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质量与密度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 下列措施中,能使瓶中矿泉水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 宇航员将它带到太空 B. 放在冰箱里,水温度变低
C. 水结成冰,体积变大 D. 打开瓶盖,喝掉一口
2. 1.5×10-4t所表示的质量,最有可能是( )
A. 一个人的质量 B. 一只鸡的质量
C. 一个大头针的质量 D. 一个苹果的质量
3. 一个人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的时候,不小心把被测物体放到了右盘,砝码放到了左盘,砝码有50g一个,20g?两个,游码刻度是3g.该物体的质量是( )
A. 90g B. 93g C. 87g D. 73g
4. 下列有关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称量前,应调节平衡螺母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B. 称量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过量程
C. 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
D. 称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左盘加砝码
5. 如图,矿石的质量已经用天平测出,从图A到图B是测量体积的情景,这样的操作会引起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
A. 偏大 B. 偏小 C. 相等 D. 无法确定
6. 一块金属的密度为ρ,质量为m,把它分割成三等份,每小块的质量和密度为( )
A. 、 B. 、ρ C. m、ρ D. m、
7. 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为( )
A. 8:1 B. 4:1 C. 2:1 D. 1:2
8. 小明发现冬天注满水的缸胀破了,这是因为( )
A. 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了
B. 水结成冰后,质量和体积都不变了
C. 水结成冰后,质量和体积都变大了
D. 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小,体积变大了
9. 为了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用量筒和水测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 金属块的质量为39.4g B. 金属块的体积为5L
C. 金属块的密度为7.8×103kg/m3 D. 金属块的密度为7.88g/cm3
10. 小明在测量大米密度时,发现米粒间有空隙,于是,他用一个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143 g.又测出48 g大米,放入瓶中,擦干溢出的水.再测出此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测量的总质量为151 g
B. 被测大米的体积为40 cm3
C. 被测大米的密度为1.2×103kg /m3
D. 若把空隙的体积也算作大米的体积将使密度的测量结果偏大
二、填空题
11. 体积为1米3冰块的质量为______ 千克,全部融化成水后,水的质量为______ 千克,水的体积为______ 米3.(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
12. 物体______叫做质量,宇航员带着一瓶未开口的饮料坐飞船到达太空,这瓶饮料的质量将______,是因为质量不随物体______的改变而改变.他喝了半瓶之后,饮料的质量将______(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3. 用天平测物体质量:
(1)调节天平平衡时,若天平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用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应将砝码放在天平的______盘。
(3)图乙中被测物体的质量是______g。
(4)某小组同学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操作中错误之处是:______。
14.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将物体错放在右盘中,并在左盘中加了35g砝码,同时将游码移到1.2g处,此时天平平衡,该物体的实际质量应为______g。
15. 某人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位于标尺0.2g位置上,然后他用这个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测量结果为137.8g,这个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______ (偏大/相等/偏小),这个物体的实际质量应该为______ g.
16. 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将砝码放在天平的______盘,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g.若物体的砝码放反了盘,则测得的质量与真实值相比偏______.
17. 一空瓶的质量为200g,装满水后总质量是600g.则:
(1)此瓶容积是______cm3;
(2)若用此瓶装满油后总质量是500g,那么这种油的密度是______kg/m3。
18. 甲、乙两金属块,它们的质量之比为3:5,体积之比为1: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_ ,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之比为______ .
19.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象,根据图象分析,密度ρ甲 ______ ρ乙(选填“>”“<”或“=”);甲物质的密度为______ kg/m3.
三、计算题
20. 有一节油罐车装满了30m3的石油,为了估算这节油罐车所装石油的质量,从中取出了20cm3的石油,称得质量是16.4g,问:
(1)油的密度是多少?
(2)这节油罐车所装石油的质量是多少?
