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啰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快乐的罗嗦》是根据彝族民间舞曲音乐改编而成的弹拨乐合奏曲,这是一首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曲调简朴、短小精悍,旋律优美、流畅,带有舞曲性的音乐,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再现了彝族人民轻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欢快热烈的场面。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通过前一学期音乐课学习,基本对音高、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听辨、表演、聆听、演唱方面养成了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
“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理念。本以审教学设计以美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参与音乐实践,注重学生的表现与创造,将知识的学习融入音乐活动之中。彝族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民族。教学内容《快乐的罗嗦》通过学生在乐曲欣赏的过程中听听、想想、说说、动动、唱唱等一系列活动的参与,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感受、体验快乐的彝族,并对彝族的音乐文化产生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聆听习惯和音乐的想象思维。
【教学目标】
能够用动作体会和表现彝族音乐《快乐的罗嗦》的风格,并能记住乐曲的主题旋律.
?能够在聆听、演唱、表演、模拟演奏等音乐活动中以不同方式表现音乐,从中体会彝族音乐的美。
?能够在欣赏过程中对弹拨乐器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主题音乐活泼热情的情绪。
【教学难点】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体验彝族舞曲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律动组织,感受快乐
1.今天老师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遨游在音乐的殿堂,特别的高兴,想到和小朋友们一起,我心里啊就无比的快乐,那我们一起来将快乐进行到底,好吗?(板书:快乐)看表现了.....
2.孩子们表现特别好,老师送一小段音乐给大家,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拍手。在音乐中,如果你感到快乐了,请你用表情告诉我,让我看到你们可爱的笑脸。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语言、表情、体态,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情绪,初步感受《快乐的啰嗦》主题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走进彝族,主题进入
1.彝族风情:
a.不知道孩子们有没有注意老师的衣服,有些不一样,你们知道
这是哪个民族的服装吗?老师来告诉你,是彝族。(出示课件)
b.小朋友们,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每个民族都用那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每个民族更是用那动人的音乐来赞美对生活的热爱。
c.彝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他们有自己的服饰,服饰色彩鲜艳,对比很强烈,今天老师身穿的彝族服装主要以黑红黄为主,还有很多漂亮不一的服装,大家下来可以了解一下。彝族还有自己的语言。其中有一个词语,大家来猜猜是什么意思?(板书:啰嗦)其实他们就是彝族的音译,就是彝族的意思。
2.了解弹拨乐器:
彝族是居住在四川、云南等地的一个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居第五,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民族节目灿烂多姿。其中,每年的“火把节”尤为热闹,彝族人民围着火堆载歌载舞,所以彝族的舞曲音乐特别多,彝族音乐也非常丰富,其中有一首弹拨乐合奏《快乐的啰嗦》特别受彝族人民喜爱,那什么是弹拨乐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彝族的民族文化从而引入音乐小常识认识弹拨乐器
3.出示主题音乐:播放《快乐的啰嗦》舞蹈视频引入主题旋律。现在老师把音乐张贴出来,我们一起来哼唱一下好吗?
A.哼唱以前,先听老师在琴上弹一弹。
B.用bang、la、dong模唱主题。
4.舞蹈动作:如果我们能再加上一点舞蹈动作,那就更像在参加火把节了,对吧?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为音乐伴舞吗?
5.聆听全曲:刚刚我们哼唱的音乐呢,只是乐曲的主题音乐,只是一小部分。现在我们来听听全曲,看看这个主题音乐在乐曲里出现了几次。老师在黑板上画图形谱,你们也可以伸出小手,随老师一起来感受一下。
【设计意图】教师穿上彝族的服装引出彝族的民族文化形象直观的导入到《快乐的啰嗦》前后呼应主题音乐,然后整体感受音乐,为后面体会彝族音乐,和了解弹拨乐器及表演做铺垫三、分段欣赏《快乐的啰嗦》
(一)第一乐段,学习彝族特色舞蹈动作——小甩手。
1.从图形谱中我们很明显的感受到乐曲有三个乐段。现在就请大家同老师一起来欣赏一下第一乐段,欣赏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老师要为音乐伴舞,仔细看老师的手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与音乐有关吗?
