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任岩松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考试
(历史)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对人民的压迫关系
2、考古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可以印证历史上的文字记载。考古学家对右图的考古材料展开过积极研究,研究结果是,此图与当时的土地制度有关。其中最合乎研究结果的是
A.“盘古开天地” 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C.“相地而衰征”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3、下列关于唐代科举制度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利于选拔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B.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C.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公平公正
4.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相似之处是
A.都处于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铁器时代 B.矛头都指向奴隶制残余
C.都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面提出了新内容 D.都在思想领域中重视人的作用
5.推动中国古代文学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统治政策的调整 B.社会环境的变化
C.城市经济的发展 D.主流思想的演变
6.“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之利权。……”这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香烟广告:此广告一出,该香烟销量大增,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中华民国成立初D、新中国成立初
7、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主张已经突破张之洞观点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D.“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8.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 对此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公平问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②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③潜伏着经济危机的巨大风险 ④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9.19世纪初期的伦敦,报时自鸣钟(闹钟)从富贵人家的装饰品变成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下列历史原因与这一变化最为贴切的是:
A.工厂制的广泛推行 B.资产阶级平等观念影响社会生活
C.工业革命推动钟表制造技术进步 D.工人阶级经济地位得到改善
10.右图是1979年2月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邓来了”。对于“邓来了”, 美国政界议论纷纷。下列是议论比较多的话题,其中合乎中美关系长远发展的是:
①正常化关系 ②国家利益
③资本主义分子尼克松、共产主义分子邓 ④中华文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神舟七号飞船顺利升空实现了中国人漫步太空的梦想,创造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辉煌。下列成就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飞天成功
12.能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我们国家把每年的6月15日至21日定为全国节能宣传周,倡议节约能源。历史上使电成为新能源的关键性科学发现和发明是①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②内燃机的创制③普朗克提出量子论④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有关下图历史事件的评述,符合现代化史观的是
义和团破坏铁路和电线
A.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冲突 B.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碰撞的反应
C.排外仇教(洋教)的暴民运动 D.农民阶级反侵略的爱国运动
14.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 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共和”、“民主”在1833—1915年的出现频度统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在更公正的社会组织到来之前,在机器转归工人自己所有之前,机器不可能给工人带来真正的好处”材料中“更公正的社会组织”指的是:
A.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B.社会主义 C.工业文明时代 D.知识经济时代
16.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
A.不结盟运动是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不结盟运动兴起后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17.下图是一张股票,发行这张股票有利于: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 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8.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指出:“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邓小平的这个观点?
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美国的里根改革;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的“斯大林模式”
19.1998年5月3日,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宣布:“1999年1月1日,欧元成为货币,各金融市场以欧元结算,…2000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成为统一的欧洲货币。”这表明 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得到进一步加强 ②有利于欧盟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 ④西欧经济一体化加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④
20.《世界文化大全》提出,在近现代文学、美术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涌现出了一些连接不同时代、跨越不同艺术流派的桥梁式文学家、美术家。以下历史人物中属于这一类型的是
A.雨果B.列宾C.海明威D.毕加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1题13分,第22题11分,第23题16分,共40分。第24题选做1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初同时出现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英国。《牡丹亭》与《哈姆雷特》分别是其代表作,以下是有关这两部作品的有关材料:
【材料一】《牡丹亭》塑造一个女性形象—杜丽娘,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的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 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材料二】《哈姆雷特》塑造了的悲剧形象—哈姆雷特,其名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优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指出两部剧作所处时代的共同经济特征。(2分)
(2)思考两部戏剧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共同精神?(2分)
(3)两部戏剧中所反映的这种精神,在东西方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影响,请指出这种不同。(5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西方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4分)
22、(11分)妇女地位的变化是社会生活史的重要内容,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的折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妇女的地位因为经济的关系而有相当大的变化。科技本身已改变并大大增加了妇女就业赚取工资的空间。……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在1914年以前的几十年间,妇女的地位和希望无疑有惊人的陡变。这个情形最明显的征兆是女子中学教育不寻常的扩展。在法国,我们所讨论的这个时期,女子公立中学,由1880年的一所也没有,增加到1913年的138所。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材料二:在美国,……担任秘书工作的99%仍是妇女,注册护士工作95%为妇女……妇女在做与男人相同的工作时得到的却是不同的职位,于是工资也少。……到20世纪初,妇女开始赢得选举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从19世纪中叶开始,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身体力行,设计并试穿了合身适体的短裙,却受到了舆论的责难。……19世纪末,由于体育运动的普及,妇女在健身和运动时穿着短裙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清末民初,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女界钟》将婚姻自由与追求自由平等的革命要求结合起来,认为“曾是区区婚姻之自由而不能夺,而乃对万象以言革命,吾知其必无成”。所以,在清末。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女子解放运动的高涨,婚姻变革的浪潮汹涌而起。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和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妇女的地位和希望”发生“陡变”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4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妇女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3)结合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政治史、思想史的历史背景,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3分)
23、(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1分)请指出美国战略意图的国际背景。(2分)这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2)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是如何形成的,从而使美国确立了战后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4分)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3)根据材料二来回答美国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2分)崛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材料三 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4)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大国实力出现了怎样的变化?(1分)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材料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5)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3分)
24、选做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594年,所有各派别一致同意任命梭伦为首席执政官,执掌政权,施行改革。他将债务人失去的全部土地所有权归还债务人,让因负债而沦为奴隶的所有平民都重新获得自由,并永远禁止债务奴隶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材料三:“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引自梭伦的诗
材料四: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传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仅儇慧少年。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和王安石变法内容的相似之处及其共同历史作用。(4分)
(2)据材料三、四,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改革者要使改革成功,在改革中应注意哪些问题?(2分)
浙江省温州市任岩松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考试
(历史)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A
D
C
C
D
A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B
D
C
C
B
C
B
C
21、(1)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2分)。
(2)人文精神(2分)(答出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同等给分)。
(3)影响不同:中国的当时的人文精神并未对传统思想产生巨大的冲击(1分)。欧洲人文精神的影响: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2分),对后来的启蒙运动有直接的影响作用(1分),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1分)。
(4)出现不同影响的原因:中国:中国明清时期是封建专制统治加强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只是缓慢发展。(2分)。西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强调人文主义是欧洲资产阶级的共同愿望。(2分)
22、(1)①就业机会增加;②受教育机会增加;③有选举权:④妇女服装改革得到社会认可;⑤追求婚姻自由。(回答任意4点可得4分)
(2)原因:①工业革命的影响;②科学技术的进步;③民主政治的进步和社会的开放;④权主义者的推动;⑤体育运动的发展;⑥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推动。(回答任意4点,可得4分)
(3)政治日益民主;社会日益开放;人性日益解放。(3分)
23、(1)战略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1分)国际:欧洲强国走向衰落;美国: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2分)影响: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两极格局。(1分)
(2)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关贸总协定)(2分)
(3)力量:欧共体和日本、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分)
原因:社会改革,扫除经济发展的障碍;重视科技和教育; 借助于美国援助。(2分)
影响:冲击两极格局,构成世界多极化趋势。(1分)
(4)一超多强;(1分)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1分)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支持联合国工作,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3分)
24、(1)注重土地制度的调整和改革。(2分)制约了土地兼并,缓和了社会矛盾。(2分)
(2)梭伦改革:中庸,缓和矛盾,取得了广泛的支持;(2分)王安石变法:偏激严厉,急功近利,遭到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强烈反对。(2分)
(3)要注意改革的策略性、渐进性;要尽量对各阶层利益统筹兼顾。(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