21. 如图所示,一个瓶子里有不多的水,乌鸦喝不到水.聪明的乌鸦想,如果衔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水面上升就能喝到了水.若瓶子的容积为500mL,内有0.2kg的水.请你帮乌鸦计算:
(1)瓶内水的体积是多少?(2)使水到达瓶口,要放入的石块质量是多少.(石块密度为2.6×103kg/m3)
22. 一容器中装有某种液体,测得液体的体积为V,液体与容器的总质量为m,改变液体的体积,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一系列V与m的对应值,描绘m-V图象如图所示,求:
(1)容器的质量;
(2)液体的密度;
(3)90cm3液体的质量.
四、实验探究题
23.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选用了体积为10cm3、20cm3、30cm3的三个铝块和托盘天平进行实验。
(1)调节天平平衡后,小明用天平测量铝块1(体积为10cm3)是质量,如图甲。这一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改正错误后,他正确操作,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位置如图乙。请将此铝块的质量填写在下表空白处。他接下来继续测量了铝块2和铝块3的质量并完成了下表格的记录。??
铝块 m/g V/cm3
1 ______ ? 10?
2 54? 20?
3 84? 30?
(2)小组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铝块3的数据与铝块1和铝块2反映的规律不相符,为了得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的结论,他们将铝块3的质量数据改为81.并用描点法画出铝块的m-V图象,请你在上面的方格纸中建立坐标系完成他们的图象。
(3)请你对他们更改数据的做法进行评价______。如果是你,对这种情况采用的做法应该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解:A、把矿泉水带到太空,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变化而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放在冰箱里,温度发生了变化,物体的质量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矿泉水冻成冰,由液态变成固态,状态发生了变化,质量不随着状态变化而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打开瓶盖,喝掉一口后,瓶中水所含物质变少,质量变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物体的质量不会受到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分析各选项中物体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本题考查了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位置、状态、形状、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答案】D
【解析】
解:1.5×10-4t=1.5×10-4×1000kg=0.15kg,
A、一个人的质量大约是50kg左右,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一只鸡的质量大约是1.5kg左右,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大约是几mg左右,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0.15kg左右,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将1.5×10-4t换算成我们比较熟悉的kg,然后可根据生活经验对四个选项注意分析即可.
此题的难点在于对一个人的质量、一只鸡的质量、一个大头针的质量、苹果质量有一个大体的估测,这要求我们对于生活中的物体要多观察,多思考.
3.【答案】C
【解析】
解:砝码质量50g+20g+20g=90g,故有90g=m物+3g,所以m物=90g-3g=87g。
故选:C。
天平使用时,左物右码,当使天平再次达到平衡时,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即天平的读数原理是:左盘质量等于右盘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牢记天平设计的原理:左盘质量等于右盘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所有的放错盘读数问题都会做。
4.【答案】B
【解析】
解:A、使用天平时,称量前将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故A错误;
B、称量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过量程,故B正确;
C、称量时,应该是左物右码,且加减砝码用镊子,故C错误;
D、称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加砝码,故D错误。
故选:B。
(1)对天平不平衡时的处理,在调节过程中要依靠调平衡螺母,在称量过程中则要靠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当然,我们还要根据具体偏转的方向来确定;
(2)对于天平来说,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左物右码,且加减砝码用镊子;
(3)天平在使用时不能超过最大量程;
(4)天平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量程;②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药品时,要注意称量一般药品时,要在左右盘上放相同质量的纸,如果称量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必须放到玻璃器皿中称量,否则会把托盘腐蚀,造成称量的误差;③向右盘中添加砝码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④天平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只能通过加减砝码或调节游码使横梁达到平衡。
天平是物理学中最常用的测量工具之一,属于精密的测量仪器,它的调节与使用都有特定的要求,对此我们必须熟练掌握。
5.【答案】B
【解析】
【分析】
矿石的体积和量筒中倒入烧杯中水的体积相等,但是矿石取出时,会带走一部分水,导致矿石体积的测量值会偏大,密度的测量值会偏小.准确测量体积比较大的矿石体积:在矿石浸没水之前,首先记下水原来的水面为标记1,矿石浸没在水中记下标记2,取出矿石先向烧杯中倒水,使水到达原来的标记1,然后再把量筒中倒满刻度的水,把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直到到达标记2,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等于矿石的体积。
【解答】
矿石浸没在水中,水面升高,取出矿石时,矿石会带走一部分水,导致矿石体积的测量值偏大,矿石的质量是准确的,根据密度公式ρ=求出的密度测量值会偏小。
故选B。
6.【答案】B
【解析】
解:
物体的总质量为m,将其分成三等份,每一等份的质量为总质量的三分之一.即m1=m.
