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三专题 《报任安书》 课件与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三专题 《报任安书》 课件与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15 20:43:56

文档简介

报任安书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熟读课文,注意字词的正确读音。
【学习重难点】
1、熟读课文,注意字词的正确读音
【导学流程】
基础感知
作者及作品
司马迁,字 ,生活在_____时代。他花16年时间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体通史《史记》。记述了从轩辕黄帝到_______ 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史记》按体例可分为五部分:历代掌握政权的帝王在事记——“_____”,记叙诸侯王国的兴亡始末及某些王侯的家世体系的文章——“ ”记各个不同类型、阶层人物的传记——“______”,记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的——“______”,各历史时期帝王、诸侯、将相的简单年表——“_____”。其130篇,52万字。
《史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称誉为“史家之绝唱, _________”。
写作背景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全信以申辩自己为何不能“推贤进士”为主线,倾诉自己无端受宫刑的冤屈,吐露自己遭受奇耻大辱后的创痛,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的不满。并述说自己何以忍辱苟活的深层动因,是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司马迁所忍受的屈辱和耻笑,绝非常人所能想象。但他有一条非常坚定的信念,死要“重于泰山”,不完成《史记》的写作,绝不能轻易去死,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就是这样说明了自己“隐忍苟话”的原因,表达了他坚持完成《史记》一书的决心。
二、探究未知
老师介绍未经节选的内容。
课件11张PPT。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
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说英雄谁是英雄?这才是男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屈原列传》
《信菱君窃符救赵》记载英雄
的史书首席的英雄——司马迁报任安书司马迁导学:1、请用2分钟时间认真阅读导学提纲中基础感知部分,认真勾画,这里很重要。
2、给你13分钟,认真阅读文章,填写探究未知部分,有疑惑的地方请记录下来,一定要抓紧时间。
3、相信自己,发挥自己的潜力,积极发言,小组完成导学提纲中的问题。思(15分钟) 要求:
1、按照导学提纲,阅读文本,完成导学提纲中出示的问题,并把发现的疑惑记录下来。
2、不交流,不提问,埋头动笔勾画圈点。
3、抓紧时间,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重点画出,一会儿在讨论环节中解决。
要求:
1、通过两两合作,解决导学提纲中探究未知部分。
(提示:可以一问一答,我说你记)
2、深入学习部分,展开小组讨论,在组长安排下分层讨论或全组一起讨论。
(要求:?主动质疑,寻求帮助;?积极参与,善于倾听)
3、组长合理把控好时间,并注意记录其他同学的闪光点(新思路、新方法)
议(7分钟)要求:
1、使用专业术语,普通话准确简练地表达内容;
2、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速适当;
3、别人展示时,其他人注意倾听,吸取精华, 挑出错误。
4、学生竞相展示时,须使用规范切入语,如“我展示”、“我补充”、“我质疑”、“我纠错”。
展评文学常识
司马迁,字 ,生活在_____时代。他花16年时间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体通史《史记》。记述了从轩辕黄帝到_______ 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史记》按体例可分为五部分:历代掌握政权的帝王在事记——“_____”,记叙诸侯王国的兴亡始末及某些王侯的家世体系的文章——“ ”记各个不同类型、阶层人物的传记——“______”,记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的——“______”,各历史时期帝王、诸侯、将相的简单年表——“_____”。其130篇,52万字。
《史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称誉为“史家之绝唱,_________”。子长西汉纪传西汉武帝本纪世家列传书表无韵之离骚 未经节选的全文共分六段:
第二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
第三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
贤进士”的原因。
第四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
第五段:写自己忍辱受刑。
第六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
第七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 第一段:复信致歉复信内容复信致歉检回顾文章结构报任安书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概括说明司马迁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概括说明司马迁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难点:概括说明司马迁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概括说明司马迁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导学流程】
一、基础感知
必: 颇:? 识:
分:? 沉溺:
摩灭: 拘而演:
厄而作: 厥:
修列: 迁: 大底:
发愤:
此人……思来者: 垂:?
二、探究未知
1、根据前三段概括说明司马迁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2、这一段举这么多人的例子,这些人有何共同之处?
意图何在?
