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文档属性

名称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2-14 11: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内容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总课时 2课时 日期 09-11-2
课标内容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省教学要求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和农奴制面临危机的表现;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2、“二一九法令”的内容 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从1861年改革带来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变化等方面,分析改革的历史进步意义;从俄国政治体制的落后、经济基础的薄弱等方面,理解农奴制改革的残余,进而认识改革的局限性。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了解1861年废除农奴制后,俄国在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和军事等方面的变革情况;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探讨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体会制度改革对国家稳定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09考试说明 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建议 1、本章重点考查的内容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2、本章高考命题趋势 通过材料考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性质、进步性、局限性特别是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也可通过材料与日本明治维新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的不同。
重点、难点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准备
预习检测
默写“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分析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一、关于农奴人身解放
1.内容
2.作用:
进步性:从法律上废除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局限性: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还被束缚掠夺,具有不彻底性。
二、关于农民获得份地
1.内容
2.作用:
进步性: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局限性: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不仅贫瘠和耕作不便,而且数量也比原来耕种的土地少,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改革具有欺骗性。
三、关于赎金
内容:
作用:
进步性:
局限性:改革后的几十年间,农民支付的赎金总数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改革实际上时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
四、关于改革后对农民的组织管理
内容:
作用:
局限性: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还被束缚掠夺,具有不彻底性。
进步性和局限性。
进步性
(1)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改革后很快出现农民分化,从而产生农业资本主义)
(2)促进了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
(3)也推动了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局限性:
原因:“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妥协的产物。这次改革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
只是在形势所逼下作了一些“让步”
表现:
1、不彻底性:农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
封建剥削方式在农村继续保留
2、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3、欺骗性:改革远远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而且农民大量的土地和金钱被地主夺去,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无法维持生计,只得重新佃种地主土地,受到更大的盘剥与奴役
影响:
1、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特别不是
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
2、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
3、社会矛盾依然尖锐,农民暴动和起义不断
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合作交流
1.阅读教材第一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和第二课“改革的酝酿”子目,你能概括出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吗?你怎样认识俄国1861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你能说出1861年改革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吗?
(培养多角度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能进行抽象的理论概括的能力)
2.阅读教材第二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归纳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各自的主要措施和影响(作用)。根据内容,你能否说出其性质?你如何认识其历史进步性(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变化等方面)和局限性(从俄国政治体制的落后、经济基础的薄弱等方面,理解农奴制改革的残余)?(知识的再认再现,分析说明问题,史论结合,情感培养)
3.阅读教材第三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你能否从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思想文化等方面探讨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吗?你能体会制度改革对国家稳定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吗?(分析说明问题,史论结合,情感培养)。
4.联系同一时期世界上不同的近代化发展方式,结合俄国1861年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师生互动
1.(12分)改革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进行的调整,它否定现存制度,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适应不断变化,是渐进的方式。
请回答:
(1)按下列表格中代号顺序,填写相关内容。(5分)
改革人物 改革任务 历史地位 证据理由
亚历山大二世 ① 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③
明治天皇 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光绪皇帝 ②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开宗明义第一章 ④
(2)针对上述改革的成败,你认为改革的成功需要哪些因素 (7分)
2.阅读下面三段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的材料,回答问题。
村料一 1862年,一位对农奴制改革法令失望的人说:“皇上已经背叛了人们的希望,他给予人们的自由不是真实的,也不是人们所梦想的所需要的……”
材料二 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他们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的无影无踪……”
材料三 1978年,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遭:“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两人对“二一九法令”的不同观点。(4分)
(2)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 “对农民的诈骗”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 ……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在走向失败。我们惟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它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下“1500年以后的世界”
问题:
(1)“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1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你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3分)
(3)有观点认为:1861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但它却使俄国无法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结合1861年改革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5分)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在谈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据《列宁全集》
材料二: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材料二观点,并结合1861年农奴制改革内容作简要说明。(6分)
(2)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局限?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3分)
5.【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1868年4月的一天,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土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问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3分)
(2)材料三改革与材料一、二在核心主张、局限性、改革方式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分)
(3)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3分)
6.19世纪下半期,俄国、日本、中国三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些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各国的近代化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当时三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 (6分)
(2)三个国家的改革对这三个国家的君主统治,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分)
总结提升
一、本单元知识结构
二、学习方法总结
课堂检测 (见三年高考二年模拟)
习题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
(1)①废除农奴制,改变落后现状;(1分)②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推进民族近代化;(1分)③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分)④激发了爱国和民族意识;宣传民权,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开创了新时代的风气。(2分)
(2)因素:顺应时代潮流;统治者有实权;(2分)改革家远见卓识、无私无畏;先进的指导思想;改革成为全社会互动的社会实践活动。(6分)
2.参考答案:
(1)材料一:认为改革没有使农奴获得真正的自由。(2分)材料二:认为改革使农民获得彻底解放。(2分)
(2)解:农民为赎地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虽摆脱了地主奴役,却遭受村社束缚。(4分)
影响:激化了社会矛盾;保留大量封建残余,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2分)
3.参考答案: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分)
①西方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1分);
②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远远落西欧。(1分);
③克里米亚战争加剧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1分)
这观点是正确的(1分)。因为
①通过改革,农民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1分),并获得一块份地。(1分)俄国的农奴制被废除,从此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分)
②但改革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使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1分)
4.参考答案:
材料一认为这次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因为农民得到份地时要交纳巨额赎金;同时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等。
材料二认为在改革中得到很多好处:因为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地主对农民控制,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同时改革使农民得到了自已的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者的观点较为片面;要辩证地、全面地分析改革;从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改革,看到主流。
5.参考答案:
俄国侧重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度。(1分)日本则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1分)中国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的命运。(1分)
核心主张:发展资本主义(1分);局限性: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1分);改革方式: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分)。
它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统治者的态度等。(答对任3方面给3分)
6.参考答案:
俄国:沙皇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2分)
日本:幕府专制统治和民族危机:(2分)
中国: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和民族危机。(2分)
俄国:巩固和加强了沙皇专制统治;(1分)
日本:由君主专制政体演变为君主立宪制;(1分)
中国:加深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危机。(1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