由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取决与物质的种类,将金属块分为三等份,物质的种类没变,所以物体的密度也不发生变化,即仍然为ρ.
故选B.
物体分为为三等份,很容易得到每一等份的质量与总质量的关系.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取决与物质的种类,由此可以得到每一小块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有时,物体的密度还与温度有关:当外界的温度变化时,物质的密度也会发生变化,因为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外界的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会减小;反之会增大.
7.【答案】B
【解析】
解:由图象可知,
当m甲=40g时,V甲=10cm3;当m乙=20g时,V乙=20cm3,
则甲乙的密度分别为:
ρ甲===4g/cm3;
ρ乙===1g/cm3,
所以,甲乙的密度之比:
ρ甲:ρ乙=4g/cm3:1g/cm3=4:1。
故选:B。
在图象上找出任意一组质量和体积的对应值,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甲乙物质的密度,然后求出两者的密度之比。
本题考查了密度和密度比值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质量和体积的对应值。
8.【答案】A
【解析】
解:在水结冰的过程中,质量不变,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密度变小。
故选:A。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其大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冬天注满水的缸胀破了,说明水变成冰后,体积变大,而质量不变,由密度公式可知密度变小。
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不随物体状态、位置、形状等的改变而改变。
9.【答案】C
【解析】
解:(1)由图甲知,物体的质量m=20g+10g+5g+4g=39g;故A错误;
(2)由图乙知,水的体积为25ml,由图乙右图知,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为30ml;
则金属块的体积为:V=30ml-25ml=5mL=0.005L,故B错误;
(3)金属块的密度:ρ===7.8g/cm3=7.8×103kg/m3.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物体的质量应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所对的刻度值;金属块的体积应等于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减水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得出金属块的密度。
本题是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主要考查了天平读数及量筒的读数和密度的计算,都属于基础性的知识。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1)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读数时是砝码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
(2)已知大米的质量,求出大米排出水的质量,可求出大米的休积,求出大米的密度;
(3)米粒间有空隙,若把空隙的体积也算作大米的体积,则大米的体积会变大。质量一定时,体积变大,密度会变小。
此题中因为大米的体积不好直接测量,因此用到间接测量法。本题测量颗粒的体积,体现的是一种探究实验的科学方法:等效替代法。利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属于等效替代。同时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答】
A.由图知,砝码的总质量是150g,游码在标尺上的示数是1g,所以此时测得的总质量为:150g+1g=151g;A正确;
B.原来瓶子和水的总质量m=143g,大米质量m1=48g,则它们的总质量m2=143g+48g=191g,当把大米放入瓶子中时,水会被排出一部分,此时它们的总质量为m3=151g,则溢出水的质量:m溢水=m2-m3=191g-151g=40g;则溢出水的体积为,B正确;
C.大米的密度:,C正确;
D.测大米体积时,把空隙的体积也算作大米的体积,则测得大米的体积会变大,大米的质量不变,由?可知,测得的密度偏小,D错误。
故选D。
11.【答案】0.9×103;0.9×103;0.9
【解析】
【分析】
已知冰密度为0.9×103kg/m3,可知体积为1m3冰块的质量;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质量不随物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再根据密度公式的推导公式可求水的体积。
本题考查质量和体积的计算,关键是密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知道冰化水质量不变。
?【解答】
∵ρ冰=0.9×103kg/m3,
∴1m3冰块的质量为;
∵质量是物质的属性,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
∴m水=m冰=0.9×103kg=900kg,
∵ρ=,
∴水的体积:
。
故答案为:0.9×103;0.9×103;0.9。
12.【答案】所含物质的多少 ? 不变 ? 位置 ? 变小
【解析】
解: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宇航员带着一瓶未开口的饮料坐飞船到达太空,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所以其质量不变;喝了半瓶之后,物质变少了,饮料的质量将变小.
