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5 07:4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契丹族汉族党项族10世纪初960年11世纪前期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元昊上京东京兴庆阅读33-34页内容,完成表格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1.契丹的兴起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北方契丹民族逐水草而居迁徙的游牧生活。到唐朝时,契丹已经逐渐强大起来! 阿保机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他有胆有识,屡立战功,统一了契丹各部。
自匈奴以来,所有北方游牧民族中,辽上京是第一座城郭,这可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一.契丹族与党项族契丹货币契丹族汉族党项族10世纪初960年11世纪前期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元昊上京东京兴庆阅读33-34页内容,完成表格西夏王陵 西夏的建立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
一支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
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
所发展。
唐末五代时,党项族成为西北地区的一股
强大势力。党项族民风强悍,人人擅长骑射,
作战勇敢。治国措施:
1.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2.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3.创制西夏文字西夏货币西夏文字辽宋之间战争的核心在哪里?幽云十六州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占领幽云十六州十六州所辖土地囊括了当时中国东北与北部地区最重要的险关要塞与天然屏障。这一地区的丧失,使长城及其要塞完全失去作用,致使华北大平原全部裸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 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皇位,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不料却导致了后来宋朝为夺取该地区而与辽苦战数十年。 发生澶州之战,签订澶渊之盟 宋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辽与北宋的冲突澶 州寇准宋真宗东 京二、辽、宋、夏的冲突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历史剧——澶渊之盟
旁白:979年,北宋两次对辽用兵皆失败,1004年辽圣宗与萧太后率大军深入宋境,打到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北宋朝廷一片恐慌。
第一幕:都城东京早朝之上
宋真宗(神情慌乱):契丹入侵,众爱卿有何高见?
大臣:圣上,契丹来势凶猛,我们避其锋芒迁都南方吧。
宰相寇准(坚决):我们必须反击契丹入侵,保卫国土!
宋真宗(迟疑一下):这……。
宰相寇准(声词严厉):圣上,契丹人狼子野心,咱们决不能退让啊,我赵宋江山难道要毁于一旦么?
旁白:在寇准的要求下,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下。
第二幕:澶州城下辽军大营中
萧太后(有点慌乱):听说宋朝皇帝亲自来到澶州城?
辽圣宗:皇帝来也不管用,咱们兵强马壮,直取东京。
萧太后(摇摇头):万不可轻敌啊!我们见好就收吧。 第三幕 两军对峙 辽营中
士兵(慌张):报!萧将军被宋所杀。我军已败下阵来。
萧太后与辽圣宗(同时站起来惊讶状):什么!!!
萧太后:现今我们腹背受敌士气低落,要不与宋议和吧。
辽圣宗(无奈的点点头):只能如此了。。。
第四幕 澶州城内气氛热烈
大臣刘:圣上天威所在战无不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士兵:报,辽军使者求见。
使者:陛下,我主提出和议,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宋真宗(环顾四周):众爱卿有何见解啊?
宰相寇准:我们应一鼓作气收回幽云十六州。
大臣刘:不可,我军交战数月疲惫至极,不宜再战。
宋真宗:好,朕派你为议和大臣全权负责与辽和议。
宋真宗招手大臣刘(小声):只要不割地,多赔钱也行!
旁白:宋辽和议,辽撤兵,宋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
第五幕 澶渊之盟后
澶渊之盟后,北宋在边境上设置榷场,开放交易,北宋的制瓷和印刷技术传往辽,北宋政府用香料、茶叶交换辽的羊、马、骆驼等牲畜,民间交易也很发达,辽宋贸易促进了契丹族和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增进了两族人民的友谊,辽宋在好几十年里没有发生过战争。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对辽: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北宋: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其沉重负担 从整体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促进了宋辽、宋夏边境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也促进了我国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澶渊之盟1.宋夏冲突
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军进攻北宋,宋朝节节败退,损失惨重,但西夏立国时间短,人力、物力有限,也遭受很大损失。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2.宋夏议和
后来,西夏与北宋进行和谈,订立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宋夏议和促进了双方边界地区的生产和贸易发展,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宋与辽、西夏议和后,边境榷(que)场贸易迅速发展,北宋的稻米、茶叶、丝织品、瓷器、漆器。辽的马、牛、羊、骆驼,西夏的毡毯、药材等,都在这里交易。三、冲突中的融合  从辽、西夏与北宋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各民族在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议一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