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5 07:2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出征渤海 天显元年(926年),为向东发展势力,阿保机又东征渤海国。渤海是东北地区的一个区域性的民族政权,政治和文化都在北方各民族之上,素有“海东盛国”之称,但当时的国力已经下降。阿保机集中全部兵力攻下了渤海国的西部重镇扶余城(今吉林农安),然后又围攻首都忽汗城(今黑龙江牡丹江东京城),国王率领几百名大臣开城投降,不久统一渤海全境,阿保机将渤海改为东丹国,意即东契丹国。让皇太子耶律倍任东丹王,管理东丹事务,这样,阿保机就将势力扩大到了渤海沿岸。同时,阿保机又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置官府,实施实际管理,从而结束了唐末以来东北地区的分裂局面,重新实现了统一,这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促进各族人民的交流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1005年达成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 A、辽与西夏 B、辽与南宋 C、辽与金 D、辽与北宋
2、11世纪前期,称大夏国皇帝的元昊是哪个民族的首 领( )A、契丹族 B、回纥族 C、女真族 D、党项族
3、辽宋关系、夏宋关系有些类似,但也不尽相同,指 出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 A、辽、夏都曾与宋发生战争 B、辽、夏都先后与宋达成和议 C、辽、夏都迫使宋向自己称臣 D、辽、夏都得到了宋给的岁币DDC4、澶渊之盟前,北宋对辽采取的主要政策是( )。A.防御 B.进攻 C.和亲 D.投降A自主预习自主学习:看看 找找 说说一、契丹(辽)政权的建立:1、 时期,契丹族与汉族联系日益密切。
2、建立时间:
3、建立者:
4、都城:
5、民族:隋唐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上京契丹族自主学习:看看 找找 说说二、西夏政权的建立:1、党项族原属 族的一支。
2、建立时间:
3、建立者:
4、都城:
5、民族:羌11世纪前期元昊兴庆党项族自主学习:看看 找找 说说三、辽与北宋的和战:1、辽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的标志:
2、宋初对辽的主要政策:
3、澶州之战:
(1) 时,辽大举攻宋。
(2)主战派:
(3)结果:
4、澶渊之盟:
(1)内容:
(2)影响:辽太宗时占幽
云十六州。防御政策宋真宗寇准打退辽军,双方议和,订立澶渊之盟。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很长时间,辽宋保持着和平局面。自主学习:看看 找找 说说四、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元昊之初:
2、西夏与北宋议和:
(1)内容:
(2)影响: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西夏连年进攻北宋。宋夏边界贸易兴旺。1、 时期,契丹族与汉族联系日益密切。10世纪初,契丹族 建立契丹国后称辽,都城在 。
阿保机上京2、11世纪前期,党项族 建立西夏,都城在 。党项族属于 族的一支。比一比:看谁记得快!3、 时,占领幽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
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
在宰相__力劝下,皇帝亲征,打退辽军,宋辽
议和,史称 。元昊兴庆羌隋唐辽太宗寇准澶渊之盟契丹的兴起契丹
契丹族原
为鲜卑族
的一支,
居住在辽
水上游的
潢水(今
西拉木
伦河)流
域,以游
牧为主。感知历史:契丹人狩猎归来感知历史:猴盖马蹬壶 猴盖马蹬壶
北京顺义木林乡辽墓
出土。马蹬壶为典型
的契丹族器物,为方
便于马上携带的皮囊
而制成的。感知历史:辽太祖陵 阿保机建国
916年,耶律阿保
机称帝,建立契丹
国,后改称辽,
他就是辽太祖。
图为辽太祖陵山门。感知历史:契丹文字感知历史:1、国名:契丹(辽)
2、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3、时间:916年
4、定都:上京
5、辽太宗时,与中原的冲突加剧感知历史:辽宋的和战.东京澶 州宋真宗寇准感知历史:合作学习:联想认识,探究归纳议一议对澶渊之盟应当怎样评价?
(1)对于北宋来说,有不利的一面。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也加重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2)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有其积极的一面。维持了辽宋边境长期和平稳定的局面,有利于宋辽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西夏王陵感知历史:党项族男供养人感知历史:党项族女供养人感知历史:西夏1、建立者:元昊
2、定都:兴庆
3、时间:11世纪前期感知历史:动动手,画一画观察《辽、北宋、西夏形势》图,然后画出它们的示意图。《辽、北宋、西夏形势》示意图西夏辽北宋自主小结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赵匡胤
2.与北宋并立的西夏少数民族政权是哪族建立的(? ? )
A.契丹族???B.女真族? ?C.回纥???D.党项族
AD3、你认为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应该是( )
A.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C.维持了宋辽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D.扭转了北宋初年与辽国斗争的不利局面C趁热打铁,练一练 4、“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5、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AB趁热打铁,练一练趁热打铁,练一练6、1005年达成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 A、辽与西夏 B、辽与南宋 C、辽与金 D、辽与北宋
7、11世纪前期,称大夏国皇帝的元昊是哪个民族的首 领( )A、契丹族 B、回纥族 C、女真族 D、党项族
8、辽宋关系、夏宋关系有些类似,但也不尽相同,指 出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 A、辽、夏都曾与宋发生战争 B、辽、夏都先后与宋达成和议 C、辽、夏都迫使宋向自己称臣 D、辽、夏都得到了宋给的岁币DDC9、澶渊之盟前,北宋对辽采取的主要政策是( )。A.防御 B.进攻 C.和亲 D.投降A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