故答案为: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位置;变小.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或温度则不会发生改变.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状态、位置、形状和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13.【答案】左;右;27.8;在测量过程中通过调节平衡螺母调平
【解析】
解:(1)调节天平平衡时,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如图,指针指到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天平的左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到。
(2)使用天平时,应该是左物右码,故用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应将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
(3)物体的质量=20g+5g+2.8g=27.8g。
(4)对于天平的正确使用可知,在测量前需要调节平衡螺母,而测量过程中,应该调节游码,不能用平衡螺母;据图可知,操作中错误之处是:在测量过程中通过调节平衡螺母调平。
故答案为:(1)左;(2)右;(3)27.8;(4)在测量过程中通过调节平衡螺母调平。
(1)从天平的正确使用进行考虑: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
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
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2)调节天平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天平在很多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天平的正确使用和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一定要熟练掌握。
14.【答案】33.8
【解析】
解:物体和砝码的放置位置颠倒了,不能安装以往的方法计算物体的质量。
按照下面公式进行计算:
左盘中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物体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砝码的质量=物体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35g=m+1.2g,
m=33.8g。
故答案为:33.8。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无论物体和砝码的放置位置如何,一定是:左盘里物体的质量=右盘里物体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无论天平盘中物体和砝码的放置位置如何按照下面公式计算物体质量,左盘中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物体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15.【答案】偏大;137.6
【解析】
解:若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位于标尺的0.2g的位置,就相当于先在左盘放入一个质量为0.2g的物体,这样测得的最终结果137.8g就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多了0.2g,即这个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偏大,物体的实际质量比137.8g少0.2g.所以物体的真实质量m=137.8g-0.2g=137.6g.
故答案为:偏大;137.6.
在调节天平平衡时,要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若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位于标尺的0.2g的位置就相当于先在左盘放入一个质量为0.2g的物体,这样测得的最终结果137.8g就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多了0.2g.
此题是考查天平的使用方法.注意使用天平时一定要将游码移到零刻线处.
16.【答案】右;32.2;偏大
【解析】
解: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将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中;
天平标尺上的分度值为0.1g,其示数为2.2g;被测物体的质量为:20g+10g+2.2g=32.2g;
使用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再调节平衡;因为天平两侧的平衡关系是m左=m右+m游,所以当物体与砝码放反时,再用左侧的砝码与游码的示数相加来表示物体的实际质量必然偏大.
故答案为:右;32.2;偏大.
使用天平时,物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应放在天平的右盘;读数时应将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相加;天平的构造决定了两侧的平衡关系是m左=m右+m游,如果物体与砝码放反了,可依据这一关系式进行推算,最终判断测量结果的情况.
此题考查了天平的基本调节步骤,重点还要放在天平两侧等量关系的理解上,要明确两侧的平衡关系,并学会分析在物体与砝码放反的情况下,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17.【答案】400;0.75×103
【解析】
解:
(1)装满水水的质量:
m水=600g-200g=400g,
由ρ=得:
V水===400cm3,
瓶子的容积:
V=V水=400cm3;
油的质量:
m油=500g-200g=300g,
V油=V=400cm3,
ρ油===0.75g/cm3=0.75×103kg/m3。
故答案为:400;
(2)0.75×103。
(1)根据瓶子质量和装满水后总质量求出瓶内水的质量,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瓶内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
(2)根据瓶子质量和装满油后总质量求出装满油油的质量,知道瓶子的容积(装满油油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油的密度。
本题考查的是密度公式的应用,审题时要注意题中隐含的条件“瓶子的容积不变”,在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
18.【答案】6:5;5:6
【解析】
解:
金属块的密度之比为
==×=×=
金属块的体积之比为
==×=×=.
故答案为:6:5;5:6.
①已知金属块的质量之比和体积之比,利用ρ=得到密度之比;
②已知金属块的质量相等和密度之比,利用V=得到体积之比.
此题是利用密度变形公式比较质量或体积大小关系,难度不大,但一定要细心,避免出错.
