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件(3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件(3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5 08:0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953—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
政治上:
1953-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经济上:1953-1957年完成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
3.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分期:
1956年—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有成就也有失误,但成就是主要的;【探索中曲折前进的十年】
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的内乱时期
党的左倾错误极端泛滥,给党和国家带来了严重灾难
探索
中共八大
建设时期总路线【内容、评价】
国民经济的调整【1961-1965年】
表现
后果
原因
教训
1)措施
2)结果



良好开端

曲折前进


纠 正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956-1966】
1)时间、地点
2)背景①②
3)内容

4)意义
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三、建设成就

取得的成就
模范人物——精神体现
1)1956—1966成就
2)1966—1976科技成就

1)原因 2)表现 3)结束
4)危害 5)性质 6)教训
自主先学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1956-1976年)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共八大的召开[良好开端]
1956-1966年建设成就
1966-1976年科技成就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三年经济困难
调整国民经济
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弯路。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 —《中国历史》八上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认识: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
②制定政策一定要符合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④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结构建构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由于战争的蹂躏而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特别是德国,有人悲观地估计,仅仅清除柏林市区的瓦砾,就需要20年的时间。然而令人惊叹的是,战后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材料一
国内: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一五计划取得一定成就。
国际: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
1、中共八大—背景
1、中共八大—内容、意义
当时的国情什么?


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作出一个正确的论断: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内容:
①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②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意义:
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指明方向。
2、建设时期总路线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因此可以说,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人民日报》社论
1958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乘风破浪》
为什么强调“快”?
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
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左倾错误路线】

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在这次会议前后,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建设中发挥了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革命加拼命,
无往而不胜”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热潮,是从农业领域起步的。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好大的南瓜呀!
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
猪背可以降飞机,猪耳朵成了飞机场。
备注:
《公报》指1959年国家统计局发表的《关于1958年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公报》。
(数据来源于《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农业领域的“大跃进”:虚报产量
时间 全国钢铁产量(万吨)
旧中国-1948年前 760(最高年产量92.3)
1949年 15.8
1952年 135
1957年
1958年目标 535
1070万吨
工业上的大跃进
“北戴河会议离年终只有四个月的时间。到八月底钢产量还只有四百多万吨,离翻番的指标还差六百多万吨。”。
——周传典等人主编:《当代中国的钢铁工业》
(在钢产量等方面)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和超过英国。……在15年后,在我们阵营中间,苏联超过美国,中国超过英国。——毛泽东1957年11月18日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的发言?
工业上的大跃进:全民大炼钢
小高炉群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号召全民为年产1070万吨钢奋斗,使得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展开,全国近亿人上阵,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
“经过几个月的苦干和蛮干,到十二月十九日,冶金工业部宣布‘今年全国已生产钢一千零七十三万吨’,但合格的钢实际上只有八百万吨。”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958年8月29日北戴河会议就正式做出一个《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在北戴河会议的《公报》上居然这么说: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的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动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
《决议》在9月10日《人民日报》全文登载。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两个,一为大,二为公,叫大公社。……这个东西可了不起,人多势众,办不到的事情就可以办到。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58年8月30日。
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
共产风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这样的大灾荒那是我们打开国十一年所未有的,拿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二十世纪记事起,也没有听说过”。
——周恩来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发言,1960年10月29日。
项目 1957 1960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2405 54.9
生猪存栏数 14590 8227 43.6
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后果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1年版。明确提到1960年全国总人口减少1000多万。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失误原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经济建设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1、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干扰;
2、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3、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国情)认识不足
4、存在急于求成、盲目冒进的思想;
5、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6、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
合作探究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大跃进表现:农业上,虚报产量;工业上,大炼钢铁;
【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人民公社化表现:一大二公【共产风】
②后果: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③失误原因:
1、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干扰;
2、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3、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国情)认识不足
4、存在急于求成、盲目冒进的思想;
5、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6、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
④教训:
经济建设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知识整理
措施?结果?
七千人大会
面对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我们是如何进行调整的?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1966年5月16日
“五一六通知”
1)原因
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错误判断】
根本原因: “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以阶级斗争为纲】
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
毛泽东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1964年,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进一步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摘编自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思考: “文化大革命”是谁发动的?
从以下文摘中可以看出他为什么要发动?
2)表现
毁文物
砸校牌
烧古籍
清华红卫兵宣传破四旧
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小将
红卫兵运动
2)表现
批斗走资派
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被批斗时,曾拿着宪法悲愤的说: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你们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最大的冤案——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刘少奇的冤案说明什么?
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刘少奇的火葬单上写着化名“刘卫黄”,职业为无业。
2)表现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打倒一切。全面内乱
周恩来在五个月内共计139天的实际工作量为:每天工作12-14小时的有9天,14-18小时的有74天,19-23小时的有38天,连续工作24小时的有5天,只有13天的工作是在12小时以内。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下卷
3)结束
(1)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这次政变。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九一三事件)
(2)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人帮”
文革结束的标志
材料一 王年一著,《大动乱的年代》中引用了1977年李先念在全国计划会议上的讲话:“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经济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三十年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百分之八十,超过了全国三十年固定资产的总和”职工平均工资下降百分之四点九,农民平均收入没有增加,许多农民甚至连温饱都难保证。
材料二 文革时期除了刘少奇这一最大的冤假错案外,官方的统计数字是:“总的估计,因大量冤假错案受到诬陷、迫害和株连的达到一亿人以上。” 文革中非正常死亡在二百万人以上。
材料三 据1982年的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文盲和半文盲达二亿三千多万,占全国总人口数的近四分之一。各类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长期中断,全国少培养了100多万大学毕业生和200万中专毕业生。我国出现了长达十年的“文化断层”“科技断层”“人才断层”

结合材料探究,文革十年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1、国民经济发展受到破坏,带来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损失。
2、中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社会秩序混乱。
3、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摧残
4、中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
文革的性质: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革的教训:
①不要搞阶级斗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③进一步健全民主和法制,坚持依法治国。
三、建设成就
阅读课本,结合地图册P15的《1958-1965年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在地图中找到相应的成就。
提示:
大中型项目。
工业布局、工业门类。
交通、水利建设成就。
世界领先技术。
国防尖端技术。
1)1956—1966成就
合作探究
对比地图册P11、P15不同时期的建成示意图,概括此时国民经济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1957年底…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下册》P20
1)1956—1966成就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邓稼先-两弹元勋】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
2)1966—1976科技成就
三、建设成就
包头
武汉
大庆油田
大港油田
胜利油田
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原有的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
内地兴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工业布局改善、门类增多。
三、建设成就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

建设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哪些?
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你能举例说明吗?
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小组合作交流:结合书中的介绍,说说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时代精神?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三、建设成就
3)模范人物——精神体现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勇往直前、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