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5.24《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课件(2)(岳麓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5.24《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课件(2)(岳麓版必修3)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2-10 19: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1、酝酿——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背景:一、邓小平理论2)意义:形成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拨乱返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①文革结束、“两个凡是”、“左”倾错误的继续;②真理标准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前途和命运.2、产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肯定了……,确定了……放弃……错误方针,将…转移到……。平反冤假错案,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提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方针。①重新确立了……②实现了……历史性转折。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讲话3、逐渐深化①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开端)
②1982年:中共十二大
③1987年:中共十三大
④1992年春:“南方谈话”
⑤1992年:中共十四大
⑥1997年:中共十五大(最早提出理论)(第一次系统阐述)(理论成熟并成体系)(比较完整的体系)(成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最主要是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本质;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三个有利于;第一生产力等)
和平与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一国两制”社’发展道路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发展阶段理论社’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社’根本任务理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改革的外部条件理论和平与发展社’建设政治保证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战略步骤理论“三步走”战略社’领导力量理论坚持中共的领导核心地位中共几代领导核心平稳过渡中共十六大上胡锦涛当选为总书记2、主要内容:1、背景:①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发生许多新变化
②这些新变化给中国带来机遇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评价: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马、毛、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南。4、中共“十六大”:确定“三个代表”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5、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
胡锦涛当选国家主席三、科学发展观1、提出: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2、内容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3、进一步阐述: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4、评价
是对马毛邓三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绿色”GDP”的理念深入人心
1.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是在__________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____________
2.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是在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遵义会议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开始形成于 _________ 确立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______ 十三届四中全会中共十六大4、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它们的思想精髓都是:实事求是小结: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包括
①毛泽东思想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过渡时期总路线、两类矛盾学说)
②邓小平理论 ③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堂反馈1、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
A、城市 B、农村
C、经济建设 D、阶级斗争
2、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CD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 “三个代表” B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C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 三个代表的核心内容是
A. 建设者一个什么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B.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A5、科学地回答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是 ;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是 ; 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E、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DE1.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根本目的是( )
A.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B.纠正“文革”以来“左”的错误
C.恢复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 D.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2.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 (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彻底性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经济形态决定了意识形态
3.中共“十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 ( )
A.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
D.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
①面临者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总结了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教训 ③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④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落后国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做法符合( )
A、市场经济一定要取代计划经济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市场经济不能和计划经济并存
D、计划经济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6、最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是( )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延伸探究练习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答:第1次是辛亥革命;第2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3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答: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1次国共合作。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答: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