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0届度高三年级阶段验收测验二(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0届度高三年级阶段验收测验二(历史)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2-14 20: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石家庄二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阶段验收测验(二)
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分卷I和卷II两部分,卷I为选择题,卷II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问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4分)
注意事项:
1.答卷I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在姓名后注明班级)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刘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生须独立完成答卷,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4小题,每题1 5分,共计6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分封制在间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井田制的瓦解
3.考古发掘仿佛是一把通往过去旧钥匙,出土的文物无声地告诉了我们大量的历史信息。从这件春秋时代的青铜牛尊上,能挖掘的历史信息有 ( )
①春秋时期青铜铸造水平很高 ②人们“以牛耕田”
③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已经创造 ④封建制度确立
A.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4.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属于“春秋五霸又”属于“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 )
A.齐国 B.晋国 C.吴国 D.宋国
5.春秋后期,在今山东曲阜一带有某一贵族,其封地是300亩,另新辟荒地200亩。按当时规定,它应向国君缴纳贡赋依据的田亩数是 ( )
A.300亩 B.500亩 C.200亩 D.100亩
6.一次考古中发掘出古代石刻一方,上有记文日:“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这块石刻应出自 ( )
A.西周 B.汉代 C.秦代 D.元代
7.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和亲”就是一种基本的形式,曾和西汉政府和亲的西域政权是 ( )
A.乌孙 B.匈奴 C.大宛 D.大月氏
8.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一)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二)王陵区的存在;(三)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的使用;(四)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
A.一万年前 B.传说中的黄帝时期
C.商周时期 D.秦汉时期
9.“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10.《管子·牧民》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管仲以上思想的措施是 ( )
A.奖励耕织 B.为田开阡陌封疆 C.奖励军功 D.盐铁官营
11.一位同学对“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史料收集,形成了下列观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B.统一文字
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D.创始王位世袭制
12.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 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
13.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中央设三公等官职
C.地方实行郡县制 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14.“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诗反映了
( )
A.丝绸之路的兴盛 B.陶瓷之路的兴盛
C.城市经济的繁荣 D.海上贸易的兴盛
15.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断完善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按其职能分组不正确的是
( )
A.御史大夫、刺史 B.丞相、参知政事
C.太尉、军机处 D.郡县、行省
16.“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 )
A.什伍连坐 B.郡县行政 C.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
17.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了相权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18.唐玄宗后期,藩镇权限增大,这表明 ( )
A.唐玄宗重视边境防御 B.节度使的野心不断增大
C.藩镇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D.朝政衰败,中央集权削弱
19.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 )
A.尚书—中门—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20.唐代长安城设立市坊制度,宋代东京城打破市坊界限,这种变化主要有利于 ( )
A.市民的生活 B.文化的交流
C.国家对人民的统治 D.商业的发展
21.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米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们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2.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
代是 (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23.白居易《朱陈村》:“……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这些诗句能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哪些特点 ( )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
③自给自足 ④政府不征收赋税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4.郭沫若先生为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来莫随鸿雁南飞。”这一历史名人是 ( )
A.苏东坡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25.唐诗兴盛的原因有①社会经济繁荣②庶族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③民族融合和频繁的中外交往④科举取士和帝王提倡 (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6.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 ( )
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B.商业年和城市的繁荣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27.下图为来代济南刘家功犬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买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作为直接证据,它可用以研究宋代的①商业广告 ②印刷技术 ③商标意识 ④专利技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8.司马光在《司马温公集》这样写道:“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法度,以至于此。”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 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 )
A.变法的措施超越了时代,不合实际 B.王安石为人处事不当,用人不适
C.王安石过于自信,高傲自大 D.急于求成,损害了百姓利益
29.宋神宗在位期间,陕西的一位读书人进京赶考。这位读书人的经历中,完全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
A.在赴京赶考之前,他先是在秋天参加了乡试,第二年春天又参加了省试
B.到了京城,参加了殿试,考试内容局限于四书五经的范围
C.考试完毕,主考官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加以密封
