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练】6.5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课课练】6.5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3-15 11:2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章 力和机械
6.5节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杠杆一定有支点
B.使用辘轳可以省力
C.杠杆可以是弯的,也可以是直的
D.杠杆的长度等于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
2.下列仪器或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属于杠杆的一组是( )
①刻度尺 ②老虎钳 ③量筒 ④试管夹 ⑤托盘天平 ⑥温度计.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④⑤⑥
3.如图所示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机械或工具,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核桃钳 B.老虎钳
C.独轮车 D.镊子
4.如图所示,工人用撬棒撬起石块,O为支点.此撬棒属于( )

A.省力杠杆,但费距离??????????B.省力杠杆,且省距离
C.费力杠杆,且费距离??????? D.费力杠杆,但省距离
5.如图所示的四种用具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用夹子夹取盘子 B.托盘天平
C.用筷子夹食品 D.用起子起瓶盖
6.在图6中的均匀轻质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在A处挂总重为8N的钩码,要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作用在端点B处竖直向上的拉力是( )
A.6N B.5N C.4N D.3N

图6 图7
7.作图分析,比较如图7中F1、F2、F3的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
A.F1>F2>F3 B.F1>F3>F2
C.F1=F2=F3 D.无法判断
8.图8中杠杆受力F,图中能表示力F力臂的是( )
A.OA段 B.OB段 C.OC段 D.AB段

图8 图9
9.图9为室内垃圾桶,平时桶盖关闭不使垃圾散发异味,使用时,用脚踩踏板,桶盖开启.根据室内垃圾桶的结构图可确定( )
A.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一个是省力杠杆,一个是费力杠杆
B.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省力杠杆
C.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费力杠杆
D.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且都是省力杠杆




二、填空题
10.一根硬棒________的作用下如果能够绕________转动,我们把这根硬棒称为________.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工具属于杠杆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1.各式各样的剪刀都是一对对的杠杆.如图11所示,要剪开铁皮,应该用_________最合适,剪纸或布时,应该用_________最合适,要剪树枝,应该用_______最合适,省力杠杆是_________,费力杠杆是__________。(选填对应的标号)

图11 图12
12.如图12是人抬独轮车车把时的简化示意图,此时独轮车相当一个________杠杆;若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物体和车总重G为1200N,则抬起车把的力F为________N.
13.生活和生产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杠杆,如图13所示的托盘天平属于_______杠杆,缝纫机踏脚板属于_______杠杆,铡刀属于_______杠杆.

图13 图14
14.如图14为一辆变速自行车,它的车把和后轮都可看作是一个杠杆或轮轴;你认为车把是一个_______杠杆(或轮轴)(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后轮是一个_______杠杆(或轮轴)(选填“省力”或“费力”),骑着它爬坡时,后轴的齿轮应更换_______.(选填“较大的”或“较小的”)




三、作图题
15.如图15所示,杠杆在力F1、F2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L1为F1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F2的力臂L2及力F1。
16.如图16是用羊角锤起钉子的过程,其中O点是支点。请作出作用在A点的最小的力F,并完成杠杆示意图。

图15 图16
四、计算题
17.身高1.7米,质量为50千克的小明同学做俯卧撑运动,此时将他视为一个杠杆如图所示,他的重心在A点,则:
(1)他的重力为多少牛?
(2)若他将身体撑起,地面对手的作用力至少要多大?














五、实验题
18.小明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0.5N重的钩码若干个。

(1)如图A所示,实验前,杠杆左侧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_______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___,支点在杠杆的中点是为了消除杠杆________对平衡的影响。
(2)小明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象如图B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动力F1=1.5N,动力臂L1=0.1m,阻力F2=1N,则阻力臂L2=________m。
(3)甲同学测出了一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乙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同学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乙同学为了证明丙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做了如图C的实验,此实验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该结论是错误的,图C实验中,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5cm,每个钩码重0.5N,当弹簧测力计在A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动力臂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阻力×阻力臂”。







