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5.24《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学案(岳麓版08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5.24《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学案(岳麓版08版必修3)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2-10 19: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学 案
《课程标准》要求: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知识网络结构:
※精析与探究:
1.简述新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并概括其内容要点。
形成过程:①酝酿:1975年,邓小平复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针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着手进行整顿。②开始产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逐步发展:1978~1982年进行了全面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迈开步伐,主要是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沿海兴办经济特区。④进一步发展:1982年至1987年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改革从农村扩展到城市,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⑤走向成熟:中共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内容要点:①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照搬外国模式。②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上,明确了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在社会主义建设根本任务上,强调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④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认识上,强调改革也是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⑤在社会主义建设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步骤上,提出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⑦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⑧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⑨按“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2.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各部分内容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的理论整体,不可分割开来孤立地看待。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具体分析。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根本;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先导;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本质和归宿。这三者的理论综合,构成了新世纪指导我们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巩固与拓展
一、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两个凡是”的观点,突出反映了
A.坚持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
B.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高速度的错误方针
C.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
D.认为党内始终存在两条路线斗争的错误认识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指的是
A.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B.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使全党认识到“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
D.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
3.1977—1978年,中国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其中的“徘徊”主要是指
A.打倒了“四人帮”,但邓小平没有重新复出
B.纠正了“左”倾错误,但工作重心没有转移
C.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但坚持“两个凡是”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但指导思想没有变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其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 B. 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改革开放
5.中共“十三大”将我国现阶段定位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依据是
A.存在非社会主义经济 B.民主法制建设不健全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刚建立 D.物质文明不够发达
6.下列各项不是中共十三大的成果的是
A.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 规定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D.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7.下列哪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分三步走
8.十三大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本质是
A.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D.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9.邓小平理论的现实依据是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对当前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
C.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
D.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10.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新时期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南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的思想 D.毛泽东思想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毛泽东是最早的探索者”……“起了先导的作用”……“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也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材料二:“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纠正、创新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摘自《川大学者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
材料三:“……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改革开放推向纵深发展……为早日实现中国特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摘自《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文件汇编》
阅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留给我们的“历史借鉴”是什么
(2)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哪些重要贡献
(3)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内在联系
(4)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沿着这条思想路线走下去,我们在21世纪的行动纲领是什么
12.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参考答案
知识结构填充: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发展才是硬道理”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大 经济 科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六大” 社会生产力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立党 执政 力量
巩固与拓展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C D D D C D C
二、非选择题:
11.(1)七届二中全会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的正确决策和措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八大”会议的召开确认了“八大”会议决议,发表了《论十大关系》。注意防止“左”倾错误。
(2)领导全党进行了真理标准的讨论,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立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决策,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国两制”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开始于毛泽东,形成于邓小平,实践于江泽民。这一过程既有思想理论上的继承、扬弃和发展,也有实践的前后衔接和转移,是统一的历史过程的三个阶段。
(4)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12.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历史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①1978年,中国政治思想界展开了 的大讨论,重新
形成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 的召开,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
邓小平 ①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创立了 的理论,
理 论 发展 ②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召开,系统阐述了
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①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使
深化 的论断深入人心。
②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 的目标
③1997年中共“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以
提出背景 为基础、以 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国内:中国进入 的新阶段
地位确立:2002年的中共 把三个代表与马列主义、毛泽东“三个代表” 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的重要思想 ①代表先进的
基本内容 ②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代表
现实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的 之本、 之基、 之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