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六年级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课件17张+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课件17张+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3-15 19:28:41

文档简介

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新知探究
4
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
每小格1边长1㎝
6㎝
4㎝
3㎝
2㎝
6 : 4=3 : 2
6 : 3=4 : 2
4 : 6=2 : 3
4 : 2=6 : 3
新知探究
4
比例的项
6 : 3 = 4 : 2
6㎝
4㎝
3㎝
2㎝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作比例的项。
新知探究
4
比例的项
6 : 3 = 4 : 2
6㎝
4㎝
3㎝
2㎝
内项
外项
两端的项叫作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内项。
新知探究
4
观察四个比例,你有什么发现?
6 : 4=3 : 2
6 : 3=4 : 2
4 : 6=2 : 3
4 : 2=6 : 3
新知探究
4
观察四个比例,你有什么发现?
6×2=4×3
6 : 4=3 : 2
4 : 6=2 : 3
6 : 3=4 : 2
4 : 2=6 : 3
4×3=6×2
6×2=4×3
4×3=6×2
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你再找其他比例验证一下。
新知探究
4
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a×b=c×d
新知探究
4
比例的基本性质
6和2是两个外项
3和4是两个内项
交叉相乘:6×2=3×4
新知探究
3.6
0.25
0.9
1.8
0.5
0.9
3.6:1.8=0.5:0.25
24
8
18
不能组成比例
新知探究
5
李明在电脑上把下面的照片按比例放大,放大后照片的长是13.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新知探究
5
李明在电脑上把下面的照片按比例放大,放大后照片的长是13.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放大前长与宽的比=放大后长与宽的比
新知探究
5
李明在电脑上把下面的照片按比例放大,放大后照片的长是13.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解:设放大后照片的宽是x厘米。
6 : 4 = 13.5 :x
6x = 4×13.5
6x = 54
x = 9
比例的基本性质
答:放大后照片的宽是9厘米。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作解比例。
新知探究
解比例。

解: 1.2x = 75×0.4
1.2x = 30
x = 25
巩固训练
解比例。
9 : x=3 : 4
解: 3x=9×4
3x=36
x=12
巩固训练
1.一列火车从甲城开往乙城,行驶速度和所需时间如下表:
(1)从表中选择两组数据,写出一个乘积相等的式子。
(2)根据上面的等式,写出一个比例。
巩固训练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一、导语。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齐读课题。很显然,这节课有两块内容,一块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另一块是解比例。
师:这两个概念已经由咱班的小书法家板书在了黑板上,谢谢吴炳蔚同学。那咱们一起读一下吧。
生:(齐读概念)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因此,授课内容不用再掖着藏着,新课中的概念提前让学生板书在了黑板上。老师一上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目的是让学生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下学习新知。】
二、预习汇报。
1、比例的基本性质。
(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概念。
师:我们先来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对于这个概念,你是怎样理解的?谁能上来给大家说一说,可以可边批注边说?
生1:在比例里,是两个外向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不是两个外向的和、差、商和两个内项的和、差、商……
师:他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来进行解读,厉害!谁还想说?
生2:是两个外向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不是大于或小于……
师:理解得很深刻!谁还想说?三人小组说一说。
师:下面再一起读一遍比例的基本性质吧,读的时候把你认为比较重点字词用重音读出来。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从字面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并提示学生学会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进行理解,为培养学生自学奠定了基础。】
(2)举例验证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那么这个规律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比例呢?通过预习,大家都进行了举例验证。下面把你的收获六人小组交流一下吧。
小组交流,师巡视。并指名两人上台板演。
师:下面请男生代表刘柏麟、女生代表潘文静进行pk给大家汇报,咱们仍然从书写、发言、解惑答疑几方面进行评价。好,女士优先,开始吧。
潘:(指着黑板的板书说)我举的例子是2:1=8:4,通过验证我发现:
两个外项和:2+4=6??两个内项和:1+8=9两个外项和不等于两个内项和;
两个外项差:4-2=2?两个内项和:8-1=7两个外项差不等于两个内项差;
两个外项积:2×4=8??两个内项和:1×8=8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
两个外项商:4÷2=2??两个内项和:8÷1=8两个外项商不等于两个内项商;
我发现:在2:1=8:4这个比例里,只有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同学们,对于我的汇报有疑问吗?
生:没有…
刘:(指着黑板的板书说)我举的例子是0.8:9=1.6:18?通过验证我发现:
在这个比例里,也是只有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同学们,对于我的汇报有疑问吗?
生1:书写有点斜了;
生2:等号写成了比号。
……
师点评:他们两人的书写都很工整,发言条理清晰,只不过刘柏麟的书写有点斜了,所以女生略胜一筹,所以女生加一分。
生:(女生欢呼…)
师:他们两人写的比例,通过验证的确得到了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你们写的比例通过验证是不是也有这个规律呢?
生:是的…
师:看来,所有的比例都符合这一规律,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现在这个规律你记住了吗?能背下来了吗?那就试一试吧。
生:齐背……
【设计意图:学生汇报环节,因学生的发言缺乏语言组织,重点不突出,往往是其他学生不愿倾听,因此这一环节,我采用男女生pk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理解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或4个数能否组成比例。
师:下面能不能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完成这道题呢。(课件)
1、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为什么?
?6:3和8:5?????????????????????0.2:2.5和4:50
2、下面每组中的4个数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2?,?3?,?20和30??????????????0.3?,0.4?,5和6
读题,指名回答,并说出理由。
师评:你能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进行判断,很有说服力。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让学生现学现用,及时巩固。】
2、解比例。
师:看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不但可以快速判断出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还可以判断4个数能否组成比例。那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还可以干什么呢?
生:解比例。(师在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两个概念之间画箭头)
师:一起读什么叫做解比例。
生: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师:一般情况下用什么来表示未知项?
生:x。
师:通过预习,这一块内容有问题吗?
生:没有。
师:真的没有?的确没有?那我就直接检测了。(课件)
试解下面比例。
5:8=?x:16????
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师巡视,并让有不同的方法的板演。
小组评论。并让板演的学生讲解解比例的方法。
师:你们真棒,通过自学学会了解比例,真是好样的!
师:解比例时应注意什么?(书写格式及顺序)
【设计意图:由于解比例知识点不难,所以这一环节大胆放手,采用直接检测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自己的自学能力。】
三、自主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及时梳理,把所学知识穿成知识链。】