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0届高三第一次高考调研研考试 历史试题(2009-12)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2010届高三第一次高考调研研考试 历史试题(2009-12)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2-19 13:5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2010届高三第一次高考调研研考试 历史试题(2009-12)
命题:赵宇慧 审卷:余文伟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的起源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从以上材料不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力工具
B.诸侯争霸导致了宋的灭亡
C.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D.以封国为姓是中国姓氏的来源之一
2.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
永恒的星辰”。右图汉字字体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A.楷书——草书——行书——隶书
B.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C.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D.楷书——行书——草书——隶书
3. 春秋时期,管仲对齐桓公建议:“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甲兵大足”。下列对“美金”与“恶金”的说法,比较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美金”指青铜,“恶金”指生铁
B.“美金”指淬钢,“恶金“指生铁
C.“美金”与“恶金”指得是不同质地的青铜
D.“美金”与“恶金”指得是不同质地的生铁
4. 东汉尚书台、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A.宰相权力不断削弱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文臣地位不断提高 D.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5. 浙江某地因施工发现一个古墓,其出土文物种类相当丰富,经考古人员整理,向社会公
开展示的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①唐三彩 ②青铜镜 ③烟叶残渣 ④活字印刷品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6.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的更替 B.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
C.国力对比的变化 D.文化途径的迥异
7. 已故的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8.柏拉图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实际上是建立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基础上的”得出这个结论的理由包括①只有男性公民享受政治权利 ②妇女无政治权利 ③奴隶和外邦人无政治权利 ④未成年人不享有政治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面哪一项表述符合材料所表达的含义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罗马法思想为近代欧美国家所继承
10.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中“人人”是指
A.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 B.全体的贵族
C.全体罗马帝国的成员 D.外邦的自由民
11.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古代罗马已经明确
A.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 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 高利贷是重要社会问题 D. 运用法律来调节借贷关系
12. 下列两幅图片《红楼梦》《十日谈》所反映的
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B.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13. 《青年博览》2008年11月上半月刊有一段话:“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当美国总统小布什在一年一度的“哥伦布日”高声赞美之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吁取消这个节日。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野蛮、血腥的殖民活动给落后地区带来了灾难
B.世界联系随着殖民活动日渐加强
C.工业文明的成果随着哥伦布扩展到美洲
D.美洲的传统社会随哥伦布的到来遭到灭顶之灾
14.启蒙运动中“自由”“平等”的要求,实质上反映了
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B.发展商品经济和对自由劳动力的要求
C.封建专制统治已经陷入了全面危机
D.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发生了严重动摇
15.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16. 对右侧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煤
②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③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的运用
④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7.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惧厉,较少的深思
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18. 汉密尔顿针对美国建国初期的状况说:“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文中的“建筑物”是指
A.总统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邦联制
19. 贝多芬于1804年创作完成了《英雄交响曲》,他在总谱的扉页上写有“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后来当他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 贝多芬就把这一页给撕掉了,并在同年的10月出版时改成这样一个标题:“为纪念一位伟大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你认为贝多芬的这一举动表明了他的
A.民族主义情怀 B.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C.民主主义情感 D.个人英雄主义观念
20. 《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他们可以了解
A. 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
B. 普法战争推动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
C. 无产阶级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D. 资本家从工人那里无偿取得的利润被称为剩余价值
21. 巴黎公社的实践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留下的宝贵经验主要有①无产阶级革命原则 ②无产阶级专政原则③人民公仆原则④工农联盟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22.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最能够体现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二十一条”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3. 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A.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
C.形成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24. 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属于史学研究的
年代
商 办
外国人办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
比重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
比重
第一时期1872~1894
53
4687
9.6%
103
28000
57.3%
笫二时期1895~1913
463
90810
41%
136
103153
46%
A.问题形成 B.史料收集 C.史料整理 D.历史解释
25. 嘉兴民丰纸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民族企业,其发展过程反映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缩影。1948年,民丰账面资金一度达到480亿元,但其生产经营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出现这种奇怪的经营状况的最直接原因是
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B.日本人的掠夺政策
C.官僚资本经济控制 D.美国商品大量涌入
26. 1919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在上海《新闻报》上
发表题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右图)。对该漫
画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民众团结的重要性
B.体现了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
C.褒扬了爱国学生的先锋队作用
D.反映了五四运动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27.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材料中提到的“统一的中国诞生”具体是指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宣布实行全民抗战
C.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
28. 观察并分析下表,从表格中能够得出下列哪一历史结论
抗日战争部分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
年 代
阵亡人数
1937
125130
1938
249213
1939
169562
1940
339530
1941
144951
1942
87719
——载自《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3期
A.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B.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C.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
D.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29. 某中学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一队士兵冲进一座很大的建筑物,建筑物上写着“总统府”三个大字,士兵爬到建筑物上扯下原来的旗帜。镜头转到一房间,房间里办公桌上日历的日期是4月23日。据此判断日历上的年份应该是
A.民国三十五年 B.民国三十七年 C.民国三十八年 D.民国四十年
30.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以上材料反映出英国的真实意图是
A.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对德作战
B.为维护国际公约的尊严而对德作战
C.以武力逼迫德国遵守《凡尔赛合约》
D.以武力阻止德国势力的扩张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20分)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的发展引领世界文明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材料二 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一一中产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传播和经济上的成功,古老的土地贵族的没落,城市工人中的阶级意识的增长一一所有这一切都植根于这两次革命。
——以上材料均选自《西方文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在科技、思想方面最突出的表现分别是什么?(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谈谈材料二中提到的“重大事件”对当时人类文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0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提到的“两次革命”分别指的是什么?概括这两次革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作用。(6分)
32.(20分)某研究课题小组在对民族复兴问题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材料二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三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毛泽东当时引起美国《生活》杂志高度重视的原因最有可能是什么?(列举两个具体史实)(4分)
(2)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概括出毛泽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怎样的贡献?(4分)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提到的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6分)
(4)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面对的是怎样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又是如何摆脱了这一国际环境的困扰,最终走上民族复兴之路的?(6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嘉兴一中2010届高三年级12月月考历史答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机读答题卡上)
二、非选择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1)
31.
(2)
(3)
(1)
32.
(2)
(3)
(4)
嘉兴市第一中学2009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
高三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5 ABCDD 6~10 BBADA 11~15 DBCBB
16~20 BADCA 21~25 DDCCA 26~30 CCBCD
二、非选择题
31、(1)表现: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为代表的近代科学革命;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4分)
(2)自由贸易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贵族阶层,确立起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随着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科学共产主义诞生,为人类文明发展指明了新的出路。(10分)
(3)启蒙运动: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推动了欧洲代议民主制度的建立。(3分)
工业革命:促进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最终建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地位(3分)
32、(1)长征胜利完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分)
(2)理论: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实践: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4分)
(3)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提高国际地位。(共6分;写出三点既得满分)
(4)二战后,美国扶蒋反共(2分)解放战争胜利,彻底推翻了国民政府专制独裁的统治,建立起独立民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