C.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运用典故,抒发了词人因不被丈夫理解,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
D. 全词塑造了一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不愿为女子身份束缚,情愿忍受世人的不理解,也要奋发做出一番事业的女英雄的形象。
23. 请简要赏析词中加线的句子。(3分)
答:
24. 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
参 考 答 案
1. (3分)B
2. (3分)运用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苦无依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表现了他孤独、茫然而又悲痛欲绝的心情。
3. (3分)B
4. (2分)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5. (2分)(1)紧张而又周密地准备戎装(2)旷日持久、惨烈悲壮(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6. (3分)表现了木兰不慕高官厚禄、热爱和平生活(淡泊名利、眷念家园生活)的品质。(意思对即可)
7. (3分)示例: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景色,渲染了凄凉悲壮、寒冷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战场上木兰的勇敢和坚强。(意思对即可)
8. (3分)A
9. (3分)示例: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10. (3分)既表露出对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的钦佩仰慕,又隐含着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哀愁感伤。
11. (3分)B
12. (3分)示例: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原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意思对即可)
13. (3分)C
14. (3分)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将卖炭翁的命运与他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表明“一车炭”是卖炭翁生活的全部依托,为后面写宫使强行买炭的罪行做了有力铺垫。
15. (2分)对“宫使驱将”一车炭的疼惜和无奈,对以后生活失去依凭的悲苦与绝望。
绝望。
16. (3分)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抨击了统治阶层的罪恶。
17. (3分)C
18. (3分)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一个“谩”字流露出作者对自己空有才华却遭遇不幸,无处施展才华的现实的强烈不满。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孤苦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19. (3分)示例: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天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
20. (3分)D
21. (3分)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河山,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讽刺了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的南宋统治者。
22. (3分)C
23. (3分)示例1: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表现了秋瑾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示例2:运用对比。将女儿身和男儿心进行对比,表现自己的巾帼英雄情怀。
示例3:“身”与“心”音近,“列”与“烈”音同,起到了音律和谐、反复唱叹的效果。
24. (3分)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复杂矛盾的心情和雄心壮志,表现作者对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
2019名校古诗词曲特训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