D.科考后,他被皇帝直接录取,被人们称作“天子门生”
30.王安石上谏宋神宗:“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由此实行了(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31.汉字演变的序列是①甲骨文②篆书③金文④秦隶⑤楷书⑥隶书 ( )
A.①③②④⑥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①③④⑥⑤ D.③④①②⑤⑥
32.隋唐绘画风格多姿多彩,主要表现不包括 ( )
A.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 B.人物画注重用线条表现人物神态
C.山水花鸟成为绘画主题 D.风俗画盛行
33.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
A.有效地管辖辽阔的疆域
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
C.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省”奠定了后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
34.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出现的根源是 ( )
A.巩固皇权 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C.地方割据混战 D.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
35.当东方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的时候,西方国家正 ( )
A.进行反封建的思想革命 B.开辟新航路
C.进行政治革命,确立民主政体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6.《覆园丛话·产业》中记载:明清时候,“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商品经济繁荣 B.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37.明太祖与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 ( )
A.设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
B.改变和分散地方机构及权力
C.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
D.改变选拔官吏的方法,实行八股取士
38.清朝康熙帝说:“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与民休息,道不在扰”“欲使群生乐利,比户丰盈,惟贫减赋”。其具体做法是 ( )
A.“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
B.“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C.“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
D.“以田载丁”“丁从地起”
39.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的制度的实行所产生的共同作用包括①取消了长期存在的人头税②松弛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③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④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 )
A.①②⑧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0.康熙皇帝是一位对中国历史有丰富知识的帝王,常常手握《资治通鉴》不辍。他丁康熙十八年重开明史馆,火规模地编修《明史》。但由于修史时“天威咫尺,临之在上”,于是《明史》隐讳颇多。《明史》隐讳颇多的主要原因是 ( )
A.孔子修《春秋》“为贤者讳”的影响 B.八股取十使史学家成为驯服的工具
C.大兴“文字狱”造成的高压气氛 D.拉拢汉族知识分子以缓和民族矛盾
41.1919年春,上海并界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人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写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4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得出的最突出的教训是 ( )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须武裂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43.以下削片资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最能说明“太平大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插曲”这一观点的是 ( )
44.近年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 )
①全球环境的恶化 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 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4分)
注意事项:
1.答卷II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2.答卷II时,将答案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写在试卷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4分)
45.观察下列图片并回答相关问题。(18分)
图一中的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图二中的人为自己立了无字碑,功过由后人评说。
图三中的人在贞观时期远嫁吐蕃。
图四中的人是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的作者。
(1)这四位女性分划是谁?(8分)请分别概述她们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8分)
(2)在中国古代史上,尽管有很多女性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总的来说,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的成就比不上男子。请简要分析造成中国古代史上“女不如男”的原因。(2分)
46.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6分)
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2分)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6分)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4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还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 BABAB 26—30 BCBBA 6—10 CACDA 11—15 DDDAC
16—20 CCDBD 21—25 DBDCB 31—35 ADCBC 36—40 BBBBC
41—44 DCBD
材料解析题:
45.(1)(共16分)
王昭君、武则天、文成公主、李清照(8分)
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互市兴旺起来,文化往来增多。四十多年间双方和睦相处。(2分)
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能破格用人,注重发展科举制度,在她当权期间使唐朝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2分)
文成公主入吐蕃,带去大批精美的手工艺品和多种生产技术、医药书籍,大大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2分)
李清照既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也写了许多怀念中原故土的篇章,关心现实内容的优秀词作。(2分)
(2)(共2分)
女不如男的原因:●经济上,封建社会以农业立国,男子是主要劳动力,妇女在生产中处于从属地位;●封建道德观念的束缚:如西汉时,董仲舒提出“三纲”的封建道德观念,宣传“夫为妻纲”,逐渐形成男尊女卑的社会习俗,妇女的创造积极性长期被压制(此问可不拘泥于上述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46.(共1 6分)
(1)(2分)
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
(2)(6分)
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好诉讼
(3)(4分)
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
(4)(4分)
原因:●统治者的限制和盘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市场、劳动力等;●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田置地,工商业资本的短缺,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答出任意4点即可,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