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单元练习(一)试题卷
命题:汪献忠 时间:2009.10
一、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您认为最恰当的选项,共20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一位美国将军形容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对手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之所以称这场战争是错误的战争,其根本原因在于
A、指挥错误 B、美军远离本土作战
C、对手过于强大 D、它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2、标志着20世纪70年代我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重大事件有
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美国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③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
④亚太经合组织在上海成功举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个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A、进行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B、建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C、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D、改革开放
4、下列对“南北关系”和“南北问题”理解正确的是
①“南”、“北”分别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②南北问题源于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殖民侵略
③南北问题主要指发展问题
④南北关系的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仍存在严重问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下列各项中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一主题的是
①巴以冲突造成流血事件 ②六国平等协商解决朝鲜核问题
③2004年2月6日,莫斯科地铁发生严重恐怖事件
④中国与东盟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定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有
①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 ②科技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不够高
③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间太短 ④社会主义各项制度还不够完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不平凡的变化说明了
①改革开放是正确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所作的政策、决定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③公有制经济不再适合我国经济的发展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2009年,海峡两岸真正实现了“三通”。在新形势下,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和立场是不动摇的。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一贯原则是
A、 华夏儿女同根同源:大陆与台湾都是一家人 B、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C、坚持一个中国 D、既往不咎、积极交流、和平统一
9、1999年12月30日,我国已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又一盛事。澳门的平稳回归
①、标志着殖民统治在中国彻底终结 ②、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③、表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④、使我国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得到了维护 ⑤、符合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0、在我国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老龄化会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的压力。要成功应对“白发浪潮”要求我们
①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尽力降低人口出生率 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
③必须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④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既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又是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是
A、立法 B、科技 C、节流 D、开源
12、“改善南北关系,缩小南北差距”的意义在于:
①对富国有利,对穷国不利 ②有利于解决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③对小国有利,对大国无益 ④有利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3、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
A、和平与发展 B、经济建设
C、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D、恐怖主义
14、下列人类生产活动中,可引起生态破坏的是
A、围湖造田 B、黄土高原上种草植树
C、内蒙古高原上退耕还牧 D、沿海地区发展近海养殖业
15、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的最有效办法有
①节约使用地下水 ②大量开采地下水 ③修建水库 ④跨流域调水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资源利用率不高。我国每创造1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电能是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5倍。这反映出
A、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B、我国资源分布极不平衡
C、我国人口数量过大 D、资源科学利用不够
17、在落实环保行动中,你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①搞好学校和家庭的环境卫生 ②爱护花草树木
③开展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 ④对攀折花草树木的同学予以罚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8、鲁迅先生说:“挖出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使用数百年,但是数百年后呢?数百年后,我们当然是或上了天堂、或下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后代,却是要生存的……”鲁迅先生是要告诉我们
①资源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②煤是一种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开发和利用③资源具有数量有限的特点④资源的开发还应考虑后代人的需要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森林采伐量应高于木材自然增长率
B、在呼伦贝尔草原扩大耕地面积,建立商品粮基地
C、黄土高原上退耕还林,走农、林、牧、副综合发展道路
D、长江中游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20、、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
A、控制人口数量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提高人口素质 D、实行计划生育
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共50分)
21.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内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部分主要指标
指标 年份 项目 2007年 2008年
实现情况 原定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9.9% 10.7% 8%左右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量 上升0.2% 下降1.2% 降低4%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化学需氧量 增长5.6% 增长1.2% 减少2%
二氧化硫排放量 增长13.1% 增长1.8%
材料二:宝钢集团历来重视节能与环保,通过开发新技术,完善工艺流程,改变了“钢厂黑烟囱林立,水电煤无底洞”的传统印象。目前,宝钢水的循环利用率提高到98%;高炉、转炉和焦炉三种煤气实现零排放,全部回收利用。从去年开始宝钢率先发布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1) 分析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令人亦喜亦忧。这里的“喜”与“忧”各指什么?(4分)
(2) 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材料二中宝钢的成功经验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借鉴意义。(4分)
(3)对于 青少年的你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上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2分)
22、材料一:2008年七、八月份,一场灾荒波及大半个非洲大陆 ,许多国家都笼罩在饥饿的阴影中, 导致灾荒的原因除了自然灾害外,贫困、战乱也是重要的因素 。对于今年非洲的大饥荒,许多人谴责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动作缓慢。尤其是富国的冷漠表现遭到了批评。
(1) 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面临的什么问题?(2分)导致非洲国家贫困的历史根源是什么?改变这一现状的根本途径是什么?(4分)
材料二:现在越来越多的非洲人特别是一些许多有识之士认为,非洲应该学习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经验,因为中国在经济发展尤其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2) 材料二中提到的中国经验,中国在经济发展尤其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所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主要取决于我国哪年开始实行的哪一政策?(3分)
(3) 中国的这一政策与当今世界的哪些基本特征分不开的?(4分)
材料三:2008年11月26日至29日,印度孟买发生持续59个小时的恐怖袭击事件。造成172人死亡,293人受伤。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战机对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发动了大规模空袭,共造成2000人死亡。
(4)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问题?(1分)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哪些?(2分)
(5)你认为如何维护世界和平?(3分)
23、2005年1月6日中国内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总人口达到13亿,比预测时间推迟了4年到来。 至此,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其中有8亿多农村人口和8507万文盲以及350万低智儿童。目前我国每年净增人口1000万左右。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32亿,并以每年3.2%的速度在增长。
(1)材料中反映了我国人口现状的哪些特点?(6分)
(2)为改变上述现象,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4分)
24.材料一: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总人口数为12.95亿;平均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为3611人;文盲率(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为6.72%。而美国、日本的粗文盲率不到0.5%;美国25岁以上接受大学教育的比例接近50%。
材料二: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基本上还是使用手工工具,每个劳动力年生产粮食1200-1300公斤,发达国家为2万-10万公斤;工业的总体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也不高,钢铁工人人均炼钢产量,我国为33吨,日本为4500吨,采煤工人人均年采煤量,我国为360吨,美国为2692吨;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严重不平衡。
(1)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正处于 这一最基本国情(1分)
(2)我国制定宏伟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将要达到什么目标?(2分)2050年将要达到什么目标?(2分)你展望一下,到2020年那将是怎样的一个社会?(6分)
200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单元练习(一)答题卷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
21、(1)
(2)
(3)
22、(1)
(2)
(3)
(4)
(5)
23、(1)
(2)
24、(1)
(2)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测试卷 标准答案
一、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您认为最恰当的选项,共20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C C C B C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C A B D D A C C
二、非选择题(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共50分)
21、(1)、喜:国家经济的发展或国内生产产总值的增加。(2分)忧:从资源消耗高、环境的污染重两个角度(两个方面各一分)
(2)、从新科技与完善工艺流程两个角度(2分),可持续发展两个角度(2分)(或从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两个方面各一分)
(3)、从两个角度(各一分)
22、(1)、发展的问题还未解决,(2分)历史原因是西方国家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掠夺与殖民侵略。(2分)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分)
(2)、1978年(1分)改革开放(2分)
(3)、经济全球化(2分) 文化多元化(2分)
(4)、和平问题(1分)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1分)恐怖主义(1分)
(5)、加强国际合作;发挥联合国作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3分)
23、(1)、人口多、人口素质低、人口老龄化严重(三个角度各二分)。
(2)、措施: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科教兴国(至少两个角度)。
24、(1)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1分)
(2)2020年全面小康(2分)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分)全面建小康的六个更加至少回答三个角度。(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