2.现在老师忍不住要想,是什么样的乐器让音乐这么的好听啊?大家大胆的说出你想到的乐器。(老师告诉大家,乐曲一开始行进到中音区的时候,用到了彝族人民特别喜欢的一种乐器,叫月琴。他在中音区的时候演奏了几遍?后来又提到了高音区,也演奏了两遍;接着呢用中阮在低音区演奏了两遍,这就是第一乐段。)
3.你愿意跟老师一起来感受一下音乐吗?(拍手感受音乐的音区)
4.这么快乐的音乐,让老师忍不住想用彝族舞蹈来跳一曲了。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的哪个动作特别像彝族的舞蹈动作。(小甩手)
5.用“小甩手”和拍手,为音乐伴舞。要求:脚步动作轻一点,合着音乐的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聆听、模仿、听辨、创编等活动中感受音乐的风格和音乐情绪的变化
(二)第二乐段,了解弹拨乐器。
1.孩子们的表现真棒!听,现在的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音乐是变得更加紧密了,还是节奏拉长了?
2.你是否还听到了bang bang bang bang的声音,待会儿在音乐中我们用拍手表示。当你听到拉长的音乐,请你用一些比较舒展的动作表示。
3.用律动展现第二乐段。
你的每一个动作都要符合音乐的感觉;动作可以更加的优美一些。
4.弹拨乐器的大家族:
A.在第二乐段里,大家猜一猜用的是什么乐器演奏?(琵琶)B.你看,我们乐曲到目前用到了月琴、中阮、琵琶,其实他们都是属于同一个家族——弹拨乐器家族的。弹拨乐器家族里面还有扬琴、古筝等等(板书),其中月琴、中阮、琵琶、古筝都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演奏的,扬琴是用琴竹敲弦的,总之都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出声音。这个家族的乐器还有很多,今天老师只选择了一部分介绍给大家。
【设计意图】体验音乐速度的变化,培养学生听辨音乐的能力,了解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所带来的不同感受从而学生认识弹拨乐器
(三)第三乐段,“弹拨乐器”大合奏(自制小乐器)
1.现在我们就来听听第三乐段的第一部分,他就是由扬琴演奏的。
2.听听第三乐段的第二部分,他们的速度怎样,力度呢?为什么?(因为有很多乐器加入进来了)
3.我们今天的这首《快乐的啰嗦》它就是一首弹拨乐器合奏曲,小朋友们我们今天自己制作一个弹拨乐器也加入到他们的队伍演奏吧。
4.自制小乐器
老师为你们带了一些生活用品,如果使用得当,他们也会发出悦耳的声音,也可以为我们的乐曲伴奏,你们愿意试一下吗?要求:使用杯子和橡筋的时候,不过度用力。做好以后感受一下怎样可以让小乐器发出声音,思考每一个部位发出的声音都一样吗?选择最好听的部分为《快乐的啰嗦》第三乐段伴奏。
5.为乐曲伴奏,注意拨弦的动作要合着音乐的节奏。
【设计意图】设计制作弹拨乐器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音乐活动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四、全曲表演,感受幸福
孩子们的表现特别棒,现在我们已经听完了音乐的全曲,你愿意用我们刚才学到的彝族舞蹈动作、以及自制的小乐器为乐曲伴奏、伴舞吗?
要求:第一乐段用到“小甩手”,第二乐段用到自编舒展的动作,第三乐段用到自制小乐器。舞蹈最后,请大家做一个幸福的表情动作,一步到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跟着音乐动一动,通过律动体验音乐,表达对乐曲情绪的感受、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气氛。
五、知识回顾、教师小结
A.今天的你快乐吗?
B.今天听了哪个民族的乐曲,叫什么名字?彝族的节日里有一个什么节;彝族人民特别喜爱的一种乐器叫什么;彝族舞蹈有一个舞蹈动作叫什么??
C.其实彝族人民在不断的通过他们喜爱的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他们非常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我希望孩子们也要像彝族人民一样,热爱生活、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你们能做到吗?
【设计意图】设计对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升华情感教育这一环节是因为音乐教学的本质就是情感审美,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得到情操的陶冶,从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用情感架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