19.【答案】>;2.7×103
【解析】
解:(1)由图象可知,当甲乙两种物质体积相同时,甲物质的质量比乙物质的质量大;
根据ρ=可知,甲物质的质量大,密度就大,即ρ甲>ρ乙;
(2)由图象可知,当甲物质的m=2.7kg时对应的体积V=1dm3=1×10-3m3,
甲物质的密度:
ρ===2.7×103kg/m3.
故答案为:>;2.7×103.
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体积相同时,质量越大、密度越大;在图象中读出甲物质任意一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甲物质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和计算,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相关的信息.
20.【答案】解:石油的密度:
ρ===0.82g/cm3=0.82×103kg/m3;
石油总质量:
m总=ρV=0.82×103kg/m3×30m3=2.46×104kg=24.6t.
答:(1)油的密度是0.82×103kg/m3;
(2)这节油罐车所装石油的质量是24.6t.
【解析】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已知取出的石油质量和体积,利用ρ=算出石油的密度,再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m=ρV就可以算出这节车所装石油的质量了.
本题利用密度知识计算物体的质量,关键要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本题还考查了质量单位的换算和密度单位的换算,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21.【答案】解:
(1)由得0.2kg水的体积:
,
(2)石块总体积:
V石=V瓶-V水=500×10-6m3-2×10-4m3=3×10-4m3=300cm3;
瓶内石块的总质量:
m石=ρ石V石=2.6×103kg/m3×3×10-4m3=0.78kg,
答:(1)瓶内水的体积是2×10-4m3;
(2)使水到达瓶口,要放入的石块质量是0.78kg。
【解析】
(1)已知水的质量和水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水的体积;
(2)瓶子的容积就等于石块的体积加上水的体积,故投入石子的体积等于瓶子容积减去水的体积;知道石块密度,利用m=ρV求出石块的质量.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知道石块总体积加上0.2kg水的体积等于瓶子容积是本题的关键。
22.【答案】解:(1)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即没有液体时,质量m容器=40g,即容器的质量为40g;
(2)读图可知,当体积为20cm3时,液体质量m=60g-40g=20g,则
液体的密度ρ===1.0g/cm3;
(3)当液体的体积为90cm3时,液体的质量:
m′=ρV′=1.0g/cm3×90cm3=90g,
答:(1)容器的质量为40g;
(2)液体的密度为1.0g/cm3;
(3)当液体的体积为90cm3时质量为90g.
【解析】
(1)容器的质量就是当液体体积为零时,纵轴上的示数;
(2)利用公式ρ=可求出液体的密度,注意要减去容器的质量;
(3)根据密度公式求出体积为90cm3时液体的质量.
读取图象获取信息,进一步进行分析和计算,是本题的一大特点,形式较为新颖,即考查了密度的相关计算,同时更考查了对图象的认识,值得我们关注,这也是我们应该锻炼的实验能力.
23.【答案】用手拿砝码 ? 27 ? 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法不正确 ? 分析原因,重新实验
【解析】
解:(1)图中用手拿砝码,汗渍会腐蚀砝码,影响测量结果,所以要用镊子夹取砝码;
图乙中,铝块的质量m=20g+5g+2g=27g;
(2)用横坐标表示体积,纵坐标表示质量,铝块的m-V图象如下图所示:
(3)小组同学为了得出结论,将铝块3的质量数据改为81,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符合实验要求,物理实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他下一步的操作应找出原因重做实验。
故答案为:(1)用手拿砝码;27;(2)如上图所示;(3)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法不正确;分析原因,重新实验。
(1)天平是精密的测量仪器,在使用时必须遵守固定的规则,如:要左物右码放置、用镊子夹取砝码、使用前先调节等;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质量;
(2)用横坐标表示体积,纵坐标表示质量,利用描点法做出图象;
(3)在实验过程中,应实事求是,不应该随意改动测量数据。
本题考查了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和读数以及描点法作图、实验的评估等,要注意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有时所得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不一样,或者与课本知识不一致,这时要对实验的设置和实验过程进行检查,在确保无误的情况下,多做几次实验,若实验结果仍然与预期的或者与课本知识不一致,此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相关知识提出质疑。
第4页,共13页
第5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