课件13张PPT。报任安书司马迁导学:1、请用2分钟时间认真阅读导学提纲中基础感知部分,认真勾画,这里很重要。
2、给你13分钟,认真阅读文章,填写探究未知部分,有疑惑的地方请记录下来,一定要抓紧时间。
3、相信自己,发挥自己的潜力,积极发言,小组完成导学提纲中的问题。思(15分钟) 要求:
1、按照导学提纲,阅读文本,完成导学提纲中出示的问题,并把发现的疑惑记录下来。
2、不交流,不提问,埋头动笔勾画圈点。
3、抓紧时间,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重点画出,一会儿在讨论环节中解决。
要求:
1、通过两两合作,解决导学提纲中探究未知部分。
(提示:可以一问一答,我说你记)
2、深入学习部分,展开小组讨论,在组长安排下分层讨论或全组一起讨论。
(要求:?主动质疑,寻求帮助;?积极参与,善于倾听)
3、组长合理把控好时间,并注意记录其他同学的闪光点(新思路、新方法)
议(7分钟)要求:
1、使用专业术语,普通话准确简练地表达内容;
2、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速适当;
3、别人展示时,其他人注意倾听,吸取精华, 挑出错误。
4、学生竞相展示时,须使用规范切入语,如“我展示”、“我补充”、“我质疑”、“我纠错”。
展评 原文: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wù)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顾:顾念。?
妻子:妻子和孩子.
至:至于。?
激于义理者:被正义、真理所激发的人。于:被。?不然:不这样。指心中有理想的人与常人不同,不会“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今仆不幸… …仆于妻子何如哉?”这句是说,自己没有家人可牵挂,对妻子、孩子的情分也不深。 原文: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léi)绁(xiè)之辱哉? 必:一定
颇:很。?
识:明白。?
分:界限、原则。?
沉溺:陷身、陷入。? 况且勇敢的人不一定以死殉节,怯懦的人只要仰慕节义,什么情况下不能勉励自己呢!我虽然怯懦,想苟且偷生,但也还懂得偷生与赴死的界限,何至于自甘陷身牢狱之中去受辱呢! 问题研究根据前三段概括说明司马迁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1、说明自己的职务不为天子所重,更为世俗所轻,死了毫无价值。
2、说明若要自杀应在受辱之前
3、不自杀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让“文采表于后世”。 答对了!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摩灭:磨灭 摩同“磨”
拘而演:被拘押而演绎
厄而作:困穷而著作了
厥:才,副词修列:编著 迁:被贬。大底:底同“抵”,大都。发愤:抒发愤懑,古今异义。此人……思来者:这些人都是心中忧郁苦闷,不能实现他的理想,所以才记述以往的史事,想让后来的人看到并了解自己的心意。垂:流传,如永垂不朽这一段举这么多人的例子,
这些人有何共同之处?
意图何在?探究思考他们都是高尚的士人,都受辱,
都隐忍,而完成了伟大的事业。作者用这些人的例子说明,
对待受辱,引决不是唯一的办法,
这些伟人他们虽受辱,
但是他们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
生命也因此有了价值,他们的名
字也流传于后世。
他们是自己的榜样。你明白了吗?检回顾文章结构直接表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不为父母妻子让文采流传后世不是因为缺乏勇气报任安书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掌握文言知识。
分析1-3段的内容。
【学习重难点】
掌握文言知识。
分析内容。
【导学流程】
基础感知
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入狱后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搭救自己。
探究未知
1、解释黑体字的意思。
司马迁再拜言
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
请略陈固陋
阙然久不报
幸勿为过
谦辞与敬辞
流俗所轻也
不与能死节者比
特以为智穷罪极
卒就死耳
用之所趋异也
积微约之渐也
具于五刑
审矣,何足怪也
殆为此乎?
2、分析第二段的作用
3、分析第三自然段的思路。
课件10张PPT。报任安书司马迁导学:1、请用2分钟时间认真阅读导学提纲中基础感知部分,认真勾画,这里很重要。
2、给你13分钟,认真阅读文章,填写探究未知部分,有疑惑的地方请记录下来,一定要抓紧时间。
3、相信自己,发挥自己的潜力,积极发言,小组完成导学提纲中的问题。思(15分钟) 要求:
1、按照导学提纲,阅读文本,完成导学提纲中出示的问题,并把发现的疑惑记录下来。
2、不交流,不提问,埋头动笔勾画圈点。
3、抓紧时间,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重点画出,一会儿在讨论环节中解决。
要求:
1、通过两两合作,解决导学提纲中探究未知部分。
(提示:可以一问一答,我说你记)
2、深入学习部分,展开小组讨论,在组长安排下分层讨论或全组一起讨论。
(要求:?主动质疑,寻求帮助;?积极参与,善于倾听)
3、组长合理把控好时间,并注意记录其他同学的闪光点(新思路、新方法)
议(7分钟)要求:
1、使用专业术语,普通话准确简练地表达内容;
2、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速适当;
3、别人展示时,其他人注意倾听,吸取精华, 挑出错误。
4、学生竞相展示时,须使用规范切入语,如“我展示”、“我补充”、“我质疑”、“我纠错”。
展评第2段作用第2段,先是写信的客套话。然后是说明任安来信的内容,再就答复迟表示歉意。“推贤进士”是任安要求作者“说情”的婉转说法,“仆非敢如此也”是本段的核心,由此引出自陈己志。
思路分析:
(1)作者先叙述自己卑微的身份。
(2)接着写卑微的地位带来的后果:我的死是无足轻重的。命如蝼蚁草芥,有什么价值可言?