第六章 力和机械
6.5节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答案详解)
一、选择题
1.D
【解析】
杠杆是可以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动力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之间的距离。
A、由杠杆的定义可知,杠杆一定有支点,故A正确;
B、辘轳,可以看作动力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所以使用时可以省力,故B正确;
C、杠杆是可以围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不一定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比如钳子、羊角锤等,故C正确;
D、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之间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之间的距离,所以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不一定等于杠杆的长度,故D错误。
2.C
【解析】
①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不是杠杆;
②老虎钳使用时,相当于结合在一起的一对杠杆;
③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不是杠杆;
④试管夹,相当于结合在一起的一对杠杆;
⑤托盘天平是等臂杠杆的典型应用;
⑥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与杠杆没有关系;
所以②④⑤属于杠杆的应用。故选C。
3.D
【解析】
A、核桃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B、老虎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C、独轮车的车体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D、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4.A
【解析】
由图可知,人用撬棒撬起石块,O为支点,手向下用的力是动力,石块对撬棒的压力是阻力,所用撬棒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虽然省力,但费距离。故选A。
5.D
【解析】
A 、用碗夹夹取盘子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B、托盘天平,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
C、用筷子夹食品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D、瓶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6.A
【解析】
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即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解答:若A处钩码的重力为F1,则其对应力臂L1=3;B点的力为F2,其对应力臂L2=4;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得:即解得F2=6N;所以应该在B处施加一个6N竖直向上的力。故选:A。
7.B
【解析】
分析图中的装置可知,支点为O,重物G与支点到重力方向作用点的距离l的乘积为定值Gl。设F1 、F2 、F3三者的力臂l1、l2、l3;结合图像可知l2>l3>l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1>F3>F2;故B选项符合题意。
8.C
【解析】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如图,O为支点,F为动力,根据力臂的定义可知,OC为力F的力臂。故选C。
9.A
【解析】
如图可知,有两个杠杆,即脚踩踏板为一个杠杆,并且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桶盖是一个杠杆,并且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是费力杠杆。故A正确。




二、填空题

10. 在力;固定点;杠;剪刀、镊子、钳子。
【解析】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称为杠杆;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工具属于杠杆的有:剪刀、筷子、镊子、钳子、铡刀等。

11.C ;B; A; A、C;B 。
【解析】
图中三反剪刀,A、C使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但C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更大,更省力一些,适合剪开更硬的物体;B为费力杠杆,但省距离。
要用剪刀剪开铁皮,需要省力,因此需选用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剪刀,且越省力越好,符合条件的有A、C两把剪刀;但C剪刀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值更大,所以C剪刀更省力,所以选C最合适;
剪纸或布时,主要是为了省距离,所以应选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所以B最合适;
要剪树枝,应该用较较省力的即可,选择A最合适。

12.省力;400
【解析】
(1)由示意图可知,独轮车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它属于省力杠杆。
(2)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L1=GL2,则抬起车把的力:F= G=×1200N=400N.

13. 等臂;费力;省力
【解析】
托盘天平,两力臂相等,为等臂杠杆;
缝纫机踏脚板,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
铡刀,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


14.省力 ;费力;较大的
【解析】
车把在使用时是轮轴,在轮上用力是一个省力轮轴;变速自行车的后轮可看作是一个轮轴,由于动力作用在轴上,所以是费力的;骑着它爬坡时,后轴的齿轮应更换较大的,因为齿轮半径相当于动力臂,齿轮越大,动力臂越大,爬坡更容易一些。

三、作图题
15. 16.





四、计算题
17.(1)490N(2)294N
【解析】
(1)小明的体重:G=mg=50kg×9.8N/kg=490N;
(2)由图可知,动力臂L1=0.9m+0.6m=1.5m,阻力臂L2=0.9m,阻力等于重力,
即F2=G=490N,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1L1=F2L2,即:F1×1.5m=490N×0.9m,
解得F1=294N,即地面对手的作用力至少要294N.

五、实验题
18. (1)右;水平;力臂; 自重
(2) 0.15
(3)一组实验数据太少,具有偶然性,不便找出普遍规律
(4) 能;等于
【解析】
(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由于杠杆右端偏高,左端的平衡螺母应向上翘的右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2)杠杆平衡条件是:F1 L1 =F2 L2,根据已知数据代入杠杆平衡条件得:1.5N×0.1m=1N×L2 ,解得阻力臂L2是:L2 =0.15m;
(3)甲同学只做一次实验就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是不合理,因为一组实验数据太少,具有偶然性,不便找出普遍规律
(4)丙同学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乙同学为了证明丙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做的如图C的实验能得到“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当动力臂不等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时,看实验结论是否成立;杠杆平衡条件为:F1 L1 =F2 L2 ,由杠杆平衡条件知道:4×0.5N×3×5cm=3N×1/2×4×5cm,左右相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即动力×动力臂 等于阻力×阻力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11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