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5 09:3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岗村责任承包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3.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难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到得田地间,男子打扑克,女子纳鞋忙。”
想一想:为什么改革先从农村开始,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伟大的尝试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牛羊,
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材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材料:在实行包产到户后,改变了过去长久以来“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的状况,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实行包产到户的第一年,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在实行包产到户后,改变了过去长久以来“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的状况,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丰收的小岗生产队农民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拉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的提高。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立,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水果生产基地
绿色蔬菜基地
花卉生产基地
茶叶生产基地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开始标志: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主要内容
(1)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中心环节:
意义:
增强企业活力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来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不以社会基本制度的变化为转移。是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体制。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凡问题的决定》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项目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特点 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资源配置方式 行政手段配置为主 市场配置为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把公有制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进行的一次伟大尝试。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义:
当堂练习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农业互助组
B. 农业合作社
C. 人民公社制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下列对这一契约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
C. 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D. 农民家庭收入很少
3.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来到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他感慨地说:“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1978年小岗村民的梦想是(  )
建成小岗经济特区
B. 中央进行经济救济
C. 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D. 建立农村乡镇企业
4.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国有企业的改革
B. 私有企业改革
C. 大中型企业改革
D. 小型企业改革
5.1985~1988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3年的高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高达16.5%.这主要是因为(  )
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普遍推行 D.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6.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
A. 国有企业的改革
B. 企业的股份制改选
C. 把企业推向市场
D. 所有制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