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人类对太空的不懈追求 课时跟踪检测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人类对太空的不懈追求 课时跟踪检测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3-15 08:3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人类对太空的不懈追求
1.关于宇宙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运行时的最大速度
B.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速度
C.人造地球卫星运行时的速度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D.第三宇宙速度是物体逃离地球的最小速度
解析:选A 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同时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大运行速度,故A对,B、C错;第二宇宙速度是物体逃离地球的最小速度,D错。
2. (多选)如图1所示,三颗人造卫星正在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
A.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b、c
B.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c
C.同步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c
D.同步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
解析:选BD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必须与地心重合,所以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c,选项A错误、B正确;同步卫星位于赤道的上方,可能的轨道为a,选项C错误、D正确。
3.据英国《每日邮报》2015年3月6日报道,“格利泽581d”行星大小约为地球的3倍,是人类在太阳系之外发现的第一个位于宜居带中的行星,被称为“超级地球”。若这颗行星围绕某恒星Q做匀速圆周运动。测得行星的公转周期为T,公转轨道半径为r,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  )
A.恒星的质量约为
B.行星的质量约为
C.以7.9 km/s的速度从地球发射的探测器可以到达该行星表面
D.以11.2 km/s的速度从地球发射的探测器可以到达该行星表面
解析:选A 由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以行星为研究对象,有G=mr,得M=,选项A正确;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只能求得中心天体的质量,因此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不能求出行星的质量,选项B错误;如果发射探测器到达该系外行星,需要克服太阳对探测器的万有引力,脱离太阳系的束缚,所以需要发射速度大于第三宇宙速度,选项C、D错误。
4.由于通信和广播等方面的需要,许多国家发射了地球同步卫星,这些卫星的(  )
A.质量可以不同       B.轨道半径可以不同
C.轨道平面可以不同 D.速率可以不同
解析:选A 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且具有确定的轨道半径、确定的速率、确定的周期,选项B、C、D错误。根据G=mr,可得G=r,所以卫星周期与卫星质量无关,同步卫星的质量是可以不同的,选项A正确。
5.恒星演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成为恒星世界的“侏儒”——中子星,中子星的半径较小,一般在7~20 km,但它的密度大得惊人。若中子星的半径为10 km,密度为1.2×1017 kg/m3,那么该中子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  )
A.6 km/s B.3×102 km/s
C.3×103 km/s D.6×104 km/s
解析:选D 根据v=和M=πR3·ρ可得v=≈6×104 km/s,选项D正确。
6. “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在对接前,在各自轨道上运行,它们的轨道如图2所示,假定它们都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
图2
A.宇航员在“神舟十号”上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B.“天宫一号”的运行周期比“神舟十号”长
C.“天宫一号”的加速度比“神舟十号”大
D.“神舟十号”运行速度较大,要减速才能与“天宫一号”对接
解析:选B 宇航员在“神舟十号”上也受地球引力作用,选项A错误;“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在对接前,“天宫一号”的轨道半径大于“神舟十号”的轨道半径,根据G=mr可得:“天宫一号”的运行周期比“神舟十号”长,选项B正确;根据a=G可得:“天宫一号”的加速度比“神舟十号”小,选项C错误;“神舟十号”若减速,将做向心运动,会远离“天宫一号”的轨道,选项D错误。
7. (多选)不可回收的航天器在使用后,将成为太空垃圾。如图3所示是漂浮在地球附近的太空垃圾示意图,对此如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3
A.离地越低的太空垃圾运行周期越小
B.离地越高的太空垃圾运行角速度越小
C.由公式v=得,离地越高的太空垃圾运行速率越大
D.太空垃圾一定能跟同一轨道上同向飞行的航天器相撞
解析:选AB 太空垃圾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G=m=mω2r=mr,可得:离地越低,周期越小,角速度越大,速度越大,选项A、B正确,C错误。太空垃圾与同一轨道上同向飞行的航天器速率相等,不会相撞,选项D错误。
8. (多选)假设将来人类登上了火星,考察完毕后,乘坐一艘宇宙飞船从火星返回地球时,经历了如图4所示的变轨过程,则有关这艘飞船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飞船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大于飞船在轨道Ⅱ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
B.飞船在轨道Ⅱ上运动时,经过P点时的速度大于经过Q点时的速度
C.飞船在轨道Ⅲ上运动到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飞船在轨道Ⅱ上运动到P点时的加速度
D.飞船绕火星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跟飞船返回地球的过程中绕地球以与轨道Ⅰ同样的轨道半径运动的周期相同
解析:选BC 飞船在轨道Ⅰ上运动至P点时必须点火加速才能进入轨道Ⅱ,因此飞船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小于飞船在轨道Ⅱ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A错误;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飞船在轨道Ⅱ上运动时,经过P点时的速度大于经过Q点时的速度,B正确;由公式a=G可知,飞船在轨道Ⅲ上运动到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飞船在轨道Ⅱ上运动到P点时的加速度,C正确;由公式T=2π 可知,因地球质量和火星质量不同,所以飞船绕火星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跟飞船返回地球的过程中绕地球以与轨道Ⅰ同样的轨道半径运动的周期不相同,D错误。
9.(多选)据英国《卫报》网站2015年1月6日报道,在太阳系之外,科学家发现了一颗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绕恒星橙矮星运行,命名为“开普勒438b”。假设该行星与地球绕恒星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行的周期为地球运行周期的p倍,橙矮星的质量为太阳的q倍。则该行星与地球的(  )
A.轨道半径之比为 B.轨道半径之比为
C.线速度之比为 D.线速度之比为
解析:选AC 行星公转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G=mR,解得:R=,该行星与地球绕恒星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行的周期为地球运行周期的p倍,橙矮星的质量为太阳的q倍,故:==,故A正确,B错误;根据v=,有:=·=·=,故C正确,D错误。
10.我国自行研制发射的“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飞行轨道是不同的,“风云一号”是极地圆形轨道卫星,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周期为T1=12 h;“风云二号”是同步卫星,其轨道平面就是赤道平面,周期为T2=24 h;两颗卫星相比(  )
A.“风云一号”离地面较高
B.“风云一号”每个时刻可观察到的地球表面范围较大
C.“风云一号”线速度较大
D.若某时刻“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正好同时在赤道上某个小岛的上空,那么再过12小时,它们又将同时到达该小岛的上空
解析:选C 因T1v2,C正确;由于T1=12 h,T2=24 h,则需再经过24 h才能再次同时到达该小岛的上空,
D错。
11.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1)求地球的质量M;
(2)求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
(3)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运行周期为T,求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h。
解析:(1)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则G=mg,所以,地球的质量M=;
(2)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则G=mg=m,
所以,第一宇宙速度v=;
(3)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G=m(R+h),
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G=mg,
由以上两式解得:h=-R。
答案:(1) (2) (3)-R
12.两颗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半径为R,a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R,b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3R,则
(1)a、b两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小之比va∶vb是多少?
(2)a、b两卫星的周期之比Ta∶Tb是多少?
(3)a、b两卫星所在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ga∶gb是多少?
解析:选设地球的质量为M,a、b卫星的质量分别为ma、mb。
(1)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对a卫星:G=
对b卫星:G=
解以上两式得va∶vb=∶1。
(2)由圆周运动的规律T=可得
Ta=
Tb=
解以上两式得Ta∶Tb=1∶2。
(3)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对a卫星:G=ma·ga
对b卫星:G=mb·gb
解以上两式得ga∶gb=4∶1。
答案:(1)∶1 (2)1∶2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