(3)引出人的生命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的价值是轻是重,要自己选择。
(4)然后,摆出士人对于羞辱与生死的态度:士人一方面洁身自好,不使自己受到羞辱,一方面当羞辱加身时,决计自杀,以死保持自己纯洁的名声。但是作者笔锋一转,举出古代周文王等一大批王侯将相受辱的事例,说明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微不足道的草民,都有可能受辱,受辱是人生常事,不足为奇。那么,没有在受到羞辱自杀,已受辱再自杀,已经迟了,自杀没有什么意义了。以此引出下文:阐述自己受辱后不自杀 的原因 。 史官地位低微身受极辱士人态度检回顾文章结构翻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报任安书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掌握6、7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概括第6段内容。
3、研习第7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难点:概括第6段内容,研习第7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导学流程】
一、基础感知
窃: 网罗:
失: 考: 稽:
下流: 为: 累:
垢: 乃教:
自雕琢:
居……如往:
每……沾衣也:
二、探究未知
1、第6段说了些什么内容?
2、第7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课件14张PPT。报任安书司马迁导学:1、请用2分钟时间认真阅读导学提纲中基础感知部分,认真勾画,这里很重要。
2、给你13分钟,认真阅读文章,填写探究未知部分,有疑惑的地方请记录下来,一定要抓紧时间。
3、相信自己,发挥自己的潜力,积极发言,小组完成导学提纲中的问题。思(15分钟) 要求:
1、按照导学提纲,阅读文本,完成导学提纲中出示的问题,并把发现的疑惑记录下来。
2、不交流,不提问,埋头动笔勾画圈点。
3、抓紧时间,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重点画出,一会儿在讨论环节中解决。
要求:
1、通过两两合作,解决导学提纲中探究未知部分。
(提示:可以一问一答,我说你记)
2、深入学习部分,展开小组讨论,在组长安排下分层讨论或全组一起讨论。
(要求:?主动质疑,寻求帮助;?积极参与,善于倾听)
3、组长合理把控好时间,并注意记录其他同学的闪光点(新思路、新方法)
议(7分钟)要求:
1、使用专业术语,普通话准确简练地表达内容;
2、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速适当;
3、别人展示时,其他人注意倾听,吸取精华, 挑出错误。
4、学生竞相展示时,须使用规范切入语,如“我展示”、“我补充”、“我质疑”、“我纠错”。
展评 5.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窃:私下。自谦。
网罗:象网一样收集
失:“佚”,散失的
考:考订
稽:考察,如无稽之谈。究……之言: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完成。
就极刑:接受,承受。会遭此祸:恰恰
仆……大都:我果真写完这部书,打算把它藏进名山,传给可传的人,再让它流传进都市之中。
责:同“债”。虽:即使 说明《史记》的规模、体例,
并交代著书的目的,表明作者
忍辱负重是为了著书,想以著
书来洗请耻辱。第6段说了些什么内容?
1、受辱——引决 ,士人应持的态度
2、受辱——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
(高尚的士人,如周文王等)
3、“我”受辱——学习先贤,选择隐忍——为了完成巨著《史记》2——6段作者的议论的基本路径是:
6.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致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解,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尽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下流:指负罪受辱的地位古今异义。 为:被 累:积累,经历 垢:耻辱居……如往:坐在家中,精神恍恍忽忽,好象丢失了什么;出门则不知道往哪儿走
每……沾衣也:每当想到这件耻辱的事,冷汗没有不从脊背上冒出来而沾湿衣襟的。 乃教:竟然 自雕琢:修饰自己
再拜:再次向您致敬 研习第7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7段在内容上又回到作者目前的悲惨处境上,描写自己“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的无限痛苦和寂寞,从而回应第1段,结构十分严密。 小结 全文呈现出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借回答任安“推贤进士”数语,围绕一个“辱”字,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形容的苦痛,表现了自己发愤著书、雪耻传名的顽强意志。 检回顾文章结构赏 析 “天下奇文”报任安书任 安司马迁:慎于接物,推贤进士: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地位卑微,死不足惜奇耻大辱,无颜苟活身处困境,走向衰落忍辱偷生,古今一体文传后世,隐忍苟活身处逆境,期望成功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自身的遭遇苟活的原因抑郁、激愤极度的痛苦因 为所 以天下奇文“愤怒出诗人”——恩格斯
司马迁因腐刑被深深激怒了,但他并没有停止在愤怒上,而是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通史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思考,并得出了结论,这正是司马迁成为文学家和历史家的原因。
鲁迅有一句名言:“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 司马迁正是在“痛定之后”,以《史记》这部大书“长歌当哭”!晚清的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指出:“《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